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茜茜
長沙市第四醫(yī)院麻醉手術室,湖南長沙 410001
手術室是醫(y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場所,該科室具有較強實踐性,并且涉及內容較復雜,護理質量對促進患者快速恢復發(fā)揮重要作用,臨床對該科室護理質量提出較高要求[1]。實習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將護理知識轉變?yōu)樽o理技能的重要過程,臨床帶教是提高實習護生護理技能重要途徑,有效的帶教模式利于培養(yǎng)技能型護理人才,從而可滿足手術室對護理質量需求[2]。一對一分層帶教是一種新型帶教模式,經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一對一分層帶教對提高實習護生護理技能與專業(yè)素養(yǎng)效果較顯著。該研究為分析一對一分層帶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應用價值,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間在該院進行實習64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擇64名在該院進行實習的護生,采用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對照組32名實習護生,研究組32名實習護生。研究組實習護生學歷:專科19名,本科及以上13名;其中最大年齡26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22.74±1.26)歲。對照組實習護生學歷:???0名,本科及以上12名;其中最大年齡26歲,最小年齡20歲,平均年齡(22.41±1.38)歲。兩組實習護生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習護生采用常規(guī)帶教模式,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對帶教方案進行制定,主要以課堂講解方式向實習護生傳輸知識,帶教老師每周為實習護生上一節(jié)觀摩課,在課堂上向實習護生演示護理操作步驟,實習護生對其進行總結。
研究組實習護生采用一對一分層帶教模式,具體帶教流程如下:①根據培訓目標,結合手術室實際概況制定帶教計劃,合理安排實習項目、基礎護理操作、重要技術操作。②入科第一天,帶教老師向實習護生介紹科室環(huán)境,與實習護生進行溝通,對其內心需求進行了解,向其明確實習意義,促進實習護生與帶教老師間關系。③一對一分層教學計劃制定,對于??茖嵙曌o生由高年資、高學歷主管護師對其進行帶教,對于本科實習護生由中等年資主管護師對其進行帶教,遵循因人而異原則對教學目標進行制定,大專實習護生基礎理論知識較為薄弱,主動性較差,因此帶教老師在帶教過程中要有所側重。所有實習護生進入科室后對其進行入科培訓,使其對手術室相關規(guī)章制度與操作進行充分了解。④實施階段,第1周帶教老師向實習護生介紹手術室布局、工作流程,使其對手術室各項規(guī)章制度與無菌操作基本原則充分掌握,促使其在短時間內對手術室護理工作適應。第2周帶教老師進行實踐技能操作,向實習護生演示手術刀片裝卸、無菌器材傳遞、穿針引線等技能操作,指導實習護生對手術體位進行合理安置,告知實習護生充分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防止院內感染現象出現。第3周帶教老師向實習護生講解各崗位的職責,從而使實習護生對不同崗位的職責進行充分了解,指導實習護生對每臺手術護理進行記錄,帶教老師對其進行評價,并給予針對性指導。帶教老師根據手術室特點對實習生培訓計劃進行制定,每周對實習生進行理論講解,同時向實習護生講解急救知識、醫(yī)療器械使用方法、相關感染知識、手術體位擺放等內容,促使實習護生對理論知識充分掌握。
兩組實習護生實習結束后對其進行護理技術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風險防護、安全缺陷,每項滿分值為100分。
利用該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對兩組實習護生綜合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進行評估,綜合能力評估內容包括無菌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自學能力,每項分值為0~25分。評判性思維能力評估內容包括系統(tǒng)化能力、認知成熟度、分析能力、自信心,每項分值為0~50分。
利用該院自制問卷調查表對兩組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評分與對帶教質量滿意度評分進行評估,分值0~100分,>95分為非常滿意;94~85分為滿意;<84分為不滿意。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實習護生理論知識評分、操作技能評分、風險防護評分、安全缺陷評分高于對照組實習護生,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護生護理技能對比[(±s),分]
表1 兩組實習護生護理技能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32)對照組(n=32)t值P值理論知識94.15±1.28 88.96±1.37 15.659<0.001 93.86±1.74 89.51±1.29 11.360<0.001操作技能 風險防護94.11±1.49 88.79±1.66 13.491<0.001安全缺陷93.62±1.53 88.75±1.69 12.084<0.001
研究組實習護生無菌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自學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護生綜合能力對比[(±s),分]
表2 兩組實習護生綜合能力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32)對照組(n=32)t值P值無菌操作能力22.47±1.07 17.26±1.14 18.850<0.001 21.78±1.26 16.69±1.15 16.879<0.001觀察能力 溝通能力22.41±1.28 17.22±1.13 17.195<0.001自學能力22.65±1.27 17.16±1.25 17.428<0.001
研究組實習護生系統(tǒng)化能力、認知成熟度、分析能力、自信心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護生評判思維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實習護生評判思維評分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32)對照組(n=32)t值P值系統(tǒng)化能力41.25±3.61 33.46±2.54 9.983<0.001認知成熟度 分析能力42.08±3.59 35.42±2.31 8.825<0.001 40.85±3.45 34.24±3.52 7.586<0.001自信心43.48±2.39 35.45±2.42 13.355<0.001
研究組實習護生教學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實習護生教學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實習護生教學滿意度評分對比[(±s),分]
組別帶教老師帶教質量研究組(n=32)對照組(n=32)t值P值94.67±2.11 86.95±2.48 13.412<0.001 94.58±2.34 87.64±2.51 11.440<0.001
手術室是醫(yī)院集診斷與治療功能為一體的科室,同時該科室是為患者提供手術與搶救的場所,是醫(yī)院重要技術部門,該科室護理質量對患者治療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醫(yī)院對手術室醫(yī)護人員專業(yè)技能、綜合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提出較高要求,為提高手術室醫(yī)護人員專業(yè)技能、綜合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需從實習護生著手[3-4]。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教育中不可缺少一部分,臨床護理帶教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融合的重要途徑,有效教學模式對提高實習護生護理技能發(fā)揮重要作用。以往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常規(guī)教學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對培養(yǎng)實習護生獨立思考能力、專業(yè)技能效果較差,無法滿足當前臨床護理帶教需求[5]。因此需對手術室臨床護理帶教模式進行探究,選取符合當前臨床護理帶教需求的教學模式。
一對一分層教學模式通過制定層次分明、針對性教學計劃,在實習護生入科后,帶教老師對教學方向與目標進行明確,根據實習護生學歷將其分層,由不同資歷帶教老師對其進行帶教,同時為其制定針對性帶教計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此外帶教老師根據實習護生實際概況,制定教學計劃,對其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從而提高實習護生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掌握度[6-7]。
一對一分層教學模式通過階段式對實習護生進行教學,可加強實習護生對手術刀片裝卸、無菌器材傳遞、穿針引線等實踐技能操作能力、急救知識、醫(yī)療器械使用方法、相關感染知識、手術體位擺放等理論知識的掌握,可滿足手術室對護理工作需求[8-9]。此外該教學模式對實習護生潛在能力較為注重,在提高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基礎上,注重培養(yǎng)實習護生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從而為實習護生未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10]。
經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理論知識評分(94.15±1.28)分、操作技能評分(93.86±1.74)分、風險防護評分(94.11±1.49)分、安全缺陷評分(93.62±1.53)分、無菌操作能力(22.47±1.07)分、觀察能力(21.78±1.26)分、溝通能力(22.41±1.28)分、自學能力評分(22.65±1.27)分、系統(tǒng)化能力(41.25±3.61)分、認知成熟度(40.85±3.45)分、分析能力(42.08±3.59)分、自信心評分(43.48±2.39)分、帶教老師滿意度評分(94.67±2.11)分、帶教質量滿意度評分(94.58±2.34)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一對一分層帶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帶教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對提高實習護生護理技能及滿意度發(fā)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