【摘? 要】簡便運算在計算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四年級下學期學生開始接觸運算定律并對其進行應用。但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基本的運算定律,但是當解決實際問題時,卻是困難重重。對此,筆者根據(jù)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總結、提煉出了一些簡便計算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簡便計算;運算定律;簡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147-02
Talking abou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Simple Calculation in the Fourth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Xiaguan Seventh Wanquan Primary School, Dali City,China) YANG Xuemin
【Abstract】Simple calculation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alculation teaching.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fourth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gin to learn about the laws of calculation and apply them.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although many students have mastered the basic laws of operation, they have many difficulties whe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summarized and refine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simple calculations based on his own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Keywords】Simpl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law; Simplified calculation ability
簡便運算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與代數(shù)”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缎抡n程標準》對簡便計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運算。”目前,很多學生由于平時缺乏訓練,計算的正確率很低,更不用說形成簡便計算的能力。讓學生對平時出現(xiàn)的錯例進行分析,有助于總結出合適的計算方法,為全面提高學習效率打下基礎。
一、學生在進行簡算時會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學生粗心,計算不認真
由于年齡的特點,小學生的思想比較簡單,他們的感知粗略,認為簡算得到的結果就是整百。這類習題的出錯主要是學生的想當然造成的,典型錯誤是996-(275+15)=996-300。
(二)對概念理解不清,對運算性質(zhì)理解不透
運用減法和除法的運算性質(zhì)進行簡便運算需要添括號和去括號。學生對添括號和去括號的方法理解不透徹,很難分清去括號到底變不變號的問題。如:231-99,很多學生容易對添括號后又去括號理解不清,典型錯誤是231-99=231-(100-1)=231-100-1。也有少部分學生寫成:231-99=231-(99+1)=231-100;[190025×4=190025×4=1900100]。
(三)對運算定律的本質(zhì)理解不透
由于練習題型單一,大量的簡單模仿使學生忽視了對運算定律本質(zhì)的理解,計算方法混淆,斷章取義,尤其會出現(xiàn)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混淆,如:[80×8×125],很多學生容易把它與[80+8×125]混為一談,典型錯誤是[80×8×125=80×125+8×125]。也有很多學生將乘法分配律這個過程運用到了乘法結合律中,[8×40×25=8×25×40×25]。還有部分學生沒有把“分配”現(xiàn)象落實到位,典型錯誤是[4+40×25=4×25+40]。[a×b+a×c=a×b+c]是[a×b+c=a×b+a×c]的逆運算,在運用這個公式簡便運算時,許多學生往往會把有的因數(shù)書寫兩遍,典型錯誤是[64×18+64×32=64×64×18+32],學生們會認為明明是兩個64,因而導致計算出錯。
(四)學生湊整思想根深蒂固,忽略運算順序
“湊整”在計算上經(jīng)常使用,使用湊整可以使計算簡便。但“湊整”必須建立在正確運用運算定律的基礎上,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湊整”,否則容易計算錯誤。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是哪一個年級的學生,只要發(fā)現(xiàn)題目中有數(shù)字能湊成整數(shù),他就不管到底能不能簡算,不顧運算順序。
如:[378-136+164],很多學生只是看到136和164可以湊成整數(shù),典型錯誤是[378-136+164=378-300],[8.76+1.24×1.5=8.76+1.24×1.5]。還有學生只看到除號或減號兩邊的算式相同,如[125+86-125+86],[25×4÷25×4],許多學生忽略運算順序,典型錯誤是[125+86-125+86=125+86-125+86],[25×4÷25×4=25×4÷25×4]。
二、如何有效地進行簡便計算教學,才能使學生具有自主的簡算能力
(一)突出現(xiàn)實背景,牢記運算定律
學生對計算方法的選定,更多地依賴于生活實踐。那么,我們在教學簡便運算時,應通過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結合,激發(fā)學生對“簡算”的自發(fā)需求。
如教學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教師可以利用這樣的生活背景:學校要換課桌椅,桌子每張79元,椅子每條21元,四年級一班共89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分別算出桌子和椅子各需要的錢,然后把兩部分加起來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算式是[79×89+21×89];還有的學生可能會先算出一套桌椅的價錢,然后再乘89,算式是[79+21×89]。在以上的兩種方法中,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運用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使計算更加簡便。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再舉出符合這樣規(guī)律的式子,最后總結規(guī)律。
在教學“減法的性質(zhì)”的時候,可以結合這樣的生活情境:爸爸有231元, 要買一件199元的上衣,給了收銀員200元,爸爸要從手中231元中減去200元,還剩31元,但收銀員還要找給爸爸1元,用31 加上找回1元,就是32元,而不是30元。列式:[231-199=231-200+1=31+1=132]這就是“多減了要加上”。反之“多加了要減去”。類似[421-202]的簡算也可以用同樣的生活情境支撐,
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從多角度地進行理解。如在使用這個分配律時,必須是先用括號里的兩個數(shù)分別與括號外的數(shù)相乘之后,將乘得的積再相加。分配這個過程必須分配給括號里的每一個數(shù),同時兩個數(shù)相加或者相減,再去乘另一個數(shù),才能用分配律。在運用這個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公式進行簡便運算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兩個積中的因數(shù)只能寫一次。
(二)加強對比訓練,不斷總結反思
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數(shù)學上經(jīng)常采用的是對比訓練的方式。通過對比的方式,學生能更清楚地看到題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更能知道自己的易錯點。鮮明的對比能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運算的正確率。乘法分配率和乘法結合律是學生在運用中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定律,區(qū)分二者時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乘法結合律中全部都是乘法運算,而乘法分配律中有“加”或者“減”的運算,還有“分配”的這個過程。
(三)加強計算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應幫助學生平時要多注意收集、總結和積累一些解題的計算方法與技巧。一是觀察題目特點,確定運算定律。做題之前教師要讓學生觀察數(shù)字和運算符號,根據(jù)運算符號選擇到底是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還是加法的運算定律,到底是用減法的性質(zhì)還是除法的性質(zhì)。同時要根據(jù)數(shù)的特點找出它所需要的配對數(shù)。如果題目同時有乘法和加法,要想到乘法分配律,不過具體問題還是具體分析。二是加強估算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計算之前先進行估算,這樣能有效地提高運算的正確率。三是分層練習,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有層次性,對于反復出現(xiàn)錯誤的題可以多次訓練,不斷鞏固。
三、結語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總之,小學四年級的簡便計算在整個小學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它是學生以后學習小數(shù)簡便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對簡便計算教學的再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08(01).
[2]楊紅梅.小學數(shù)學簡便計算教學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1).
[3]詹雯.關于四年級數(shù)學簡便計算的策略談[J].新課程(小學),2014(04).
作者簡介:楊雪敏(1986.11-),女,漢族,云南大理人,研究生,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學。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