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古代早期繪畫題材以人物畫為主,內容包括帝王、功臣、圣賢、宗教形象及神話形象。國畫人物技法是我國繪畫技法的重要內容,包括白描畫法、工筆畫法、寫意畫法。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國畫人物技法的運用范圍越來越大,被人們廣泛運用于陶瓷釉下彩繪制中,呈現(xiàn)出生動形象的工筆畫人物形象與寓意深遠的寫意畫人物形象,大大豐富了陶瓷釉下彩工藝內涵,提升了陶器器皿的觀賞價值。本文簡要闡述了國畫人物技法與陶瓷釉下彩內容,對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體現(xiàn)進行深入探究,進一步提出了在陶瓷釉下彩中更好地體現(xiàn)國畫人物技法的方式。
關鍵詞:國畫人物技法;陶瓷;釉下彩
陶瓷釉下彩是一種瓷器彩釉裝飾工藝,又被稱為“窯彩”。民間手工藝者使用彩色顏料,在已經成型的素胚上繪制出各種裝飾紋路,再使用白色透明釉一次燒成,燒成之后的圖案被覆蓋在一層透明釉之下,表面光亮柔和、晶瑩透亮。在釉下彩工藝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嘗試了多種不同的繪制方法,將不同的圖案繪制于陶瓷器皿上,中國畫人物技法的使用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陶瓷釉下彩的裝飾水平,景德鎮(zhèn)的人物青花釉下彩就是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運用。本次研究引入了大量陶瓷釉下彩作品,分析其中國畫人物技法的運用及效果,以此探究國畫人物技法對于陶瓷釉下彩裝飾效果的提升作用[1]。
一、國畫人物技法與陶瓷釉下彩工藝概述
(一)國畫人物技法
國畫人物技法主要包括:白描畫法、工筆畫法、寫意畫法。白描畫法是最早出現(xiàn)的國畫繪畫技法,指用流暢、均勻的線條繪制圖案。唐朝吳道子將白描畫法的線條發(fā)展到有粗有細的形式,能夠進一步生動體現(xiàn)出遠近變化與不同的厚度。到清嘉慶年間,白描畫法愈發(fā)成熟,可以細化為18種畫法,比如:行云流水描、混描、螞蝗描、柳葉描、減筆描、枯柴描、戰(zhàn)筆水紋描等。工筆重彩畫法就是指一種色彩濃艷,帶有裝飾性質的畫法,具體過程為:起稿—勾線(勾勒、勾填)—分染底色—著色—罩色—提色。這一方法多用來繪畫人物肖像,繪制出來的肖像色彩艷麗、栩栩如生。寫意畫法主要是指繪畫者先使用炭筆在畫紙上勾勒出具體的輪廓,再蘸墨畫主要的線,大面積涂染墨色,之后逐次加重墨色,表達明暗、結構與層次的變化,生動體現(xiàn)出人物的表情與精神。在陶瓷釉下彩中使用的國畫人物技法,多是寫意畫法與工筆重彩畫法[2]。
(二)陶瓷釉彩工藝
釉彩是指陶瓷的一種表面裝飾方法,具體分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釉上彩工藝具體過程為:燒制出白色釉瓷器,在表面繪制圖案,之后二次入窯低溫燒制,使圖案固化成型,一般燒制溫度在600~900 ℃。釉上彩工藝具有操作簡單、彩料品種較多、色調豐富的特點,但是由于燒制的溫度沒有達到釉層的熔融溫度,彩繪不能夠浸入釉中,容易褪色。圖一是釉上彩作品《春訊瓶》,可以看出其表面有明顯的凸起感,花色高低不平[3]。
釉中彩工藝具體過程為:將施過釉的陶瓷胚經過800 ℃的低溫素燒,之后在表面進行繪制,在表面噴涂一層薄薄的釉層,經過高溫燒制,控制溫度在1 000~1 025 ℃。釉中彩工藝使用的是一種高溫快燒的陶瓷顏料,使彩色顏料能夠于陶瓷表面熔化,花色能夠浸入陶瓷釉中。經過釉中彩工藝處理的陶瓷具有較強的耐磨損性與耐腐蝕性,且具有表面光滑、無凹凸感的特點。
釉下彩工藝具體過程為:使用色料在已經成型的素胚上繪制不同的紋飾,之后進行罩釉、入窯,燒制溫度控制在1 200~1 400 ℃,將繪制的圖案封到透明薄釉層中,使其表面光滑。釉下彩的優(yōu)勢是色彩保存良好,但是由于其燒制溫度過高,能夠滿足條件的色料種類較少。應用這一工藝的常見國畫方法是寫意青花裝飾。
(三)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運用
在陶瓷釉下彩中使用國畫人物技法,需要先在陶瓷素胚上勾勒線條,進行描稿,之后用一層薄釉罩上,入窯經過一次高溫燒制。在胚體上繪制國畫人物的過程,需要考慮胚體的吸水特點,考慮胚體對運筆所產生的阻力,由于陶瓷胚體較為粗糙,胚體阻力較大。因此,為了提升國畫人物技法的效果,建議合理選擇繪制使用的色料,一是避免在彩繪的過程中由于顏料過干而出現(xiàn)滯筆的情況,二是避免由于顏料過濕而出現(xiàn)暈色的情況,三是避免由于顏料呈色不正而出現(xiàn)次品[4]。
二、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體現(xiàn)
為了更好地分析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體現(xiàn),本文列舉一些經典的陶瓷釉下彩作品進行分析,幫助人們體會其中的裝飾意義與藝術美感。
圖二是磁州窯黑彩人物雙兔紋罐,陶瓷整體白底、黑花,圖案層次分明,結構復雜。結合紋罐表面可以看出,這是國畫人物技法中的描白畫法與釉下彩的結合。圖案從上到下共有6層,近口位置繪有纏枝菊花紋路,下方依次繪制了波浪紋路、花卉紋路、幾何紋路,中間位置繪制人物肖像與雙耳兔,人物為仙女、侍女模樣。作品是宋元時期北方著名民窯作品,具有畫面內容豐富、格調質樸的特點,富含濃郁的生活氣息,通過白底黑彩的裝飾手法將陶瓷釉下彩與人物白描技法有機融合,這也是當時陶瓷釉下彩中人物裝飾的創(chuàng)新之舉[5]。
圖三是青花人物紋缸,具有直口、平沿、深腹、平底的特點,內部施以白釉,外部繪制青花人物紋樣。對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畫面主要元素是山石、軍帳、軍旗、呂布、侍者、武士、兵器。畫面中呂布面對李肅,李肅手捧珍寶獻給呂布,身后幾名侍者也紛紛手捧珍寶。這幅作品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畫面中的故事場景來源于《三國演義》—“饋寶說呂布”這一章節(jié),人物形象由粗細不一的線條構成,顏色填充飽滿,是人物國畫技法中工筆畫技法與釉下彩的結合,也是崇禎時期青花器的上佳之作[7]。
圖四是青花山水人物圖方瓶,具有轍口、短頸、直腹、方底的特點。觀察此瓶,可以看出作品是國畫人物技法中的寫意畫法與釉下彩的融合之作。瓶頸部繪制了對稱的竹節(jié)紋樣,腹部四邊分別繪制了“漁家樂”“江中飲酒”“高士”“攜琴訪友”等圖案,人物形象抽象,意境悠遠。這是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作品,胎體潔白堅硬,畫面構圖舒展,青花色澤明艷,層次分明,人物姿態(tài)飽滿,形象生動,將高士的閑情雅趣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
圖五是青花山水人物圖鳳尾尊,具有轍口、溜肩、長頸、圈足的特點。這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作品,是典型的寫意畫法與釉下彩的結合。瓶身布滿青花裝飾,采用通景式構圖手法,畫面中高山聳立、流水潺潺,幾名雅士坐在山水之間談笑風生、悠然自得,體現(xiàn)出雅士隱居的生活情趣。這一作品表面裝飾的繪制技法融入了分水皴的手法,以濃淡差異體現(xiàn)山水的層次感,形成空靈、雅致的意境[8]。
三、在陶瓷釉下彩中更好地體現(xiàn)國畫人物技法的方法
在分析了上述作品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在陶瓷的釉下彩工藝中運用國畫人物技法的形式多種多樣,均有較高的藝術價格。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技法優(yōu)勢,豐富陶瓷裝飾表面構圖,提升圖案審美價值,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注意勾線技巧
在陶瓷釉下彩工藝繪制中,使用工筆畫法繪制人物形象,可以使用傳統(tǒng)中國畫中的“骨法畫筆”技巧,即通過調整筆墨線條,展示圖案的布局結構,呈現(xiàn)出不同物體的重量感、立體感、空間感、運動感。以崇禎時期青花人物紋缸中的圖案為例,作者通過粗線條勾畫近處旗幟的邊緣及其人物身體結構,通過細線條勾畫人物的頭發(fā)、身體衣物結構及遠處的樹枝等,從而恰到好處地表達不同的人物形象,形成合理的構圖。
(二)看重著色效果,利用渲染的手法表達意境
在人物技法的使用中,可以運用混水法、噴刷法等對圖案進行暈染,形成大片的著色效果,營造出自然的色彩環(huán)境,通過明暗、濃淡變化渲染意境。以清康熙年間山水人物圖方瓶為例,其通過大面積的渲染,凸顯部分風景與整體風景之間的差異,對比出樹木與遠山之間的距離、高低,營造出空靈悠遠的意境。
(三)把握意境規(guī)律,提升整體構圖效果
使用寫意畫法繪制釉下彩圖案,需要注意寫意傳神的特征,不僅要保證形似,更要神似。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通過分染、罩染、烘染等不同的手法,根據(jù)陶瓷瓷胚的表面光滑度與成熟度適當改變筆鋒與手法,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造型,體現(xiàn)出風景及人物的柔和美,進一步強化陶瓷的構圖效果,比如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陶瓷釉下彩工藝環(huán)節(jié)中使用國畫人物技法,借助描白、工筆畫、寫意畫等不同的技法形式,能夠有效增強陶瓷表面裝飾效果和瓷器胚體的立體效果。根據(jù)目前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運用情況,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二者的融合,需要提高對國畫人物技法的運用程度,根據(jù)陶瓷的特點,從著色、寫意、結構、創(chuàng)作、線條勾勒等不同的角度入手,完善陶瓷表面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進一步提升陶瓷表面的裝飾美感。在今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前輩的技術理念,還需要感受現(xiàn)有陶瓷作品中的技法、意境及構圖,把握陶瓷與國畫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投入到人物繪制中,為我國傳統(tǒng)手工藝技術的傳承與發(fā)展作出貢獻。
作者簡介
尹建華,1962年5月生,男,漢族,湖南邵東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參考文獻
[1]趙耕.國畫人物技法在陶瓷釉下彩中的體現(xiàn)[J].景德鎮(zhèn)陶瓷,2019(6):31-32.
[2]佚名.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劉永強魯青瓷釉下彩作品鑒賞[J].山東陶瓷,2019,42(3):1.
[3]喻天柱.淺談釉下彩瓷的發(fā)展[J].藝術大觀,2019(19):1-2.
[4]蔣永剛,邢衍亮.一種陶瓷制品手繪釉下彩用夾持裝置:210233424U[P].2020.
[5]王冰青.國畫人物的色彩應用[J].神州,2019(33):42.
[6]趙文達.姚永康意象陶瓷雕塑技法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藝術學院,2019.
[7]王占宇.淺論陶瓷畫與中國畫的關系[J].景德鎮(zhèn)陶瓷,2019(3):37-38.
[8]穆俏言.從工藝技法看磁州、吉州二窯釉下彩的差異[J].收藏,2019,357(3):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