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小學數學練習課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課型之一,它是新授課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系列基本訓練的教學活動,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程。練習課以練習為主,因此重在練習題的甄選、設計。怎樣設計一節(jié)好的練習課,使它跟上課改的步伐,落實三維目標,現結合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做法。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夯實雙基
心理學認為,一個正確認識的獲得,總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反映在教學規(guī)律上,學生要獲得知識和能力,也要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練習是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重復接觸和重復反應,是學生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因此,在練習課的設計上我們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能突出重點和難點,在練習題的選擇、上課的設計方面我們要考慮知識點的落實掌握情況,圍繞重點展開,精選習題,不能貪多求雜,確保練習有意義、有趣味。
下面以自己執(zhí)教的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綜合練習課為例,簡單介紹練習題的應用設計。
1.先用紅筆描出每一個圖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描線和涂色直觀感知周長是線,有長度,面積是片或者面,有大小。同時認識到一個圖形沒有周長就沒有面積。】
2.在方格紙上畫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使它們的周長都相等,然后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你能發(fā)現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或者計數不同圖形的周長和面積使學會進一步鞏固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并結合具體的圖形和數據,體會面積相同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同;周長相同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同。另外讓學生在“做數學”活動中辨析概念、提高認識。使學生經歷了周長和面積產生的過程,直觀感知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獲得新知?!?/p>
3.一個長方形花壇,長50米,寬25米。(1)求這個花壇的占地面積。(2)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圍欄,求圍欄的長度。
4.花園里有一個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長是64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把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兩道題是讓學生體會周長和面積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一步將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與面積計算加以對比。在教學時,我借助動作表征將實際問題與數學問題建立聯(lián)系?!?/p>
在整個教學中緊緊圍繞相關面積的概念較深入全面理解,讓學生在動手描和凃的活動中直觀理解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別。然后層層遞進,認識面積守恒、面積和周長之間的關系,課堂活動學生主體性得到很大發(fā)揮,教學效果明顯。
二、由易到難,分層設計、面向全體
練習課的設計應緊密結合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和延伸點,把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步步為營,拾級而上。
如:學習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層次練習(練習題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
★1.一間教室,長8米,寬3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一個正方形桌子的邊長是5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1.一個房間的寬是3米,長是寬的2倍,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一張方桌的邊長是4分米,要在桌面鋪一塊同樣大小的玻璃,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如果要在四周鑲一圈花邊,花邊的長度是多少?
★★★1.一個長方形的相框,面積是63平方厘米,長是9厘米,它的寬是多少厘米?在相框的四周貼一圈金紙,金紙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2.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12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如上述練習題的設計層次分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剛接觸新知識,對知識的掌握有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層次的練習題能不斷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基礎上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只有理解了基礎的、較易的知識,才為后續(xù)掌握較難的知識提供了可能。由易到難的練習層次也是大多數鞏固性練習中經常出現的形式,由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效果是很明顯的,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符合新課標理念要求。
總之,要上好一節(jié)練習課,除了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外,必須圍繞新課程三維目標,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原則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能做到激活知識,激發(fā)思維,激勵情感,不失為一節(jié)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