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宇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并將文化自信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文化自信能“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我們文化發(fā)展的母體,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拔幕孕拧迸c近現(xiàn)代學前教育家張雪門先生行為課程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不謀而合,即遵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遵循“國家民族的需要”。
我們以幼兒的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以幼兒的能力發(fā)展為落腳點,在大班上學期進行了“走進漢字王國”主題活動,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大膽探索、仔細求證,開啟了一場關于漢字的“奇妙之旅”。
“名字”趣事知多少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yǎng)大班幼兒良好的書寫習慣,我們利用假期自制了一些有關書寫漢字的材料投放在語言區(qū),供幼兒寫寫畫畫,這也是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語言領域中的要求:“要培養(yǎng)大班幼兒書寫文字的興趣和愿望,能用正確的筆順書寫自己的名字?!?/p>
一天,牧謙和艾旗正在練習書寫自己的名字,這時牧謙問艾旗:“你知道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嗎?”艾旗思考了一會兒回答說:“就是‘愛紅旗的意思吧!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牧謙不假思索地回答:“‘牧就是‘放羊,‘謙嘛,我猜應該是‘1000?!甭牭剿麄兊膶υ捨耶a生了一個疑問:班級其他孩子對自己的名字了解嗎?在區(qū)域活動分享環(huán)節(jié),我請這兩個小朋友把他們的對話和問題說給了全班小朋友聽,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問題一拋出,孩子們當即提起了興致,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我沒有打斷孩子們討論的熱情,而是抓住了他們的興趣點,為他們提供了紙和筆,讓他們把關于自己名字的含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只見他們饒有興致地開始了猜想,他們大部分采用了“拆字法”和“繪畫法”進行猜想,即將自己對名字的理解用畫圖的方式加以表現(xiàn),這是幼兒個人選擇的方法也是思維發(fā)展水平的表現(xiàn)。例如“貝惜”猜想的是“貝”就是“貝殼”,“惜”就是“把寶貝捧在手里”,意為“珍惜”;“時寬”的“時”用鐘表來表示,“寬”畫了“三個小人手拉手”,意思是空間寬等??粗⒆觽儾孪氲膱D畫,聽著他們自己的理解,我不禁感慨,雖然他們可能理解得不準確,但足以看出他們對漢字含義的聯(lián)想,反映出漢字的魅力所在?!昂⒆觽儯銈儗τ谧约好趾x的猜想都很棒,但是爸爸媽媽給你們起的名字的含義和你們自己理解的一樣不一樣呢?”在孩子們分享結束之后我提出了這個問題。孩子們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我們可以去問一問爸爸媽媽呀!”
回到家之后,他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通過查字典、上網(wǎng)、詢問等方法知道了自己名字真正的含義,來到幼兒園之后分享了調查結果?!澳林t”出自《易傳·象傳上·謙》中“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謙虛的君子即使處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謙虛的態(tài)度自我約束”;“若瑜”則是取自成語“大智若愚”之意;“艾旗”源于端午節(jié)的習俗“手執(zhí)艾旗招百福,門懸艾草斬千邪”等。通過調查,孩子們不僅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含義,同時也通過名字了解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的關于節(jié)日,有的關于成語,有的關于古典書籍。名字由漢字組成,字里行間流露的不僅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殷切期盼,更是展現(xiàn)出漢字的魅力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了幼兒對于漢字的探索欲望。由此,我們的主題活動“走進漢字王國”也拉開了帷幕,孩子們正式開啟“漢字王國”之旅。
“姓氏”文化大調查
“安老師,我叫徐梓航,她叫徐佳妍,我們兩個都姓徐,為什么您姓安?還有其他小朋友的姓有的也不一樣!”一次戶外活動的時候,徐梓航拉著徐佳妍一臉疑惑地跑來找我。我隨即把孩子們叫了過來,和他們共同討論這個問題??烧l知道,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更多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姓氏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都跟爸爸姓?”“我們班哪個姓氏最多?”“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姓氏?”聽到孩子們的這些問題我真是又驚又喜,驚的是一個問題沒解決反而引出了更多的問題,喜的是孩子們這種勤學好問的品質一定會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良多。
剛剛探索完了名字的含義,孩子們的興趣又被姓氏所吸引,在尋找“姓氏的由來”這一問題時我們采用了師幼互動的方式,我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有關姓氏的視頻和孩子們共同學習,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姓是漢字文化圈用作表示血緣集團的名稱,其所指范圍隨著地域和時代變動;氏則是姓的分支。隨著人口的增多,以后的姓氏也多起來,五花八門各有緣由,大致按如下情況:一是以祖先的族號為姓,二是以國名或地名為姓,三是以官職或職務為姓,四是以動植物為姓,五是以數(shù)字為姓。在了解了姓氏的由來之后,有的孩子通過繪制關系圖的方法探索“為什么我們都跟爸爸姓”,并解釋道:因為爺爺跟爺爺?shù)陌职忠粋€姓,爸爸和爺爺一個姓,所以我和爸爸一個姓。有的孩子則是通過詢問家長得知: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于母系社會,隨時間發(fā)展到父系社會后,姓則隨父親,所以我們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隨爸爸姓。問題的答案固然重要,回答的對錯也很關鍵,但是,相對于這些,我們更應該看重和珍惜的是孩子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所以我們暫時把答案的準確性放在一邊,只要勇于發(fā)現(xiàn)就是最棒的!解決完了這兩個問題,我們緊接著開展了“姓氏大統(tǒng)計”,孩子們運用之前學到的統(tǒng)計知識繪制了簡單的表格,利用畫“正”字的方法統(tǒng)計出我們班最多的姓是“徐”。另外,為了幫助孩子們強化對自己名字的記憶,同時也能更多地了解別人的名字,我們還設計了“姓名大轉盤”,供孩子們轉一轉、玩一玩。熱心的家長得知我們正在探索這一話題,為了豐富孩子的知識,為我們送來了卡通版《百家姓》,我們將它投放在圖書區(qū)里供孩子們翻閱。
姓氏也是漢字,每一個姓氏的背后都蘊含著不同的故事,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不僅對姓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體會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和歷久彌新。
“漢字”秘密我知道
孩子們的腦袋里總是裝著“十萬個為什么”。伴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他們在了解了自己名字的含義和姓氏的知識之后將焦點放在了漢字上,因為名字和姓氏都是由漢字組成,不同的漢字有不同的意思。那么漢字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漢字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漢字長得不一樣?是不是跟小朋友一樣也會“長大”?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始了第三部分的探索——“漢字的秘密”。
這天,我給孩子們播放了一段視頻,視頻是由景騰媽媽提供的。視頻中景騰在向爸爸請教有關漢字起源的問題,爸爸給他講述了《倉頡造字》的神話故事,孩子們看得仔細,聽得認真。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他們知道了漢字最初就是一個符號,跟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漢字長得很不一樣。聽完故事以后,孩子們?yōu)榱思由顚适碌挠∠螅纸M創(chuàng)作了各具特色的《倉頡造字》繪本書,每組派代表講述了本組的創(chuàng)作故事,在理解漢字起源的同時鍛煉了口語表達和繪畫的能力。
那么漢字是怎么一點一點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呢?班級中那些“形態(tài)各異”的字(教師為了凸顯環(huán)境的教育價值,在班級的不同位置粘貼了不同的字體,供幼兒發(fā)現(xiàn)、探索)是不是漢字呢?這些問題再一次引發(fā)了孩子們的思考。為了弄清楚漢字的演變過程,我們請來了在育鷹小學當語文老師的佳怡媽媽給孩子們講述專業(yè)的漢字知識。佳怡媽媽圖文并茂地向孩子們講述了漢字的“成長經(jīng)歷”,從甲骨文到金文,從大篆到小篆,從隸書到楷書,每一種字體佳怡媽媽都會用孩子們的姓名漢字表現(xiàn),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名字竟然可以用這種字體表現(xiàn)都很驚訝。在這些字體中,孩子們對甲骨文最為感興趣,不僅是因為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還因為它很形象,能夠展現(xiàn)出事物最明顯的特征。十二生肖文化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特有的,孩子們對于其中的十二種動物也非常感興趣,于是他們就想到了:可不可以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孩子們依據(jù)十二生肖甲骨文的圖片,嘗試著用身體擺出相應的造型。這是兩種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同時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我為孩子們的創(chuàng)意點贊,也為孩子們的行動點贊。
揮毫潑墨“書”文化
在探索了“我的名字”“我的姓氏”“漢字的秘密”之后,孩子們基本上會流暢地書寫自己的名字了。一次區(qū)域活動中,在美工區(qū)繪畫的穎月拿著毛筆興沖沖地跑到了我的面前,開心地對我說:“安老師,我用毛筆寫了自己的名字,你快來看!”聽到這句話相信很多人會有疑惑:毛筆本就是用來寫字的,這個司空見慣的事情這個孩子為什么如此興奮呢?其實這和我們平時的工作習慣有關系,我們一般都是把毛筆作為美工區(qū)的畫筆看待的,與板筆、蠟筆、彩筆等的用途一樣,用來給作品涂顏色。經(jīng)過穎月的提醒我恍然大悟:其實毛筆最基本的用途就是寫字。毛筆也是我國特有的書寫工具,沒有鉛筆、中性筆、圓珠筆的古代人們就是用毛筆蘸著墨汁來寫字,所以毛筆也可以看作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分子,毛筆字也是其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區(qū)域分享環(huán)節(jié),我請穎月展示了她用毛筆書寫的名字,粗粗大大的字體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當我問孩子們想不想試一試用毛筆寫字的時候,他們連連點頭。在開始書寫之前我們共同認識了“文房四寶”,知道了毛筆正確的使用方法,懂得了在寫毛筆字的時候主要靠蘸取墨汁寫字,明白了毛筆字應該寫在宣紙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寫什么字好呢?有的孩子說寫自己的名字,有的孩子說想寫什么寫什么,還有的孩子說聽老師的……在他們?yōu)榇藸幷摬恍莸臅r候,彥成舉手說:“我們來寫十二生肖甲骨文吧,我覺得很有意思?!甭犃怂奶嶙h,孩子們停止了爭論,思考了片刻,決定就寫十二生肖甲骨文,因為他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粗⒆觽円还P一劃地用毛筆書寫十二生肖甲骨文,那認真的樣子,讓我感受到了,他們不僅在書寫毛筆字,更是在一撇一捺間體會與傳承古圣先賢留給我們的無比珍貴的財富。孩子們寫完之后,我們將他們的作品裝裱放置于主題墻上,供他們欣賞與學習。在有了這一次的毛筆字書寫經(jīng)驗之后,臨近春節(jié)之時我們又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副對聯(lián),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每人寫其中一個字,張貼在班級門口,增添了春節(jié)喜氣的同時,也形成了我們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論誰看見都要駐足欣賞,贊不絕口。這就是漢字的魅力,這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感染力,更是孩子們傳承中華文化的決心和毅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很偉大的民族,中華文明也是最獨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里,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始終沒有間斷過地傳承下來的,也只有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的文字形式。通過“走進漢字王國”這一主題活動,我們將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深深種在孩子們的心中,讓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成長,開花,結果,將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走得鏗鏘有力,走得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