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凡
【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自主探究與實踐能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必須緊緊抓住新課改及科學課程課標的核心主旨,積極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及自主探究能力,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供保障。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
【關鍵詞】探究能力;科學精神;小學科學;科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1-0062-02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quiry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Yuanzhuangyilu Primary School, Xianyou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HUANG Yufan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e goal of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spirit,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refore,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must firmly grasp the core theme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scienc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ctively us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pirit and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and then provide guarante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Keywords】Inquiry ability; Scientific spirit;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Scientific literacy
小學科學課程的設置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在科學知識學習與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思維能力,使之能夠對自然、科學以及生存的世界進行自主、有意義的探究。并在相關的科學知識學習、科學實驗觀察與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科學知識的積累與再加工,最終構建出一套屬于自身知識結構、思維體系的科學知識體系,最終達到培養(yǎng)、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及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一、搭建自主探究平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
小學生生來就具有強烈的自主探究欲望,其對一切新鮮事物均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好奇心,引發(fā)其探究的意識與行為。但是,小學生受自身年齡、思維方式、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往往無法高質量地對某一科學知識、現(xiàn)象進行有深度、高質量的自主探究活動,大多會停留于知識表面現(xiàn)象。加之,學生缺乏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探究能力的引導與培養(yǎng),導致無法長期地對某一科學知識或現(xiàn)象進行學習、觀察,最終也會影響到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科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基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更具獨立性的探究教學內容與情境,使學生能夠在各種探究情境或平臺中完成高質量的科學知識與現(xiàn)象的自主探究活動,最終為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質量、培養(yǎng)其科學素養(yǎng)奠定基礎。
如在“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節(jié)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進入具體的教學情境或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而是要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究的平臺。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材料(水、石塊、干樹枝、塑料、鐵片、鐵塊等)進行各種沉浮試驗,并引導、鼓勵學生在自主觀察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既有沉浮認識或是了解的內容進行自主思考,促使其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完成簡單的沉浮知識的構建,使之能夠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真正認識或是發(fā)現(xiàn)自己對某些沉浮知識或是規(guī)律的不解困惑之處,進而為下一步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隨后,教師再借助相關知識點、教學重點去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幫助學生在自主思考與探究過程中逐步形成更清晰、客觀的沉浮關系——如“輕、重物體的沉浮關系”(泡沫塑料輕,可以浮在水面;鐵塊重,可以沉入水中)、“輕、重物體的沉浮矛盾問題”(小鋼針輕,但會沉入水中;實心的木頭很重,卻可以沉浮在水面)。此時,學生基本會完全沉浸于自主思索、探究中。最后,在學生完成自主思考與探究活動,且形成了自己初步正確的沉浮關系與條件的基礎上,教師再結合“沉浮”的科學實驗操作幫助學生逐步明確“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現(xiàn)象與原理”。這對有效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及自主探究能力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開發(fā)生活化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基本因素。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對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這樣才能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提供更多的保障。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過程中,則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學情等為學生開發(fā)一些生活化教學資源,使學生可以在既有生活經驗、科學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幫助,自主完成相應的科學學習或是探究內容,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奠定基礎。
例如,在進行“植物的生長變化”實驗教學時,教師則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開發(fā)一些相關“植物種植與生長”的自主探究性實驗。首先,鼓勵學生利用各種工具、資源搜集整理關于“鳳仙花”種植及其生長變化的資源,如小視頻、文字資源等,為提高學生自主科學實踐與觀察作為實驗引導資源,以提高學生對該科學實驗的學習與實踐興趣。其次,為學生開發(fā)設計一些能夠獨自完成的鳳仙花種植實驗內容。如指導學生自主觀察“鳳仙花種子的生長發(fā)芽條件”“鳳仙花生長條件”“鳳仙花果實的形成”等一系列、連續(xù)性的科學探究實驗。此類生活化教學資源、科學實驗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完成相應的科學實驗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主探究、觀察與分析,最終為幫助學生獲取到更多的科學知識、科學實驗能力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就自己的科學實驗過程、結果進行自主歸納、總結與分析,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精神以及探究能力,并為提高其科學素養(yǎng)提供保障。
三、借助拓展式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踐能力
現(xiàn)行小學科學教材是遵循由易到難原則編排的。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時,也要遵循由易到難原則,并結合教材、學情及學生科學學習需求來實施拓展式教學,在激發(fā)學生科學知識學習熱情的基礎上,達到有效培養(yǎng)、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科學實踐能力的目的。
如在“動物的繁殖(卵生和胎生)”一節(jié)教學時,教師則可以在“蠶的一生”教學基礎上進行拓展式教學。教學時,教師可以講講“卵生”和“胎生”的基本概念,然后鼓勵學生自主地(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就魚類、鳥類、昆蟲類、哺乳動物的繁殖方式進行歸納、分類——哪些是卵生、哪些是胎生。絕大多數(shù)學生會將魚類全部納入卵生類中。此時,教師可以及時給予指出——不是所有魚類都是卵生的,也有胎生的,如鳉科魚,其中有學生最熟悉的“孔雀魚”,即鳳尾魚。教師則可以將此類胎生魚的特點進行拓展式教學,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選擇幾尾自己喜歡的孔雀魚(胎生)以及虎皮魚(卵生)進行養(yǎng)殖,觀察他們繁殖的特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科學實踐觀察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分析胎生魚卵與卵生魚類的主要區(qū)別、繁殖特點,如產卵量、孵化特點等。學生則會在具體的拓展式學習與科學實踐觀察中,自主完成對相應科學知識的探究,并嘗試著運用既有科學知識進行分析、總結與歸納,這對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與探究能力均具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四、結語
小學科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教學實踐中,須不斷完善教學方法、模式,并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情境、平臺,使之能夠在相應的探究情境、氛圍下激發(fā)科學知識的自主學習、思考與探究的意識。還可以通過相關的生活化教學、任務式教學等方法的有機整合,將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逐步轉化成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艷娜.淺談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自主探究能力[J].考試周刊,2020(64).
[2]湯文斌.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9(06).
[3]劉政權.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8(1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