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輝,楊薇,楊麗珠,楊明瑩
1.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門診部,云南昆明 650101;2.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護理部,云南昆明 650101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特魯多醫(yī)生的墓志銘。它以簡單的語言揭示了醫(yī)學哲學[1]。人文科學已成為除“技術”之外醫(yī)學的另一翼,醫(yī)學人文科學也已成為醫(yī)學領域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特別是以“人文關懷”為關懷本質的護理科學[2]。培養(yǎng)具有較高人文關懷能力的護理人才已成為21世紀國內外護理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3]。護理人文關懷能力是護士將內在的人文素養(yǎng)外化為服務于患者,為其提供尊重人性、關愛生命價值的護理行為的能力,是綜合護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4]。目前我國高等護理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包含一定比例的人文教育課程,但在護生實習期注重的是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與實踐,出現(xiàn)了人文教學理論和實踐的斷層,實習期缺乏人文教學實踐導致護生對人文關懷的理解留于表面[5]。臨床實踐是護理學生成長為專業(yè)護理人員的特殊階段,因此,實習期間的護理教育應加強對人文關懷意識的滲透和對護理生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為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并重的護理人才打下基礎[6]。鑒于此,該院特選擇2018年7月—2019年3月到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實習的本科護生128名,運用基于“情景模擬”“敘事教育”“關懷小組活動”三位一體人文教學方案,取得不錯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采取整群抽樣法,選取到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實習的134名本科護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四年制高等護理本科教育;②大學期間課程設置包含護理專業(yè)人文課程;③研究對象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排除標準:①大專學歷或者中專學歷的護理實習生;②大學期間未接受過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或講座;③不能保證參與完成整個實驗周期的參與者。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家庭位置、是否為獨生子女、政治面貌、是否擔任班干部等。②人文關懷能力量表基于研究目的,該研究運用人文關懷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7])評價本科實習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水平。該量表共3個維度37個條目,分別為勇氣(主動關心自己、他人及處理未知狀況的能力,13個條目)、理解(對自己和他人及周圍環(huán)境的了解程度,14個條目)和耐心(耐心和韌性,10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從“強烈反對”至“強烈贊同”,分別賦1~7分,其中13條需反向評分,總分27~259分,得分越高者表示關懷能力越強,其中>220分表示關懷能力高;203~220分表示關懷能力中等;<203分表示關懷能力低[7]。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調查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研究,由研究人員發(fā)放調查問卷,調查前先向受訪者說明研究目的和填寫問卷的注意事項。在受訪者的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寫,當場發(fā)出并收回、檢查。實驗前發(fā)出問卷134份,回收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回收率為96%;實驗結束后發(fā)出問卷128份,回收有效問卷12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干預方法 由于臨床科室較多,可根據(jù)學生的臨床實習輪轉表,對實習同學進行“情景模擬”“敘事教育”“關懷小組活動”三位一體人文關懷教育方法。
成立人文關懷教育小組:篩選具有本科學歷或主管護師以上職稱,在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或二級以上??菩葬t(yī)院從事臨床護理教育工作5年以上,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理論及豐富的人文關懷知識及實踐能力的護士組成人文關懷教育小組,并在實驗前對小組成員進行人文關懷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后將授課教師分為3個培訓小組,情景模擬小組、敘事教育小組和關懷小組。
實施教學方案:(1)關懷小組活動教學實踐方法與過程。關懷小組活動教師成員為護理部教學秘書和各科室教學組長,培訓地點設置在各實習科室。護理部教學秘書負責為進入醫(yī)院實習的本科護生每2人安排1名導師。該導師要為實習護生營造良好的關愛氛圍,并從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提供全面的關懷,以培養(yǎng)學生的關懷意識和修養(yǎng)。美國教育家諾丁斯(Nortines)認為,老師是護理學生不斷增長需求保姆。如果護理專業(yè)的學生在學校有同情心,他們將學習照顧他人,互相支持和認同,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和專業(yè)技能,并感到有價值,這將有助于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各科室的教學組長在組織實習護生進行護理查房時,要求將人文精神融入護理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指導學生以患者為中心,考慮每個患者的不同特點,注意患者心理狀況和家庭狀況,從而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查房結束后組織座談會,師生共同溝通交流人文關懷感悟和分享人文關懷實踐。除護理教學查房外,要求本科護生輪轉的實習科室組織一次以人文關懷為主題的座談會,比如閱讀人文小說、觀看人文電影或者分享關懷實踐。通過以上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利他主義價值觀,從而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能力。
(2)情景模擬教學實踐方法與過程。情景模擬小組的培訓地點設置在急診科,負責人為急診科搶救室護士長,為了保證情境模擬教學貼合臨床實際,情境模擬小組教師于實驗前半年收集并整理缺乏護理人文關懷的臨床護理素材,收集人員為2018年7月前到該院實習的本科護士在臨床實習護理工作中觀察到的常見的和由于護士慣性思維及習慣導致的缺乏護理人文關愛的情景,最后收集并整理代表性情境6個,授課教師首先將負面情境,即缺乏關愛的情境素材交給學生,要求學生從以前的經(jīng)驗、整體人的角度、道德倫理的角度評估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根據(jù)患者的需求將關懷的要素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擬到教學中,模擬結束后,師生們應共同反思人文關懷實踐過程,交流感受,提高情境分析經(jīng)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成長。
(3)敘事教育教學實踐方法與過程。敘事教育培訓小組設置在重癥監(jiān)護室,重癥監(jiān)護室的患者多為急危重癥患者,身體和心理處于極度衰弱的狀態(tài),更加迫切需要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實施人文關懷,主要采用記錄關懷日記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求每位學生在實習期間書寫一篇關懷日記,主要包含3個步驟:①關懷日記書寫培訓:進入ICU之初,對學生進行關懷日記的概念及書寫模式進行指導,并提供參考書籍:②觀察描述狀態(tài)及感受:不帶任何評判色彩地描述自己觀察到所護理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以及護理過程中自身感受;③教師點評:教師收集學生關懷日記,對其關懷日記進行點評,幫助學生探索患者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需求和價值,深刻理解他人的痛苦,激發(fā)同理心,喚起人文關懷的感受,自然表達人文關懷。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8名實習護生基本資料情況見表1。
表1 128名被調查對象人口學特征
實習前,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總得分為(181.12±16.07)分,實習后,本科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明顯提升,總得分為(188.89±17.1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護生實習前后得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生實習前后得分比較[(±s),分]
領域實習前實習后勇氣理解能力耐心總分50.88±13.04 74.00±7.26 56.24±5.47 181.12±16.07 57.45±9.09 73.20±8.31 58.24±5.79 188.89±17.16 5.080-0.930 2.850 4.110 t值 P值<0.001 0.354 0.005<0.001
該次調查結果顯示,本科護生從學校畢業(yè)后進入醫(yī)院之初,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181.12±16.07)分,理解能力維度得分最高為(74.00±7.26)分,耐心維度得分次之 為(56.24±5.47)分,勇氣維度得分最低為(50.88±13.04)分,處于低水平狀態(tài)。護理學本科生人文護理能力低下與我國護理學高等課程設置有關[8]。護理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大多數(shù)護理院校課程設置以專業(yè)課程為主,人文課程比例較低,醫(yī)學教育人文課程學時僅占總學時的8%,遠低于國外人文課程比例[9]。在開設科目方面,涉及到培養(yǎng)人文關懷能力的只有理論課程《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和《姑息護理學》,部分院校開設了選修課,如護理形體與禮儀、人際溝通與護理美學等課程,但授課方式以大班理論授課為主,人文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相分離,導致我國護生對醫(yī)學人文知識及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留于形式,因此進入醫(yī)院實習之初人文關懷能力處于較低水平[10]。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將基于“情景模擬”“敘事教育”“關懷小組活動”三位一體人文關懷教育方法貫穿和融合于本科護生護理實習帶教后,發(fā)現(xiàn)實習結束時護生人文關懷能力得分總分為(188.89±17.16)分,理解能力維度得分(73.20±8.31)分,勇氣維度得分為(57.45±9.09)分,耐心維度得分為(58.24±5.79)分,其中總分、勇氣和耐心得分均較實習之初有所提高(P<0.05)。相關研究表明[11],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與職業(yè)價值觀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看,護理教育者可以干預護生的職業(yè)價值觀。
因此,對護生進行人文關懷教育可以增加其職業(yè)認同感,助力其全身心地投入護理工作中。該研究通過情景模擬教學再現(xiàn)了護理工作中的真實場景,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到特定的人文情景中,能夠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鍛煉了關懷所需要的語言交流和溝通技巧,學生會更加有勇氣和能力去關懷患者;同時,師生通過關懷小組活動互動、教師榜樣力量的傳遞也可以增加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的勇氣和技巧;關懷日記的書寫讓學生深刻領會到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和情感,體會患者痛苦,從而使其在護理工作更加有耐心和韌性[12]。但學生在理解能力維度得分(73.20±8.31)分,與實習之初相比相近,這可能與實習期護生面臨實習任務較重、畢業(yè)找工作等問題,導致對自我、他人及周圍環(huán)境關注不夠。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與人類對生命質量追求的進一步提高,為了培養(yǎng)具有人文關懷能力的護理人才,在未來的護理教學中,應重視人文教育。①在課程內容方面,護理院校應當增加人文課程比例,進行護理課程和人文課程的整合,建立多層次立體的課程體系;②在教學方法方面,可以嘗試將基于“情景模擬”“敘事教育”“關懷小組活動”三位一體人文關懷教學法應用在實習帶教階段,使學生在實習期對人文教育有更多和更長時間了認知與感受,從而多維度構建護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以上2個方面的加強,為護生搭建院校理論課教學和臨床生產(chǎn)實習無縫對接的人文教育平臺,使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得以落到實處并產(chǎn)生效果。護理專業(yè)的護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的關愛需求,了解護理的關懷本質,建立起崇高的人性-利他主義價值體系,才能發(fā)自內心地愿意為他人排憂解難、減輕痛苦,從而增加其從事本專業(yè)的信念,有利于護理事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