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媛,李丹丹,樸陽,黃光明,吳軍
(黑龍江省醫(yī)院麻醉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胃腸鏡檢查技術主要應用于消化系統疾病的檢查診斷中,常規(guī)胃腸鏡檢查可引起明顯不適,導致患者出現強烈的嗆咳、疼痛、惡心等癥狀,增加了檢查難度[1]。 無痛胃腸鏡檢查技術具有無痛苦、檢查時間短、舒適度高等優(yōu)勢,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丙泊酚是無痛胃腸鏡檢查中常用的麻醉藥物,具有起效快、維持時間短等特點,目前已在臨床廣泛應用[2]。 然而該藥鎮(zhèn)痛作用較弱,且大劑量丙泊酚容易導致呼吸循環(huán)系統抑制,造成患者大腦功能失調,進而影響認知功能,對患者未來的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3-4]。 芬太尼為阿片類制劑,具有鎮(zhèn)痛作用,其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性良好,能夠保證足夠的心肌氧供應,適用于無痛胃腸鏡患者[5]。但臨床對于二者復合麻醉在無痛胃腸鏡患者認知功能方面的影響仍缺乏探究。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82 例行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丙泊酚與芬太尼復合麻醉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2 例行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患者。納入標準:具有無痛胃腸鏡檢查相關指征;對該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反應; 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史;精神系統正常。排除標準:長期服用鎮(zhèn)痛藥物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呼吸功能障礙者;身體極端虛弱者;伴有嚴重感染者。 該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1 例。對照組中,男 28 例,女 13 例;年齡 42~69 歲,平均年齡(50.38±3.92)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分級: Ⅰ級 6 例, Ⅱ級 35例;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18~27 kg/m2,平均 BMI(23.13±1.08)kg/m2。 研究組中,男 27 例,女14 例;年齡 41~68 歲,平均年齡(50.60±3.78)歲;ASA分級:Ⅰ級 8 例,Ⅱ級 33 例;BMI 18~27 kg/m2,平均BMI(23.24±1.10)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患者檢查前常規(guī)禁食10 h、禁飲6 h,進入胃腸鏡室后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并予以持續(xù)經鼻吸氧2~3 L/min。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復合麻醉:首先予以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203650)0.1 μg/kg, 隨后間隔 1 min 予以丙泊酚 (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33248)1.2 mg/kg 行麻醉誘導, 患者保持自主呼吸,待麻醉起效后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檢查中使用多參數監(jiān)護儀 [徐州天榮醫(yī)療通訊設備有限公司,TR-900 型,蘇食藥監(jiān)械(準)字 2012 第 2210398 號]監(jiān)測腦電雙頻指數及生命體征, 使腦電雙頻指數保持在40~60 左右,若指數>60,則追加 0.6 mg/kg 丙泊酚,若指數<40,則予以血管活性藥物以維持適當的麻醉深度和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 完成檢查后將胃腸鏡退出,檢查結束前5 min 停止用藥, 術畢送往麻醉恢復室,觀察至術后1 h。
對照組則采用丙泊酚麻醉: 予以2.0 mg/kg 丙泊酚行麻醉誘導, 待麻醉起效后行無痛胃腸鏡檢查,多參數監(jiān)護儀使用方法同研究組,若腦電雙頻指數>60,則追加1.0 mg/kg 丙泊酚,若腦電雙頻指數<40,則加快輸液,完成檢查后將胃腸鏡退出,檢查結束前5 min停止用藥,術畢送往麻醉恢復室,觀察至術后3 h。
比較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生命體征、麻醉效果。
(1)認知功能:采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6](mini mentalstateexamination, MMSE)于術前、術后30 min、1 h、3 h 進行評估,包括時間定向力、語言等,共30 道題,總分30 分,分數高表示認知功能高。
(2)生命體征:于麻醉前、入鏡時、入鏡后3 min采用多參數監(jiān)護儀測定兩組心率(heart rate, 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3)麻醉效果:記錄兩組睫毛反射消失、胃鏡檢查、蘇醒時間。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術前的MMSE 評分,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 30 min、1 h、3 h,研究組的 MMSE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分]
表1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n=41)研究組(n=41)t 值P 值術前 術后30 min 術后1 h 術后3 h 27.83±1.78 27.92±1.74 0.232 0.818 25.13±1.48 26.97±1.53 5.535 0.000 25.57±1.62 27.25±1.69 4.595 0.000 26.04±1.51 27.38±1.62 3.874 0.000
比較兩組麻醉前的HR、SBP,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鏡時、入鏡后 3 min 時,對照組的HR、SBP 均低于麻醉前,且低于研究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入鏡時、入鏡后 3 min,研究組的HR、SBP 與麻醉前相比, 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生命體征比較()
表2 兩組生命體征比較()
注:與同組麻醉前比較,aP<0.05
組別HR(HR)麻醉前 入鏡時 入鏡后3 min SBP(mmHg)麻醉前 入鏡時 入鏡后3 min對照組(n=41)研究組(n=41)t 值P 值82.45±5.37 81.86±5.24 0.504 0.616 72.51±5.30a 79.73±4.78a 6.478 0.000 73.58±5.46a 79.95±4.90a 5.560 0.000 124.56±9.18 125.38±9.67 0.394 0.695 115.34±8.25a 123.09±8.79a 4.116 0.000 116.65±8.42a 124.11±9.13a 3.846 0.000
研究組的睫毛反射消失時間、 胃鏡檢查時間、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表3 兩組麻醉效果比較()
組別 睫毛反射消失時間(s)胃鏡檢查時間(min)蘇醒時間(min)對照組(n=41)研究組(n=41)t 值P 值48.61±10.03 39.12±9.64 4.373 0.000 6.18±1.24 5.27±0.89 3.818 0.000 5.48±1.96 3.01±1.14 6.975 0.000
無痛胃腸鏡檢查是將麻醉與內鏡技術相結合,確?;颊咴诎察o狀態(tài)下安全地完成檢查,目前在臨床消化道疾病的診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7]。 丙泊酚是臨床常用短效快速代謝麻醉藥物, 靜脈給藥后可在40 s內發(fā)揮麻醉效果, 且停藥后患者可在短時間內蘇醒,但單一使用往往需加大劑量,而大劑量用藥會引起腦供氧量、腦血流量減少,進而導致患者認知功能出現不同程度損害,臨床應用受限。
認知功能障礙是一種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多表現為感覺遲鈍、記憶受損、人格改變等,可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響[8]。MMSE 是最具影響的標準化智力狀態(tài)檢查工具,操作簡單,臨床常用于檢查患者認知障礙情況。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術后30 min、1 h、3 h 的MMSE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且睫毛反射消失、胃鏡檢查、蘇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在入鏡時、入鏡后 3 min 的HR、SBP 均低于麻醉前,且均低于研究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比較研究組麻醉前、入鏡時、入鏡后3min 的HR、SBP,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丙泊酚與芬太尼復合麻醉在無痛胃腸鏡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原因在于阿片類藥物芬太尼是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之效,靜脈注射1~2 min 后即可發(fā)揮藥效,與丙泊酚復合麻醉后可增強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有助于減輕機體應激反應,縮短操作時間,并能夠維持循環(huán)系統穩(wěn)定,減少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波動,有利于麻醉藥物的代謝,減少機體兒茶酚胺含量,進而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減輕認知功能損害。芬太尼半衰期較短,不易在體內聚集,代謝迅速,且代謝產物無活性,對呼吸系統無抑制作用,可減少丙泊酚給藥劑量,縮短麻醉蘇醒時間,進一步減輕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提高臨床用藥安全性。 然而該研究納入樣本量不足,結果可能出現偏差,在后續(xù)研究中應擴大納入樣本量,進一步證實丙泊酚與芬太尼復合麻醉在無痛胃腸鏡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無痛胃腸鏡患者采用丙泊酚與芬太尼復合麻醉的效果確切,能夠維持檢查過程中生命體征穩(wěn)定,縮短檢查及麻醉蘇醒時間,且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