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幾天前,朋友和我聊起家里的孩子,無非是正上小學的男孩有些調(diào)皮之類。談笑間,他提起一件事:他那個平時有些靦腆的孩子,有一次竟然主動告訴他,自己的一本畫冊被老師沒收了。
然后,朋友開始數(shù)落孩子的種種不是,我也得到了如下信息:他很喜歡那本畫冊……偷偷帶到學?!谡n堂上偷看……被老師發(fā)現(xiàn)……沒收……他在講,我在聽,然后我插了一句:“孩子把這件事告訴你了,你怎么做的?”他頓了一下,似乎沒料到我會這樣問,說:“哪能怎么辦?訓他一頓唄!”我追問一句:“然后呢?畫冊怎么辦?”“又買了一本……”朋友的語氣明顯有了遲疑,反問我:“哪……我應(yīng)該怎么辦?”
是呀,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而我這位朋友的處理方式似乎也很常見,但是,作為家長他卻忽視了一些細節(jié)。首先,對于孩子來說,畫冊被老師沒收肯定是“犯錯”,犯了錯仍然能夠主動告訴家長,這說明什么?說明孩子在向家長求助!一個十歲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處理這類棘手的問題,所以他向他最信任的人求助。據(jù)朋友講,孩子媽媽屬于“虎媽”,孩子對媽媽有一種莫名的畏懼。孩子向爸爸求助的目的很簡單:他想把心愛的畫冊從老師那里要回來。但是,這個粗心的爸爸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真實訴求,即使又買了一本同樣的畫冊!
那么,他應(yīng)該怎么辦呢?首先,在得知情況后,批評教育是肯定的,而且此時孩子自知理虧,也不會聽不進去。然后,家長要再問孩子一句:“你想怎么辦?你想讓我做什么?”寫檢查,向老師承認錯誤之類,估計孩子能想到,但缺乏勇氣。此時,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長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要陪著孩子一起去面對錯誤,承擔自己應(yīng)該承擔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恰當?shù)慕鉀Q辦法應(yīng)該是:讓孩子找出自己的不足,家長陪同孩子一起找到老師,當面承認錯誤,取得老師的諒解,取回畫冊,并要求孩子保證以后不會犯同樣的錯。而且,我相信,有了這次經(jīng)歷,孩子有了深刻教訓,和家長的感情也增進了一分,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擔當!何樂而不為呢?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qū)營盤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