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豐富(民權縣中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民權476800)
冠心?。–AHD)為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多因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致使各部位器官發(fā)生病變,冠脈變得狹窄,心肌供血能力受限,進而引發(fā)該?。?]。目前臨床治療多以改善動脈粥樣硬化、抗炎等為主,其中普羅布考具有良好的調脂、抗炎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2,3]。本研究旨在探討普羅布考對動脈粥樣硬化及炎癥反應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AHD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9~75(56.37±4.02)歲;病程4個月~16年,平均9.28±1.15年;體重指數(BMI)19.54~25.97(22.26±2.07)kg/m2;病變部位:前降支10例、回旋支15例、右冠脈25例;CAHD類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24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3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9~74(56.31±4.09)歲;病程3個月~16年,平均9.25±1.17年;BMI為19.47~25.99(22.31±2.14)kg/m2;病變部位:前降支12例、回旋支14例、右冠脈24例;CAHD類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2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確診;入組前2周內未服用過抗氧化劑、調脂藥物治療;無嚴重精神疾患,且能夠積極配合完成治療者。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臟??;合并惡性腫瘤;過敏體質;存在多支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
1.3 方法 對照組予以腸溶阿司匹林(生產廠家: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6500)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75mg/次,1次/d,同時根據相關指南給予其他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普羅布考片(生產廠家:頸復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60161)治療,500mg/次,2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周。
1.4 觀察指標 (1)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2周后采用Philips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兩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內膜斑塊面積進行測量對比,其中內-中膜厚度取動脈腔內膜界面與中-外膜界面間距離。(2)于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TNF-α、IL-6水平,膠體金法檢測血清hs-CRP水平。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用±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頸動脈內膜情況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斑塊面積均減小,且觀察組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動脈內膜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頸動脈內膜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頸動脈內-中膜厚度(mm) 斑塊面積(c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n 50 50 t P 1.69±0.45 1.62±0.47 0.761 0.449 1.33±0.29*1.16±0.24*3.193 0.002 0.93±0.18 0.95±0.13 0.637 0.526 0.72±0.14*0.51±0.08*9.209 0.000
2.2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TNFα、hs-CRP、IL-6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TNF-α(ug/L) hs-CRP(mg/L)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n 50 50 t P 6.34±0.57 6.42±0.55 0.714 0.477 4.29±0.51*3.67±0.42*6.636 0.000 13.25±4.16 13.28±4.11 0.037 0.971 7.24±1.93*3.76±0.98*11.368 0.000 16.25±4.97 16.21±4.98 0.040 0.968 9.86±2.14*8.33±1.95*3.737 0.000
CAHD的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與家族遺傳、不良飲食、過度肥胖等因素密切相關,當冠脈供血和心肌需求發(fā)生沖突時,冠脈血流量無法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從而出現缺血導致的心絞痛,甚至誘發(fā)心肌梗死[4]。相關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屬于慢性炎癥發(fā)展過程,故炎癥因子在CAHD發(fā)生中具有重要作用[5]。此外,CAH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與血清脂聯水平有較大相關性,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重視對動脈硬化程度及炎癥反應的改善[6,7]。
腸溶阿司匹林等常規(guī)治療藥物的使用雖可有效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降低心肌梗死復發(fā)率,但長期使用極易引起強烈的胃腸道反應,不利于患者預后,整體療效不佳[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斑塊面積均減小,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表明普羅布考在CAHD患者治療中可發(fā)揮顯著應用價值,有利于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普羅布考具有較好的抗炎、抗動脈硬化作用,為目前美國FDA唯一認證的抗氧化藥物,用于CAHD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NO活性,同時對炎癥因子表達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抗動脈硬化方面,可通過抑制泡沫細胞的形成,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產生,消退已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9]。此外,普羅布考在應用過程中可對患者肝功能形成良好的保護作用,有利于減少對肝臟形成的損傷,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實用性[10]。
綜上所述,普羅布考能夠緩解CAHD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抑制機體炎性反應,臨床應用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