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簡介
福建省廈門一中創(chuàng)辦于1906年,系福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福建省首批一級達標學校,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現(xiàn)有17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000余人;教職工504名,其中正高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152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5人,全國勞模2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省名校長2人,省教學名師6人,省學科帶頭人15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zhì)量穩(wěn)居省市前茅。學校連續(xù)多年高考高分段人數(shù)(清北錄取人數(shù))穩(wěn)居全省第一。
名師簡介鐘斌,廈門一中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福建省教學名師,福建省中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集美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福建教育學院語文研究所研究員,廈門市杰出教師,廈門市本土領(lǐng)軍人才,福建省高考優(yōu)秀評卷教師。
命題原創(chuàng)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材料一:20世紀50年代,國家從大局出發(fā),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往西安。一批交大人響應國家部署,克服重重困難,隨學校西遷。他們將先進知識和文化帶入西部,也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西部開發(fā)。如今,西安交通大學已成為享譽海內(nèi)外的高等學府,持續(xù)為西部發(fā)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材料二:“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回溯既往,中華民族歷經(jīng)磨難而愈加奮勇,每一次考驗都如同一次淬火,只會讓人民變得更加團結(jié),讓民族精神變得更為強健。面對困難,我們始終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高揚精神的旗幟。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精神之光熠熠生輝,標志著一段段奮斗征程,始終指向民族復興的光榮夢想。
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
(1)以當年西遷交大人的身份,臨行前給親友寫一封告別信;
(2)以高三學子的身份,寫一篇發(fā)言稿,在“挺起新時代的民族精神脊梁”主題班會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要求:結(jié)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點釋疑 >>
材料一的核心話題“西遷精神”屬于新聞熱點,命題通過特定場景與任務的設置,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西遷精神”在歷史語境和當下語境中的價值意義,體現(xiàn)立德樹人核心價值導向。任務指令突出應用性寫作能力考查,情境真實,任務典型,旨在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西遷故事這個具象的背后隱含著“西遷精神”的具體內(nèi)涵:響應國家的需要,放棄個人優(yōu)渥的生活,以科技與文化、汗水與智慧助力西部發(fā)展,畢生奉獻等。在前人的艱難抉擇里觀照自身,進而觸發(fā)青年對家與國、舍與得、生命的有限與無限的深層思考。
材料二的核心主題是“弘揚民族精神 ”。其命題用意在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個體發(fā)展與國家需求之間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這道題有兩個寫作任務。一是以當年西遷交大人的身份,臨行前給親友寫一封告別信。核心話題與關(guān)鍵問題:“西遷”,如何正確處理個體人生選擇與家國需要的關(guān)系。交流目的是感召,尋求理解與認同,撫慰與告別。寫作此任務宜議論與記敘、抒情相結(jié)合,兼具理性與感性。 二是寫一篇發(fā)言稿,在主題班會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核心話題與關(guān)鍵問題是“挺起新時代的民族精神脊梁”,如何正確處理青年成長與精神信念的關(guān)系。交流目的是感召與呼喚,匡正與勸導,倡議與希望。選擇此任務是議論為主,情理兼?zhèn)洹?寫作者可以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體驗和認知,圍繞弘揚怎樣的“西遷精神”或者其他民族精神構(gòu)思立意。
例文剖析 >>
胸懷黃土溝壑,提振西域山河
文/ 夏 依
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榮幸能在班會上發(fā)言。隨著交大在西部的生長與突破,“西遷精神”跨越了時代浪潮,黃鐘大呂般引我們駐足聆聽。它是20世紀50年代青年為國奮斗的精神縮影,激蕩在流焰灼灼的家國情懷中。于今日,我想在此疾呼:秉承“西遷精神”,胸懷黃土溝壑,提振西域山河!1
“西遷”,對往輩青年而言,是投身祖國事業(yè)的逆行?!稌r代的稻草人》中闡述道:“只有不同個體間追求價值時產(chǎn)生的妥協(xié),才有了整個國家的目的和價值?!痹?0世紀50年代戰(zhàn)火初歇、硝煙未散的日子里,何人不想從沉重的歷史鐐銬中掙脫出來,在東部水鄉(xiāng)小鎮(zhèn)閑適而居,過著“固守一席清月”而不理世間紛亂的小日子。但國家百廢待興,西部更是一窮二白。青年人奮起逆行,肩扛時代重擔,遷西建設,太多太多的人在那里奉獻了一生。但是生命繁盛芳華的灰燼,蓬勃出了“兩彈一星”;他們彎下腰去深掘干硬的黃土,直起的則是中國的脊梁。2
“西遷”,對我輩而言,是突破地域失調(diào)、力求共富的闖蕩。有人覺得“西遷”只是當時特殊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只要留有精神之髓,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亦能促進其發(fā)展。誠然,如今的遠距離調(diào)控成熟,政策資金產(chǎn)業(yè)鏈順著過程走也可救濟西部千萬家,但是這顯然忽略了文化的共情作用?!讹h》中的斯嘉麗不顧戰(zhàn)火紛飛也要回到她的家鄉(xiāng),去愛她所愛,因她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定是要用雙手緊握著塔拉的紅土說出來才夠分量。而我們只有深入到西部每一個角落的罅隙中,去做一個西部地區(qū)最樸實而直接的感觸者,才能成為西部繁榮最共情、最深沉的建設者。3
“問君西游何時還?”不還。這是老一輩西遷人的態(tài)度,亦應是我們新時代年輕人應執(zhí)的斗志與抱負。而要傳承“西遷精神”,對于現(xiàn)在高三的我們來講,可以將其注入即將面臨高考的奮斗之中。當時的青年如現(xiàn)在的我們,現(xiàn)在的我們也應成為當時的青年。盡管時代變遷,但各時代最深重的苦難,從未離開。“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但在每一個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日子里,歲月總會激蕩出一群青年人手攥星光、照亮前行的路。我們曾經(jīng)對老時代精神的叛逆,最終也應轉(zhuǎn)化為承接滄桑的人間正道之勇氣。提升自己,發(fā)展自己,以響應國家的需要,不正是如今從我們不舍晝夜奮筆疾書的指尖流出的新一代“西遷精神”嗎?4
欲利國,必先立人;欲立人,必先立志。諸位皆為新刃發(fā)于硎之輩,當恪志,恥休閑,愿我輩共勉,傳承“西遷精神”,讓新時代的黃土大地上“橋墩堅固、隧道光明”。
胸懷黃土溝壑,提振西域山河。我的發(fā)言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5
①開門見山,交代寫作緣由,富有激情的導入,慷慨激昂,頗有感染力,并及時亮出核心論點。
②從普通人的常態(tài)凸顯了“逆行者”的重要意義。
③分析我輩層面,強調(diào)共情作用才是當代“西遷精神”的基石與底座,見解深刻且獨到?!讹h》中的斯嘉麗的素材頗有文學意蘊,材料不俗。
④談及“西遷精神”對于今天的時代意義,照應了命題的社會生活情景要求。如果能結(jié)合當今青年存在的種種問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那文章就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了。
⑤作為一篇發(fā)言稿,此文當是成功的。文氣充沛,意脈貫通,視野開闊,對話感極強,對于在場的同學們而言,有著強烈的感召力。
三千風月 再別靖曉
文/文 淵
親愛的親人、朋友們:
想必大家都知道,上海交大即將響應國家號召,隨校西遷,我不日便將啟程,離你們遠去。1
在上海與諸君共處的這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極其珍貴而難忘的記憶。忘不了在大學校園里為知識而爭辯的你,忘不了在家候我歸來的父母,忘不了故鄉(xiāng)噓寒問暖的親人,也忘不了與我漫步虹橋的好友們。2
感謝諸君這些年給我的陪伴和幫助。上海很好,親友們也很好,但我卻有著不得不西行的理由。
國之將興,士之重責也。新中國初立,歷經(jīng)百年戰(zhàn)火紛飛,而今百廢待興,國之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亟待無數(shù)中國人前去奮斗?;赝^去,西方虎狼對我中華之欺凌仍歷歷在目,戰(zhàn)爭雖已息,但前者之師,莫敢忘。3
而愿民族國家之獨立、富強,唯有吾輩青年一代,勇挑重擔,學成文武藝,報效國與民。
人若無根,身似浮萍;國若無根,繁華似夢。中國便是我的根。生于斯,長于斯,未來還將長眠于斯。但國之根不穩(wěn),個人之根又怎能安穩(wěn)?
而今西部大開發(fā),正是要固我國之根。欲長其木,必固其根;欲成其河,必浚其源。西部不開發(fā),鄉(xiāng)村不建設,那國家的富強、社會主義之夢,將永遠是空中樓閣、無根之萍,虛假而不真切。
此去經(jīng)年,是為展我胸中之才、成我報國之志,更是為圓我中華復興之夢。我與諸位親友一樣,生于戰(zhàn)火動亂的年代,目睹國土歷經(jīng)的瘡痍,隨交大從東向西南,是為避戰(zhàn)火、?;鸱N。上一代人以鮮血筑成抗日西南屏障,留存中華復興之火種,而今到了我們這一代,也應適時將中華復興之火種,傳遍中華大地,去燃燒、去燎原。燃燒留存下的是灰燼,而灰燼是生命必要的養(yǎng)分。此次西行,我也正秉持著這燃燒之志,到祖國與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4
愿親友勿要以我為念。投身到祖國建設中,每一刻我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實與激情。愿親友一道勤于學業(yè),忠于職守,找到人生的方向,共同為民族復興出一分力,發(fā)一分光。
三千里風云,赴于西北黃沙地,意起高樓與大廈。下一次,功成歸來,你我相見之日,便是國家民族破曉之時。5
最后愿親友們身體安康,生活幸福。
萬自珍重,勿念。
×××
×年×月×日
①簡明扼要,直奔主題,介紹“西遷”話題。
②虛擬交際情境,排比句讓情感表達富有感染力,為下文入情入理地說服親友張本鋪墊。
③多維說理第一層,點明寫作的社會生活情境: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俱興,任重道遠。
④明確交大人的忠恕任事——響應國家號召,在表達了對親朋的感念后,向親朋訴說西行乃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⑤展望美好未來,富有激情和詩意。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21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