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袂
中國古代詩歌與中國古代小說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中國古代詩歌這一文體相較于小說發(fā)展較早,這與那一時期的社會、文化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主體意識有關。中國古代詩歌給中國小說的外在上帶來了結構與語言的影響,內在上讓小說具有詩性審美。自唐傳奇開始,中國小說中開始出現大量“以詩入文”的文體現象,這種現象隨著小說樣式的發(fā)展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繼承了這一文學樣式,使其變得更加普遍。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中也出現了大量詩詞,在明清時期,包括四大名著在內的許多優(yōu)秀小說中亦出現“文中有詩”的現象。筆者基于這種文學現象,將早期最廣泛出現這一文學現象的唐代傳奇小說作為研究對象,對這一文學現象在唐代出現的社會原因、文化原因及這一文學現象對中國古代小說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進行探究。
一、唐傳奇中“以詩入文”現象
唐傳奇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小說文體,通過探究《中國小說史略》,我們能受到啟迪并發(fā)現唐代的傳奇作品多為作家自覺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第一部分,筆者將通過對唐傳奇作品中存在“以詩入文”這一文體現象的作品進行分析,來探究唐代作家在創(chuàng)作小說時將詩歌嵌入小說中的原因。
唐傳奇中的作品《游仙窟》,是最早在內容上出現大量詩詞的唐傳奇小說,這部作品的文體以駢體為主,可見其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受到了前代齊梁文風的影響。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將自己作為主人公,寫了“余”在奉使途中忽然遇到了一個仙境,在仙境中遇到了兩位女子,并與其中一位叫十娘的女子因詩歌生情,用詩歌來表達自己對女子的愛慕之情。書中的女子十娘同樣以詩歌回應他。書中的“余”是一位才子,他展現自己獨特魅力的方式是吟詠詩歌。這說明唐代才子們情感的表達與抒發(fā)是通過詩歌完成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詩歌寫入傳奇小說主要是為了服務于男女主人公的傳情達意。筆者認為,這是就故事情節(jié)推動方面“以詩入文”現象出現的一個原因。
唐傳奇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以詩入文”這一形式的出現,李景亮的《李章武傳》主要寫有學問之人李章武在找朋友崔信時偶遇了一位心儀女子王氏,經過相處,兩人暗生情愫,在私通后互送禮物。在李章武離開后,王氏因相思而死。之后,李章武再尋王氏時遇到的卻是她的鬼魂。王氏與李章武賦詩贈答。這些贈答詩表現得非常悲傷,作者雖未直接描寫二人之間的悲傷感情,讀者卻能從詩歌中感受到那種悲傷的氛圍。在王氏的鬼魂消失后,李章武另作了幾首詩,以表達自己內心的苦悶。作者李景亮在這部小說中引入詩文主要是為了滿足兩位主人公表達不舍與陰陽兩隔遺憾的需要。這說明,唐代文人在表達內心志向與心境時多采用詩歌的形式。元稹所寫的《鶯鶯傳》中主要寫平民出身的書生張生與出身貴族世家的富家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邂逅,為了表達對鶯鶯的愛慕之情,張生作《春詞》二首讓侍女轉交給鶯鶯。鶯鶯在收到詩后亦回了詩給張生。從《鶯鶯傳》可以看出,作者元稹在小說中引入詩歌,也是為了滿足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不過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唐代出身貴族的女子同樣學習過詩歌,這也體現出唐代詩歌在貴族與文人交流中的重要地位。鄭還古的《崔玄徽》中主要寫崔玄徽在春天月光下與庭院中楊樹、李樹、桃樹和石榴樹幻化成的美女相見,并為其擋風,在這時借用這些幻化為人的精怪作詩目的是表現自己悲慘的遭遇。這里的詩歌就不再是為了滿足故事情節(jié)的需要了,實際上是突出作者鄭還古認為詩歌比小說語言更能準確地表達這些精靈們的愁怨。李朝威的《柳毅傳》中添加詩歌以描寫女主人公龍女的美麗與華貴。讀者通過詩歌對主觀世界進行想象,可以獲得更深的體悟。除了這些唐傳奇作品,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裴铏的《裴航》、陳鴻的《長恨歌傳》也都引用了大量詩歌。
孤證不立,通過對以上幾部唐傳奇作品中存在詩歌現象的研究我們發(fā)現,唐傳奇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將詩歌寫于唐傳奇中,主要是為了滿足符合與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需要,也就是在以才子佳人為主題的小說中用詩歌來幫助主人公們傳情達意,以及幫助部分主人公表達自己的志向,抒發(fā)一些痛苦的感情。創(chuàng)作者通過詩歌來讓讀者想象他描寫的人或景物的華麗程度,詩歌中所蘊含的審美意蘊彌補了小說無法直接用語言描繪的內容。
二、唐傳奇小說中“以詩入文”現象出現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文化原因分析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時代,唐朝的統(tǒng)治者在結束了中國長期戰(zhàn)亂后,實行較為開放的政治政策,并大力發(fā)展經濟。在社會方面,唐朝的國力繁盛;在文化方面,初唐時期的統(tǒng)治者沒有進行對各家思想限制的活動,本土的儒、道思想與外來的佛教思想在這一時期的發(fā)展較為自由。這使得唐代的文人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展自己的文學愛好與興趣。這一時期的文人受這種文化氛圍的影響,對待不同文體自然也更加包容,他們對待小說的態(tài)度自然也比前代文人更加開明。唐代的文學作品有著作家情感的真實流露,在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環(huán)境下,中國文學在唐代時期的各種文學體裁都得到了非常顯著的發(fā)展。
唐代科舉考試中涌現了許多文學造詣極高的文人,科舉考試中的“行卷”制度,為唐代傳奇文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首先,科舉制度尤其是科舉制度中的“行卷”制度,為唐代傳奇文創(chuàng)作者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參加考試的人,可以說是唐代新興的社會階層,這些人是那一時代的文化先行者。在這些可能會成為文學“大家”的學者的價值觀念與文學愛好還未完全形成之前,“行卷”制度使得他們在關注傳統(tǒng)的文學體式之余也要關注唐前被稱為末流的小說。也就是說,這些文學創(chuàng)作者在自身的文學觀念形成前期就對小說這一文體有所關注。其次,“行卷”制度影響著文人的創(chuàng)作觀念。在唐代之前,小說位于文學的末流,小說的編創(chuàng)者在文學的其他領域并未有所建樹。唐傳奇的作者卻多兼具詩人身份甚至身居文壇要職。這說明,科舉中的“行卷”制度培養(yǎng)了唐代文人有意為小說的創(chuàng)作觀念,也讓小說的文體地位在這一時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由此可知,唐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自覺創(chuàng)作小說,唐傳奇小說中出現“以詩入文”這一文學現象,并不是文學發(fā)展中的偶然現象,而是唐代繁榮的社會背景、開明的文化氛圍所導致的文學必然事件。
(二)作家創(chuàng)作審美思想分析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這樣評價唐代的傳奇文:“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狈治鲷斞赶壬倪@段話,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小說和詩一樣在唐代得到了顯著的發(fā)展與變化。在小說的敘述語言上,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開始追求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唐傳奇中的文字與修飾詞的使用也開始變得華麗。最主要的一點是,在唐傳奇之前,小說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意識并不明顯,而唐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卻是有意地創(chuàng)作小說,他們創(chuàng)作小說具有自發(fā)性,且創(chuàng)作出來的小說同樣能體現出創(chuàng)作家的文學審美。在唐代,最能影響小說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理念的文體是唐詩,因此,小說的作者可以說是促使詩歌在唐代小說中出現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三、“以詩入文”對唐傳奇小說的影響
唐代出現的“以詩入文”這一文體現象,是詩歌彌補小說文體在傳情達意等方面缺乏抒情性與審美美感的一個外在表現。自唐傳奇大規(guī)模出現“以詩入文”這一文學現象后,唐以后小說作品中這種現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日益增多??梢哉f唐代兼具詩人身份的小說創(chuàng)作者在唐代開創(chuàng)了一種嶄新的對后代文學產生影響的文學體式。詩歌對小說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增強了小說美的特征
唐代以前的小說的語言大都比較質樸,小說的內容結構也比較簡單。唐代的小說在充分汲取了唐詩所蘊含的華美的語言風格后,形成了駢文與散文相兼的詩化的語言。將詩歌直接引入小說中,可以用詩歌中所特有的節(jié)奏感彌補前人小說語言呆板的不足。結合作品來說,同樣可以被看作志怪小說的唐傳奇《游仙窟》雖然語言有些過于糜旎,但是其語言確實比魏晉南北朝時的志怪作品優(yōu)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唐傳奇小說已初步具有了審美功能。
(二)增強了小說的文學性
用詩歌來描繪人或物可以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在裴铏的《裴航》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詩詞及語言來描寫女主人公仙女云英之美。因為詩歌中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間,所以不同讀者可能會依據自身的審美性對云英這一形象產生獨特理解。讀者對云英形象在頭腦中進行構建的過程,就是一個文學活動的進行過程。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如果直接對云英的形象進行敘述,那么這一形象的審美性反而被削弱。在《游仙窟》中,作者也運用了大量詩文來贊美十娘的體態(tài)美與另一女性形象的舞姿美。從中可以感受到,詩歌在小說中的運用使作品更具抽象的美感與文學性。
(三)增強了小說的抒情性
在眾多文學體裁中,詩歌是最具抒情性的一種文體。唐傳奇小說的創(chuàng)作者“以詩入文”,使書中的主人公借助詩詞來表達情感,這樣可以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主人公當時的心境。比如筆者前面所列舉的《李章武傳》中的男主人公,他在王氏的鬼魂消失后,以吟詠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王氏的不舍與內心的凄苦感情。這種感情如果讓主人公運用大段話語進行敘述就會使文章完全失去美感。由此可見,詩歌的運用對小說表達情感的作用重大。創(chuàng)作者本人也可以借助詩歌對文中自己所寫的現象進行闡釋,這樣的寫作方式既表達出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也不過分干預讀者的閱讀感受。
四、總結
中國古代詩歌對中國古代小說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巨大的影響既體現在唐代文學創(chuàng)作者方面,也體現在“以詩入文”這一文體現象的蓬勃發(fā)展方面。中國古代小說確實如魯迅先生所說,在唐代有了巨大的變化。小說的這種變化與處于唐代的所有文學樣式一樣,在社會方面離不開唐代安全、繁榮的社會環(huán)境,在文化方面離不開唐代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唐傳奇的產生與發(fā)展更離不開唐代科舉考試制度的影響??婆e考試中的“行卷”制度為中國古代小說在唐朝大規(guī)模出現“以詩入文”的現象提供了創(chuàng)作主體,也就是既精通詩又精于文的創(chuàng)作者。這些創(chuàng)作者的詩人意識通過“以詩入文”表現出來,使唐傳奇中的極大部分作品具有詩的美感與底蘊,使中國古代小說的文學性特征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發(fā)展。后來的許多小說作品仍然繼承著這一文學樣式,因而在進行中國古代小說研究時,探究這種“以詩入文”現象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