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符春梅
依據(jù)課題重點,以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為要素編制了調查問卷,旨在通過調查了解新余市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一步找出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影響因素,為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對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此次問卷調查的主要對象是新余市符春梅幼兒教育名師工作室(下文簡稱“工作室”)的所有成員,涉及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園長與教師。問卷調查實施的時間是2020年4月12日至19日,通過“問卷星”發(fā)放回收,共回收園長調查問卷17份,教師調查問卷247份。結果如下。
(一)園長個人信息基本情況
年齡方面:30歲以下2人,占11.76%;31~40歲5人,占29.41%;41~50歲6人,占35.29%;50歲以上4人,占23.53%。從事幼教工作年限方面:5~10年的有3人,占17.65%;11~20年的有4人,占23.53%;21~30年的有6人,占35.29%;30年以上的有4人,占23.53%。任園長年限方面:5年以下的有3人,占17.65%;5~10年的有6人,占35.29%;11~20年的有6人,占35.29%;21~30年的有2人,占11.76%。職稱方面:中小學一級以下的有3人,占17.65%;中小學一級的有5人,占29.41%;中小學高級有8人,占47.06%;其他職稱有1人,占5.88%。所學專業(yè)方面:學前教育專業(yè)11人,占64.71%;其他教育類專業(yè)有3人,占17.65%;藝術類的有3人,占17.65%。
(二)教師個人信息基本情況
從事幼教工作年限方面:5年以下的有78人,占31.58%;5~10年的有81人,占32.79%;11~20年的有68人,占27.53%;20年以上的有20人,占8.1%。從事幼師的年限方面:5年以下的有75人,占30.36%;5~10年的有80人,占32.39%;11~20年的有70人,占28.34%;21~30年的有22人,占8.91%。職稱方面:中小學一級以下的有75人,占30.36%;中小學一級的有80人,占32.39%;中小學高級的有4人,占1.62%;其他職稱的有88人,占35.63%。專業(yè)方面: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有160人,占64.78%;其他教育類專業(yè)的有17人,占6.88%;藝術類的有62人,占25.1%;其他專業(yè)的有8人,占3.24%。
(三)園長所在幼兒園的情況
主辦部門方面:教育部門主辦的有14人,占82.35%;民辦的有2人,占11.76%;其他部門主辦是1人,占5.88%。級別方面:省級示范園的有14人,占82.35%;市級示范園有1人,占5.88%;其他的有2人,占11.76%。規(guī)模方面:6個班以下無;7~12個班有6人,占35.29%;13~18個班有8人,占47.06%;19個班以上的有3人,占17.65%。地理位置方面:市區(qū)有13人,占76.47%;縣區(qū)的有3人,占17.65%;鄉(xiāng)鎮(zhèn)的有1人,占5.88%。
(四)教師所在幼兒園的情況
主辦部門方面:教育部門主辦的有176人,占71.26%;民辦的有68人,占27.53%;其他部門主辦的有3人,占1.21%。級別方面:省級示范園的有197人,占79.76%;市級示范園的有22人,占8.91%;其他有28人,占11.34%。規(guī)模方面:6個班以下的有6人,占2.43%;7~12個班的有60人,占24.29%;13~18個班的有122人,占49.39%;19個班以上的有59人,占23.89%。地理位置方面:市區(qū)的有206人,占83.4%;縣區(qū)的有41人,占16.6%;鄉(xiāng)鎮(zhèn)無。
本調查主要采用了“問卷星”網上調查、訪談問卷及現(xiàn)場觀察三種方式。其中調查問卷表分為園長卷與教師卷,從園長與教師兩個角度了解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基本情況與現(xiàn)狀。
(一)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共設計了21道題目,由個人基本情況、所在幼兒園基本情況和所在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現(xiàn)狀三部分組成。針對園長與教師的崗位特點,在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現(xiàn)狀的調查設計中各有不同,主要從課程建設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這四個維度進行。
問卷編制完成后,依托“問卷星”,通過工作室成員的微信群向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發(fā)放。“問卷星”設置了五天的回收時間,共收到園長問卷17份,教師問卷247份。
(二)訪談調查
為了更加全面、科學地了解新余市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現(xiàn)狀,我們還選擇了訪談的方式補充問卷調查的內容。訪談的形式除了面對面交流外,還可以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進行。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充分了解了該市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有利于實現(xiàn)提升幼兒園課程領導力的目標。
根據(jù)問卷設計的四個維度,調查結果也著力從以下四點進行分析。
(一)幼兒園課程建設思想力情況
有91.09%的教師認為園所領導對幼兒園的課程很重視,有94.74%的教師認為自己清晰本園的課程遠景規(guī)劃,有76.47%的園長認為本園的課程建設與建設遠景相吻合,有92.31%的教師認為已了解本園的課程內容。
課程理念是課程建設的靈魂。從調查情況來看,各園所都有比較明確的課程目標。例如市中心幼兒園的“抱石文化”,旨在營造健康、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順應幼兒的自然天性,以創(chuàng)造美、表現(xiàn)美、運動美與傳統(tǒng)文化為主要載體設計相應的課程,讓幼兒在輕松、自然的狀態(tài)下健康地成長;市蓓蕾幼兒園的課程總目標旨在通過課程實施,培養(yǎng)健康快樂、勇敢自信、自理自主、好問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并具有初步責任感的幼兒;市城北幼兒園的課程目標為在整合、多元的課程中,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和能力提升。
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無論是園長還是教師,對本園的課程建設都有所思考和行動,并初步具有有自身特色的課程輪廓與思路。
(二)幼兒園課程設計力情況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及訪談情況來看,各園所都有了初步的課程框架,但方案設計部分還處于起步階段,未制訂完善的課程方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1.54%的教師認為課程方案應由園領導編寫,有76.92%的教師認為課程目標應由園長或業(yè)務園長確定,有55.87%的教師認為課程內容應由園長或業(yè)務園長選擇。
從訪談情況來看,各園所的課程設計都有自身的思考與實踐。蓓蕾幼兒園的課程內容是動態(tài)的,但它同時又包含相對靜態(tài)的知識形式。鐵路幼兒園的課程體現(xiàn)出了生活化和生態(tài)化傾向。中心幼兒園的課程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生成一個主題,并圍繞主題,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江西版《幼兒園多元能力》的教材,制作網絡圖,實施教育教學。城北幼兒園的課程內容主要有兩種:一是共同性課程,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的主題,預設年級共同性課程,從“一張圖”“一條路”制訂幼兒學案計劃表;二是生成性課程,突出“兒童視角”,以幼兒的興趣點開展班級生成性課程,讓教師由“抬頭走”變成“蹲下看”,要求教師認真觀察幼兒,善于捕捉、挖掘幼兒的興趣點,并以此生成活動。
(三)幼兒園課程執(zhí)行力情況
幼兒園課程執(zhí)行力情況主要指課程組織實施的情況。蓓蕾幼兒園的課程結構包括基礎課程、特色課程和輔助性課程,通過教育教學活動、日?;顒优c生活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利用與家園社會合作等多種途徑開展幼兒園課程活動。鐵路幼兒園的課程基本是教師引導下的集體性自然體驗,此外也有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在區(qū)域中的自主活動,按照“激發(fā)興趣—引發(fā)提問—自然探究—自然表征—展示過程結果—總結經驗—提升認識”的流程展開。
(四)幼兒園課程評價力情況
調查問卷顯示,只有1.21%的教師和11.76%的園長認為課程領導力體現(xiàn)在課程評價上。由此可見,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課程評價是個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從訪談中了解到,蓓蕾幼兒園的課程評價有兩點:一是幼兒發(fā)展的評價方法,如觀察法、作品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檔案評估法等;二是教師發(fā)展的評價方法,如自我評價(重在反省和提升),觀察記錄,案例分析,家長評價等。鐵路幼兒園的課程評價有三點:一是對幼兒發(fā)展的評價。從課程出發(fā),評價其是否符合教育的目的。讓幼兒通過親近自然、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等方式學習探索,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二是對教師執(zhí)行課程情況的評價。作為課程中的執(zhí)行者,教師要在活動中關注幼兒已經有什么、喜歡學什么、需要加什么,通過觀察課程的實際意圖、實施脈絡走向,及時根據(jù)幼兒的情況調整活動內容。三是對課程方案的評價與調整。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反思整個課程實施過程和總結交流經驗,為完善主題和開啟下一個課程奠定基礎。
此外,問卷中針對“影響課程領導力的最大因素”的結果顯示,有51.42%的教師和64.71%的園長都認為是“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由此可見,教師和園長都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一)課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
新余市幼兒園雖然對課程領導力有思考、有行動,但對課程建設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明確建設路徑與方法。幼兒園需要通過完善園所課程方案來分析課程領導力的核心要素及具體內容,以提升園長與教師的課程領導力。
(二)課程方案的編制要規(guī)范
新余市大部分幼兒園形成了本園特色課程的輪廓或思路,但仍需要規(guī)范制訂課程方案,以“研究—開發(fā)—試點—推廣”的工作模式,提升課程領導力。
(三)缺乏幫助與支持
新余市幼兒園的課程建設大都選擇閉門造車,各園所之間很少有業(yè)務上的合作與交流,課程資源也很少分享,更多的是通過公眾號宣傳,缺乏相應的專家引領與提升。
(四)缺乏理論學習與理論支撐
幼兒園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常態(tài)下的活動內容從哪來,如何選擇活動內容,應該如何評價活動內容的有效性,這些都是園長和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有足夠的理論依據(jù)支撐。
(作者單位:江西新余市城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