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川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通常是以一個話題為中心,再進行延伸拓展,進而形成更多活動,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園所現實活動實踐表明,主題教育活動需要家長配合,但家長通常是按照教師要求被動參與,活動難以取得較好效果。為促進主題教育活動目標落實,園所應如何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活動呢?北京市第一幼兒園海晟實驗園基于大量實踐,做出了思考與梳理。
教師善交流,巧妙達共識。入園伊始,教師引導家長通過家長會、特色活動展示、宣傳欄、入園冊等多種方式對幼兒三年的課程體系與主題教育活動的理念、意義、目標、內容、形式進行了整體了解和觀念的認同,這是家長積極參與活動的前提。例如,“小丫走世界”從幼兒感興趣的見聞入手,生成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教育規(guī)律、認知水平的系列活動。不同的活動主題結合不同的教育目標及幼兒的需要設計單元活動,通過集體教育活動、區(qū)域游戲活動、戶外游戲活動、家園親子活動開展。這些主題活動有助于幼兒獲得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關鍵經驗。
在家長了解園所的教育觀念、認可主題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園所應進一步引導家長配合主題活動。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需要家長在材料收集、玩教具制作、活動參與、家庭教育、資源提供等多方面配合。利用每學期初的家長會,教師向家長介紹活動主題由來、主題目標、主題內容、區(qū)域設置、家園活動等內容,并向家長提出邀請和倡議。例如,在某具體活動中,明確家長和幼兒需要共同豐富哪些經驗,收集什么材料,材料具體的規(guī)格、材質等。
由于主題教育活動需要捕捉幼兒興趣點和實際需求,教師需要廣泛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家長共同討論。家長是教師在教育路上的同行者,園所一定要重視家長,給予家長更多的自主權。例如,中班開展的“我長大了”主題教育活動中,有家長提出針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區(qū)域可否多投放一些筷子等鍛煉肌肉和手眼協調的材料。園所對諸如此類有價值的意見進行整理并采納,充分尊重家長,進一步激發(fā)家長參與活動的熱情。
活動多樣化,親子同體驗。在主題教育活動中,為使幼兒能夠有效遷移已有經驗,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需要家長和教師一同努力。例如,開展“中秋節(jié)”主題教育活動時,需要家長在帶領幼兒收集中秋節(jié)傳說、習俗的過程中豐富幼兒對中秋節(jié)的認知;幫助幼兒搜集各式月餅盒、兔爺、燈籠、荷燈等中秋節(jié)元素;通過繪畫、剪紙、粘貼等方式,與幼兒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水果娃娃、中秋節(jié)花燈等。
家長群體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擁有不同的經歷、職業(yè)、特長。園所充分利用豐富的家長資源,加大家園共育的力度,助力主題活動深入開展。例如,在“美食對對碰”主題活動中,某家長了解活動內容后,主動聯系并組織班級幼兒、家長去郊外菜地耕種、參觀。幼兒在勞作中,親身體驗了農作物生長的整個過程, 提高了動手能力、強化了珍惜食物的意識。
活動過程中,教師會通過班級微信群、家園聯系欄等途徑向家長反饋活動的進展,捕捉幼兒精彩瞬間,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的表現。通過幼兒的點滴進步,家長能夠體會到主題教育活動的魅力,從而更加關注并主動參與活動。
良好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是幼兒成長路上的重要推力,希望每所幼兒園都能實現科學的家園共育,引領幼兒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一幼兒園海晟實驗園)
責任編輯:陳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