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陳素文 王 珺 徐 碩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100006)
人工流產的高危因素直接關系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轉歸。甄別服務對象有否人工流產和發(fā)生重復人工流產的高風險因素,是落實人工流產后避孕服務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1]。本研究統(tǒng)計并分析2019年和2020年2—4月本院人工流產婦女高危因素及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的變化。
收集2019年2—4月于本院行人工流產婦女共1012例(2019年組)及2020年同期人工流產婦女899例(2020年組)臨床資料,對象年齡17~48歲,妊娠時間35~95 d。
分析不同年份相同時期內人工流產婦女高危因素及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的變化。人工流產高危因素和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判定標準參照相關標準[1]。當同一婦女有多個高?;蚋唢L險因素時,則分別記錄所有高危及高風險因素。
應用SPSS 20.0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20年組非本地戶籍人口占比明顯高于2019年組,未婚、大專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比較2019年組下降(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對象一般情況比較[例(%)]
2020年組妊娠合并內外科疾患、半年內有1次人工流產及1年內有≥2次人工流產史者占比較2019年組增多(P<0.05),年齡≤19歲或≥50歲和可疑或確診的子宮異位妊娠占比下降(P<0.05)。見表2。2020年組高危因素種數(shù)構成情況與2019年組有差異(χ2=18.33,P=0.000)。見表3。
表2 兩組人工流產合度高危因素情況比較[例(%)]
表3 兩組對象人工流產合度高危因素種數(shù)構成情況比較[例(%)]
2020年組發(fā)生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列前3 位的為本次人工流產術后尚無計劃使用長效可逆避孕方法、未婚或性關系不穩(wěn)定、未與家人一起生活;2019年組為未婚或性關系不穩(wěn)定、本次人工流產術后尚無計劃使用長效可逆避孕方法、近期或已多次使用過緊急避孕藥。見表4。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種數(shù)構成有差異(χ2=22.69,P=0.000)。見表5。
表4 兩組發(fā)生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情況比較[例(%)]
表5 兩組含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因素種數(shù)構成情況[例(%)]
動態(tài)了解人工流產高危因素和重復流產高風險因素的變化有利于及時制定相應的對策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落實高效避孕服務指導,從而落實高危孕產婦管理的關口前移。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和2020年2—4月稽留流產和剖宮產再孕是本院人工流產的主要高危因素。有報道,半年內有終止妊娠史或1年內有≥2次人工流產史或總計3次以上人工流產史是最常見的高危因素[2-4],重復人工流產不再是人工流產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可能與近幾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流產后關愛服務有關,流產后關愛服務使接受過人工流產的女性及時在醫(yī)生指導下及時落實了高效的避孕措施,有效地減少了重復非意愿妊娠的發(fā)生[5-8]。
本研究結果顯示,2020年2—4月剖宮產后再孕排在人工流產高危因素首位。剖宮產手術數(shù)量的上升是世界性趨勢,在亞洲國家尤為明顯[9-10]。我國的剖宮產率較高,特別是“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使剖宮產史成為常見高危因素。2019年本院對“全面二孩”政策下重復人工流產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已生育女性中剖宮產率為37.74%[11]。我國已經意識到剖宮產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并已采取相關措施降低剖宮產率;但產后避孕服務仍是我國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目前剖宮產再孕一直是與服務對象進行討論并加以落實的重點問題。排第二位的人工流產高危因素為稽留流產,這與本院開展稽留流產相關特色工作和專病門診有關,也與稽留流產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臨床一個常見疾病[12-13]有關。
2020年2—4月較2019年同期人工流產高危因素的主要變化:半年內有人工流產史和1年內有≥2次人工流產史者比例均明顯上升??赡苁且蚩陀^原因,獲取避孕藥具不方便,低效避孕方法廣泛多次使用,導致非意愿妊娠增多,近期內重復流產有增多趨勢。同時發(fā)現(xiàn),2020年2—4月較2019年同期外地戶籍者增多,可能與隨著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本院曾接收大量北京周邊的人工流產患者有關;而因2020年2—4月高危轉診受限,可疑或確診子宮異位妊娠較2019年同期明顯降低。我國人工流產呈低齡化,19歲以下青少年所面臨的生理和心理問題與成年人不同,更易發(fā)生無保護的性行為[14]。
研究顯示,在人工流產婦女中,半數(shù)以上有人工流產史,重復人工流產率為55.9%[15]。發(fā)生重復人工流產的高風險因素是人工流產后關愛(PAC)重點關注對象。文獻報道,2018年本院重復人工流產占人工流產總數(shù)的45.15%,雖然略有下降,但是在已生育女性中重復人工流產高達61.76%,3次以上人工流產占14.3%[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2020年非意愿妊娠及已婚人工流產者比率較2019年增多。如何幫助已婚已育者在非意愿妊娠人工流產時落實高效避孕方法,避免重復流產顯得尤為重要。2020年2~4月重復人工流產高風險的首位因素,由2019年的未婚或性關系不穩(wěn)定(64.3%)轉變?yōu)楸敬稳斯ち鳟a術后尚無計劃使用長效可逆避孕方法(56.9%)。對于未婚或性關系不穩(wěn)定者,仍然強調針對性地進行單獨咨詢,科普教育為主,在服務過程中,即刻落實高效避孕,預防意外妊娠,加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務必告知獲取避孕藥具渠道和方法。對于人工流產術后尚無計劃使用長效可逆避孕方法者, 建議周期性服用COC,并要求服用者有較高的依從性。
不同時期,人工流產高危因素及發(fā)生重復人工流產的高風險因素均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為了精細管理高危人工流產,需要動態(tài)監(jiān)測并分析高危因素變化; 對高危人群有針對性地管理,對目標人群進行多環(huán)節(jié)關注并保持持續(xù)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