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召陽,鄧傳遠
(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福建福州 350002)
植物豐富的季相變化不僅給人們以美的視覺體驗,還引起不同的心理變化和精神啟迪。季相植物的四季變化與人類的生活密切聯系,近年來,造園師們在關注植物觀賞、生態(tài)、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植物的人文效益,而季相植物的心理效益也屬于人文效益的一部分。目前,國內外關于營造季相景觀的文獻較多,但大多是從季相景觀的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方面去解釋營造季相景觀的重要性[1-3],或是從某一方面如植物色彩、形態(tài)、氣味等,單一地去論述園林植物對人心理方面的作用,而專門關于景觀季相變化對人心理建設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較少,部分文獻中僅簡單提及,未作全面、深入的整理與分析。在此理論研究背景下,我國在季相景觀營造方面仍存在眾多問題,需從技術、思想等層面加以解決。主要問題集中在各地整體上季相景觀豐富度欠缺,形式單一,偏北地區(qū)主要是冬季缺少觀賞效果,偏南地區(qū)的季節(jié)觀賞缺陷是“四季常青”。當然,也發(fā)現一些季相景觀營造比較成功的案例,如浙江的金華八詠公園,其植物季相變化較為豐富,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4]。從植物色彩、形態(tài)、質地、香味、聲音等多個方面,總結了季相景觀的客觀心理效益,并從地域文化角度,分析了季相景觀的主觀心理感受,結合福建農林大學和保定競秀公園兩地季相變化的實例,總結了兩地景觀季相的特點,以期為了解景觀季相變化對人心理建設方面的作用和南北方季相景觀規(guī)劃提供參考。
景觀季相變化,是指植物景觀隨著季節(jié)的交替而發(fā)生的形態(tài)、色彩、質地等多個方面的變化,使植物在不同的時間表現出不同的特點[1]。植物季相變化是生命循環(huán)往復、更迭不息的直觀反映,其具有觀賞、生態(tài)、經濟、人文、醫(yī)學等多方面的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植物季相變化的宏觀表現,包括植物色彩、形態(tài)、質地、香味、聲音,及其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方面。多項研究表明,豐富、變化的植物群落景觀對人的生理、心理有著直接而顯著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心理建設作用。豐富、變化的植物群落景觀可以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個方面減弱人的負面情緒,激發(fā)正面、積極的情緒,具有康養(yǎng)保健的作用[5]。
1.2.1 植物色彩。色彩有三要素,即色相、明度、飽和度。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元素,用于區(qū)分色彩的基本種類。明度與飽和度則是次要元素,是色相的基本屬性,即明度和飽和度會細微地影響色相,作用于色相給人帶來的生理視覺體驗和心理大腦感知,不同的色彩表現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想象[6],不同色彩反映不同心理感知(表1)。色彩因人的客觀生理感知有冷暖、輕重、距離之分。
表1 色彩心理感知
冷暖之分以綠色為界,色環(huán)中以青色為中心的色彩稱為冷色系,以橙色為中心的色彩稱為暖色系。冷色系偏重于象征寂寞、神秘等,讓人感覺孤獨、沉重、害怕;但也有象征高貴、永恒、生命等,給人以安寧、豁達、美好。暖色系偏重于象征熱情、溫暖、神圣,給人以興奮、幸福、光明;但也有象征危險、奢華等,讓人感覺害怕、煩躁。色彩的輕重之分受明度影響,明度越高,色彩感覺越輕,人的心情也會比較輕松、愉悅;反之,明度越低,色彩感覺越重,人的心情也會比較沉重、壓抑[7]。輕松會給人精神鼓勵,壓抑會給人負擔和打擊。
合理搭配植物色彩,設計出豐富的季相景觀,對人們的情感心理建設至關重要[8]。這要求園林設計師們擁有較為準確的色彩感,在規(guī)劃設計中合理應用色彩的三大要素,根據現實要求,營造適時適地的園林景觀。
1.2.2 植物形態(tài)。植物的形態(tài)是指植物天然的外部輪廓。常見的植物形態(tài)有:塔形、柱形、傘形、圓球形、卵形等,也有垂枝形、拱枝形、棕椰形、攀援形等[6]。不同的植物形態(tài)帶來不同視覺體驗,塔形、柱形植物枝條和葉子一般比較緊密,體積感較強,給人一種莊重、肅穆之感;圓球形或卵形植物則一般樹冠大、葉子密集,枝干堅硬,給人感覺穩(wěn)重、踏實之感;垂枝植物枝條柔軟,隨風起舞,給人以輕盈、柔弱、變化[4]。植物的形態(tài)受年齡和季節(jié)影響而變化,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特點,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與啟發(fā),在配置時要注意并合理利用這種變化規(guī)律[9]。
1.2.3 植物質地。植物質地是指植物外觀上的粗糙和光滑程度,在視覺形態(tài)三要素中占據重要地位[10]。植物質感表現的載體有葉片、樹皮、枝條。植物的不同質感,從視覺上和聽覺上給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革質葉片、較厚樹皮、直立或斜展的枝條等質地較硬,給人以堅固、不屈之感;紙質葉片、較薄樹皮、垂攏或攀援的枝條等質地較軟,給人以嬌弱、柔美之感。堅貞不屈激勵人們直面困難,嬌弱柔美讓人產生同情和保護欲。植物的質感變化,讓人感受到生命更迭的哲理,起到了一定的心理建設作用。對于落葉植物而言,質感隨季相的變化尤其明顯[11]。植物在落葉前,質感表現的主體是葉子,質感較為柔和,落葉后主體是枝干,質感較為粗獷[7]。葉子的興衰變化是季節(jié)更替、生命輪回的反映,給人以啟迪。當然,在植物造景時,大面積的柔和與大面積的粗獷會影響景觀的觀賞性和豐富性。因此,在季相景觀營造時,要考慮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的比例,不能顧此失彼。
1.2.4 植物香味。植物會揮發(fā)出不同的香味,香味通過人類嗅覺作用于人體,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理、心理。在季相景觀營造中,芳香類植物既展現了豐富的四季變化,又起到了調節(jié)人體身心健康的功效。多項研究表明,沁人心脾的樹香、花香,可以提高人們興奮性,減弱疲勞,改善情緒,甚至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幫助人們抵抗疾病[12]。水仙、茉莉等的香味可以緩解疲勞,提神醒腦;薰衣草可以使人感到鎮(zhèn)定,減弱焦慮[13];天竺葵花香具有安神、催眠的作用;桂花的氣味可減弱人類的負面情緒;松樹、桉樹、柳樹以及各種水果的香味,可以改善腦血流的狀態(tài),進而提高腦效率和智力。在營造康復花園時,常通過應用芳香植物,為患者緩解緊張,促進睡眠,治療疾病。
1.2.5 植物聲音。目前音樂療法已成為一種醫(yī)學治療的手段,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學和康復醫(yī)學等領域。研究表明植物發(fā)出的聲音,對人的生理和心理也產生了顯著影響[5]。植物在不同氣象條件的作用下,能發(fā)出不同節(jié)奏。舒緩的節(jié)奏,可以使人減少壓力,減弱焦慮感;急促的節(jié)奏,會使人感到不安,甚至憤怒。葉子大小和數量,枝條的粗細和距離,都會影響植物觸發(fā)的聲音節(jié)奏。在植物景觀規(guī)劃時,要設計具有舒緩節(jié)奏的植物景觀,緩解人的壓力,改善人的心理。
1.2.6 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通過影響環(huán)境,進而影響人。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包括2 個方面,一是生態(tài)效益,二是空間營造。植物群落景觀可以充分地展現四季變化,創(chuàng)造出巨大的生態(tài)效益,對怡情養(yǎng)性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發(fā)現,植物有殺菌驅蟲、降溫增濕、固碳釋氧、增加空氣負離子等多種生態(tài)作用[14];植物也會釋放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有效促進人的身心健康[15-16]。豐富的植物群落可以為鳥類等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環(huán)境,而鳥類等其他生物的形態(tài)、動作和聲音會使人興奮,放松心情。設計出豐富、復合的季相景觀,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效益,從而改善人的心情。
植物是園林景觀中最富動態(tài)美的元素。在時間的作用下,植物形成了具有不同季相特點的空間。同一地點在植物的作用下,可展現出四季不同的空間效果。春夏植物萌芽長葉,形成較為閉合、私密的空間,給人私密、隔離和親切之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人們的正面情緒,激發(fā)賞景游玩的興致。秋冬植物枝葉凋萎,形成較為開敞、疏離的空間,讓人感覺空曠和肅穆,會加重人們的消極情緒,降低娛樂休閑的興趣[17]。此外,人工運用借景、框景、漏景、夾景等多種藝術處理手法,搭配合適豐富的園林植物,考慮多季節(jié)的觀賞性以及空間變化,就可以實現“步移景異,時穆景異”,感受自然四季輪回交替之美[5,18]。
植物葉、花、果、枝干是季相變化的微觀載體,它們依托宏觀表現植物色彩、形態(tài)、質地、香味等,作用于人,影響人的生理、心理。
1.3.1 植物的葉。植物作為園林綠化最重要的材料,其具有季相變化特點的葉子被認為是季相景觀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植物葉子的顏色、質感、數量等,會從視覺、嗅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影響人們的觀賞體驗,但主要影響因素是葉子的顏色。
顏色在視覺上給人們帶來了不同的觀賞感受。在選擇園林植物時,設計者要掌握彩葉類植物的相關特性,使園林景觀觀賞效果更佳[19]。目前國內外關于彩葉植物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彩葉植物的分類也不盡相同。從季節(jié)和葉色變化的角度,可簡單把彩葉植物分為春色葉植物、秋色葉植物、常色葉植物[20-21],園林植物常見的彩葉植物名錄見表2。
表2 常見彩葉植物名錄
1.3.2 植物的花?;ㄊ蔷坝^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其色彩、形態(tài)的觀賞價值遠遠大于葉子。觀花樹指的是具有美麗或獨特的花或花序,其花色、花形、花香等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喬、灌、藤本植物[22]。有些觀花樹花期很長甚至可以多季開花,不僅豐富了季相景觀的變化,而且調節(jié)、改善了人們的生理、心理。
常見的觀花植物可以分為紅色、粉紅色、紫色、黃色等色系。紅色系有鳳凰木[Delonix regia(Boj.)Raf.]、石榴(Punica granatum L.)、刺桐(Erythrina variegate L.)等,給人以熱鬧、奔放、興奮等,對人的心理產生激勵與警示;粉紅色系有桃(Amygdalus persica L.)、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薔薇(Rosa sp.)等,給人以浪漫、溫和、柔美等,象征著活力與夢想,使人感到溫馨與愉悅;紫色系有鳶尾(Iris tectorum Maxim.)、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紫荊(Cercis chinensis Bunge)等,給人以神秘、高貴、虔誠等,常以綠色的植物做背景,給人柔和、雅致之感[23];黃色系有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連 翹[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等,給人以歡樂、溫暖、神圣等,可以緩解心理壓力以及安撫不良情緒[24]。這些觀花樹在園林中應用廣泛,常作行道樹、庭蔭樹、園景樹,或組合應用于花境。
1.3.3 植物的果。要在不同季節(jié)呈現富有特色的景觀效果,穩(wěn)定和改善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那么,搭配不同色彩的觀果植物將十分重要[25]。部分植物的果實形狀奇特、色彩美麗,在一定程度豐富了不同季節(jié)的觀賞效果。
觀果植物以紅色和黃色居多,紅色觀果植物有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櫻桃(Cerasus spp.)、柿樹等,給人以火熱與艷麗;黃色觀果植物有銀杏(Ginkgo biloba L.)、梅(Armeniaca mume Sieb.)、金桔[Fortunella margarita(Lour.)Swingle]、佛手(Citrus medica L.)、芒果(Mangifera indica L.)等,讓人感到溫馨與溫暖[26];藍紫色觀果植物有十大功勞[Mahonia fortune(Lindl.)Fedde]、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 Purplepearl)等[4],使人輕快、安慰。觀果植物常與果實不突出的常綠、落葉植物搭配,豐富秋冬季的植物景觀,既帶來了美學效益,又創(chuàng)造了心理效益。
1.3.4 植物的枝干。植物枝干在秋天葉子凋零之后,會顯現出獨特的美感。造型獨特、色彩絢爛的枝干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嚴寒地區(qū)冬季景觀觀賞效果單一的現狀,也能讓人們在蕭條的冬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整裝待發(fā)。
金黃枝干的金枝槐(Sophora japonica 'Winter Gold'),紅色枝干的野薔薇(Rosa multiflora Thunb.)、山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紅瑞木(Cornus alba Linnaeus),銀白枝干的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et Endi)、白樺(Betula platyphylla Suk.)、銀白楊(Populus alba L.)、檸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f.)、樸樹(Celtis sinensis Pers.),枝干幽紫的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盤根錯節(jié)的榕樹(Ficus microcarpa L.f.),Z 字形的龍游梅(Armeniaca mume var.tortuosa),遒勁奇特的龍爪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Pendula')[25,27-29]等,都是植物枝干美的表現。尤其在秋冬季節(jié),植物通過枝干的色彩、姿態(tài),作用于人們心理,既豐富了城市景觀,又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競爭力[30]。
季相景觀不只是簡單的自然、生態(tài)現象,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受歷史文化、民族習俗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世界各地園林風格迥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也體現了不同人群對景觀的心理體驗存在差異[28,31]。中國園林景觀在“天人合一”“善就是美”等審美觀念的影響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這要求現代園林設計師在充分了解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將精神文化融入園林設計,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4,32]。
1.4.1 詩情畫意共鳴。自古以來,文學藝術與園林景觀就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中國早期的造園者,多是一代代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將各個時期的詩詞、繪畫以及自身的志向節(jié)操融入到植物配置中去,形成了別具一格的中國古典園林風格,讓中國園林在精神文化上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使人產生了豐富多變的心靈感受[1]。
比如描寫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使人感受到詩人賞景的喜悅;描寫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人有了一份閑適與豁達;踏雪尋梅,“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使人感受到古人的勇敢和深情;“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葉繁花謝,讓人倍感惋惜。季相景觀的四時變化,再現了詩情畫意之景,使游者“睹物生情”,既滿足了游人觀賞體驗,也豐富了園林景觀的內涵[32]。
1.4.2 人文習俗熏陶。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滿腹學識的古人借助觀察和想象,對千姿百態(tài)、各具風韻的園林植物賦予了豐富的人文內涵。他們常常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賦予植物高貴的人文品格。如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君子品格,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強不屈,蘭花代表著淡雅、高潔,牡丹代表富貴、雍容[32]。此外,民間還流傳一種與植物相關的吉祥語,如用植物名字的諧音,來傳達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肮稹被ㄅc“貴”是諧音,人們常在庭院或屋前種植桂花,以祈求“富貴滿堂”;石榴因果實多,多用來形容“多子多?!钡萚4]。這些植物文化產物反映了人們對大自然生物的喜愛和敬仰,傳達給我們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國古典園林正是做到了情與景的交融、意與象的統(tǒng)一,才造就了“凝固的詩,立體的畫”。
福建農林大學地處福建省福州市,有著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冬長夏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季較為濕熱,冬季相對干冷。溫和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植物,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分化了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兩種植被類型[6],但植被結構單一,四時季相變化不明顯,給人一種“四季常青”的視覺審美疲勞。
2.2.1 優(yōu)點。整體上,全年有葉,讓人清涼自在,活力滿滿。四季有花,艷麗奇特,三季有果,色彩繽紛,不同的色彩、形態(tài)、質地碰撞,使游者的心理變化也非常豐富。觀音湖畔的“桃紅柳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柳樹的垂枝,弱化了桃枝的硬度,讓人更感協調、舒服。嫩綠平復了桃紅引發(fā)的興奮。桃紅柳綠,再搭配綠藍的水面,給人一種夢幻、輕盈之感,可以緩解壓力,平復心情,使人感到輕松愉悅[25]。
2.2.2 缺點。局部上,各類植物分布不均勻,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的比例不太均衡,季相效果較差,觀賞體驗一般。另外,實習基地和校園休閑區(qū)季相景觀的豐富度明顯高于教學區(qū)和生活區(qū)[6],冬季季相景觀變化單一,植物果實的色彩點綴有限,景觀大面積仍為綠色,令人沉悶。秋色葉的應用較少,沒有較為顯著的秋色葉景觀,缺少沖擊力與震撼力。
在生活區(qū)和教學區(qū)增加落葉植物的應用,減少常綠植物的應用,突出秋冬兩季植物的色彩美和枝干美,豐富游人觀賞體驗,并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嘗試新的植物配置模式[33]??稍谛@道路兩側應用喬木+地被植物+草地的配置方案,喬木可以引進較為適宜福州生境秋色葉觀賞品種,如水杉、懸鈴木等,打造顯著靚麗的秋色景觀,為校園秋天增添溫暖。為緩解師生心理壓力,疏通郁結,可根據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權衡陰陽五行,設計出更具康健效果的景觀[34]。在滿足游者求新、求異的觀賞需求的同時,加大應用芳香類及彩葉類植物,緩解游者壓力,調節(jié)心情,康養(yǎng)身體[35]。
保定競秀公園地處河北省保定市,于2008 年進行了提升改造,園內景觀豐富多樣。河北保定位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冬春干燥,且冬季氣溫較低,夏季氣溫較高,降雨較多。保定地被植物種類較少,且觀賞特性不突出,季相景觀效果一般[36]。
3.2.1 優(yōu)點。整體上,四季分明,季相景觀效果較好,給游人以不同的景觀享受。在安靜休息區(qū),通過植物配置營造了安靜、私密氛圍,使人悠閑、愉悅[37]。休息區(qū)通過密植柏樹,圍合空間營造了靜謐的環(huán)境?;苌喜贾米咸?,增加空間感和私密性,滿足游者對個人空間需求。各類植物合理配置,茂盛生長,使人賞心悅目。柏樹葉香、丁香香氣,也有活血化瘀、安氣定神、改善心情的功效。
3.2.2 缺點。整體上物種多樣性少,季相景觀不豐富[38]。局部上缺少常綠植物的應用,空間季相設計單一,尤其是冬季景觀較差。比如安靜休息區(qū),封閉性較強,在一定程度上遮擋了游人的觀賞視線,且該區(qū)豎向空間層次單調,景觀豐富度較差。
多種植棕櫚類常綠耐寒植物和金枝槐類枝干色彩獨特的植物,可豐富冬季在色彩和形態(tài)上觀賞效果,打造熱帶風情的景觀,激發(fā)人們的熱情和活力;注重應用一些療愈植物如扁柏,養(yǎng)生植物如梅花、水仙等,生態(tài)康養(yǎng)性植物如法國梧桐、大葉女貞等[39],改善人們生理、心理狀態(tài),緩解壓力,愉悅身心;加強植物在空間上的季相設計,可選擇一些高大的秋色葉或常綠植物作為背景色,主景安排一些較低矮的彩葉喬木,最后增加一些中層灌木以及草本植物,這樣可以豐富季相景觀的層次感,使低、中、高景在形態(tài)、色彩上相互調和、互相襯托[29,40],打造復層群落季相景觀,緩解緊張感和壓力,豐富游人豎向觀賞體驗。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越來越快,各種問題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季相景觀的四時變化,給人們視覺上帶來豐富體驗的同時,也給人以心靈撫慰和精神啟迪,更大程度上加強了景觀與人的聯系,豐富了景觀的功能。
通過分析季相景觀在色彩、形態(tài)、質地、氣味、聲音及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方面,對心理的客觀調節(jié)作用,并描述了季相景觀因文化差異對人心理的主觀影響,對福建農林大學和保定競秀公園兩地的季相景觀的特點和優(yōu)化方向進行簡單的總結,發(fā)現兩地季相景觀在本質上都表現為常綠和落葉植物的比例不均衡,植物季節(jié)觀賞性單一,缺少視覺沖擊、缺乏變化。未來豐富季相景觀的變化,提高人們的視覺和精神體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注意常綠、落葉植物的比例,豐富景觀色彩變化、形態(tài)變化;嘗試新的植物配置模式,打造復層群落景觀,緩和游人的壓力和緊張感,調節(jié)游人情緒;多應用芳香類、療愈類植物,打造康養(yǎng)景觀,改善游人心理狀態(tài),愉悅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