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臨期食品的處理是不少商家面臨的難題。但近年來,這些臨期食品不但不愁銷,還受到年輕人的吉睞。在豆瓣,有一個Etl4萬多人組成的“我愛臨期食品”小組,小組簡夼寫著:“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這也反映出臨期食品愛好者的心態(tài)。大多數(shù)臨期食品的價格在一折到五折之間,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消費負擔,往往是周同人的目光令自己望而卻步,總有人將購買臨期食品視為羞恥,認為這樣有失體面,是摳門和寒酸的表現(xiàn)。
小崔姐說:在幾乎所有媒體都鼓吹“消費升級”的今天,越來越多年輕人回歸理性,在消費上精打細算,不僅會設置好每月的預算,還會在購買商品時“斤斤計較”,在折扣與保質(zhì)期中反復權(quán)衡,他們并不只滿足于低價,這只是一個門檻,食品是否美味健康,品牌、購買渠道是否靠譜均被納入考量是否要購買臨期食品的標準-
毫無疑問.臨期食品的特點就是價格低廉,但食品的口感質(zhì)量也能有保證
商家對臨期食品打折出售,是在盤活閑置資源,變“度”為寶:而消費者食用,搭期食品,既省了錢,還和我國倡導的“拒絕食品浪費”不謀而合—購買什么樣的食品是每個人的權(quán)利,只要我們能評估它的安全性,能清楚地選擇需要的東西,而不是被消費主義浪潮裹挾著走,依然是體面的,
希望大家能記住.比花錢多或沒錢花更可怕的,是把錢花在了無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