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軍 韋琦 李炳歡
摘 要:文章針對某車型前制動器過壞路異響,通過分析判斷前制動器過壞路異響原因,改進前制動鉗結(jié)構(gòu)設計,進而提升產(chǎn)品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從而消除異響,改善市場售后表現(xiàn)。
關(guān)鍵詞:異響 前制動鉗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Abnormal Sound of Front Brake over Bad Road
Huang Guojun Wei Qi Li Binghuan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at the abnormal sound of the front brake of a certain model. Through analyzing and judging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 sound of the front brake,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ront brake clamp is improv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roduct,so as to eliminate the abnormal sound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fter-sales.
Key words:abnormal sound,front brake pliers
1 問題描述
1.1 市場售后描述
有顧客反饋在壞路路面正常行駛時(車速10-60Km/h),在未踩制動的情況下,左右前輪有“噠噠”異響,感知質(zhì)量較差。技術(shù)中心進行專項排查,經(jīng)檢查左右剎車盤和制動片未見異常,但發(fā)現(xiàn)左右前制動鉗有晃動現(xiàn)象。
1.2 問題排查
該異響車型為后驅(qū)車型,基于市場反饋,該異響車時速10-60Km/h過壞路時,未踩制動的情況下,左右前輪出現(xiàn)“噠噠”異響,初步確認異響造成的原因為左右前制動鉗存在晃動,左右前制動器某些金屬零件產(chǎn)生碰撞。
2 原因分析
該異響車時速10-60Km/h過壞路時,未踩制動的情況下,左右前輪出現(xiàn)“噠噠”異響的原因為前制動鉗存在晃動,從前制動鉗生產(chǎn)過程、尺寸配合、零件尺寸進行分析。
2.1 對異響車的前制動鉗生產(chǎn)過程(制動鉗殼體、制動鉗支架毛坯鑄造、制動鉗殼體、制動鉗支架機加工、生產(chǎn)檢查)進行排查,該異響車的前制動鉗生產(chǎn)過程無異常。
對異響車的前制動鉗零件尺寸進行檢查,前制動鉗零件尺寸測量合格,符合設計要求。
對異響車的前制動鉗總成配合尺寸進行測量,制動鉗支架安裝孔長度、制動片長度、簧片厚度、制動鉗支架與簧片配合間隙、安裝主軸與孔間隙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副軸與孔間隙雖然也符合設計要求,但是通過理論計算,對標數(shù)據(jù)及臺架、實車搭載驗證,發(fā)現(xiàn)前制動鉗支架副孔過大,滑動軸與孔的配合間隙過大,導致前制動鉗存在晃動現(xiàn)象(圖1)。
2.2 前制動鉗滑動軸與孔的配合間隙理論計算如下(圖2):
①10.2mm配合尺寸按最大公差計算
導銷極限最小直徑:9.95-0.06=9.89m? 副孔極限最大直徑:10.2+0.043=10.243mm
孔垂直度:0.1mm軸垂直度:0.03mm 孔軸配合理論間隙:10.243-9.89=0.353mm
生產(chǎn)線實際裝配狀態(tài),裝在卡鉗總成上滑動軸垂直度極限偏差為0.13mm。
在孔軸極限偏差以及垂直度極限偏差下,原設計理論間隙為0.353-0.13=0.223mm,同理計算最小間隙0.12mm。
②10.1mm配合尺寸按最大公差計算
導銷極限最小直徑:9.95-0.06=9.89mm 副孔極限最大直徑:10.1+0.043=10.143mm
孔垂直度:0.1mm軸垂直度:0.03mm? 孔軸配合理論間隙:10.143-9.89=0.253mm
生產(chǎn)線實際裝配狀態(tài),裝在卡鉗總成上滑動軸垂直度極限偏差為0.13mm。
在孔軸極限偏差以及垂直度極限偏差下,現(xiàn)方案最大間隙為0.253-0.13=0.123mm,最小間隙0.02mm。
2.3 前制動鉗臺架測試、實車驗證
前制動鉗試驗工程師安排臺架對更改前的制動鉗和更改后的制動鉗進行制動鉗推力、拉力、拖滯性能試驗進行臺架試驗,臺架試驗數(shù)據(jù)如表1:
前制動鉗試驗工程師安排模擬異響車的卡鉗布置方式及路譜在振動試驗臺上進行試驗,異響故障再現(xiàn)。將前制動鉗安裝支架更換為副滑動軸孔為Φ10.1mm的孔,按QC/T592標準模擬振動72小時左右前制動器未出現(xiàn)異響。
前制動鉗將支架副滑動軸孔從Φ10.2mm調(diào)整為Φ10.1mm,并搭載5輛產(chǎn)生過異響的車輛進行驗證,在壞路路面正常行駛時(車速10-60Km/h),在未踩制動的情況下,左右前制動器均未出現(xiàn)異響。
2.4 異響車主滑動軸孔、副滑動軸孔間隙與對標車的數(shù)據(jù)對比,表2:
3 解決及改進方案
該異響車前制動鉗支架副滑動軸孔由10.2mm更改為10.1mm,減小異響車的銷孔配合間隙,圖3。
4 結(jié)束語
新狀態(tài)前制動鉗經(jīng)臺架試驗及整車搭載驗證后,左右前制動器沒有再次發(fā)生異響問題。舊狀態(tài)前制動鉗立即斷點,切換新狀態(tài)投入市場,改善市場售后表現(xiàn)。
參考文獻:
[1]陳紹澧.潤滑脂[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57.
[2]中國汽車技術(shù)研究中心.汽車設計標準資料手冊.金屬篇[M].天津:中國汽車技術(shù)研究中心,1994.
[3]陳立周.機械優(yōu)化設計方法[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