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嚴歌苓
在做這篇訪談之前,筆者再次認真細讀了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作家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36.5萬字),并重看了2014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由該小說改編成的電影《歸來》。任何時候、任何人要做嚴歌苓研究,都不可能繞過《陸犯焉識》這部長篇小說。
劉 艷:我一直有個觀點和判斷,只有細讀過嚴歌苓所有作品,包括嚴歌苓出國前的三部長篇小說的人,才能認同嚴歌苓自己所說的她自己最喜愛的作品是《雌性的草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89年版)。通常情況下,會認為《陸犯焉識》是排首位的嚴歌苓代表作?!蛾懛秆勺R》應(yīng)該是您篇幅最長的長篇小說了吧?其中的藝術(shù)含量和歷史蘊含也是不可估量。寫作《陸犯焉識》前,嚴歌苓已經(jīng)出版了長篇小說《扶?!贰度隋尽贰稛o出路咖啡館》《花兒與少年》《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寄居者》《赴宴者》等。請問是什么觸發(fā)了您寫《陸犯焉識》的寫作愿望?寫家族史、祖父的歷史應(yīng)該是積淀已久的想法,為什么是在當時那樣的情境下,您覺得時機成熟了?您好像提到過您的姑媽對您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期待和支持等。請圍繞這些,談?wù)??!蛾懛秆勺R》寫作的時間,是從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歷時多長時間?等等。請回憶一下。包括出版情況。
嚴歌苓:《陸犯焉識》這部長篇小說,應(yīng)該算我的這個一生中準備期最長的一部小說了。從最開始萌發(fā)要寫這部作品的想法的時候呢,其實我還是個孩子。那個時候不知道是要寫,還是想就是把祖父的故事講給大家聽這么一個愿望吧。那個時候,我祖父的弟弟在那十年(1966—1976年)當中,在那十年的前期(筆者注,1963—1966年)應(yīng)該是四清的時候吧,我們?nèi)ニ铱此?,他那時候還住在江灣,就講到我的祖父。所以呢,就覺得這個神秘、有天才般智慧和學識的祖父,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人,那個時候我就感到特別自豪。
但是我祖父的這個弟弟,我的叔祖父,也是留歐的博士,后來就在那十年當中自殺了。我就覺得,這兩個兄弟的這個命運怎么那么殊途同歸,都是自殺身亡,都是這樣一種決絕的方式。我覺得他們都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人,因為我在我自己身上也看得到這種脆弱和敏感。所以我就覺得,他們就是那種很有學識,而且是一種非常非常孤高的性格,這種性格就是容易灰心失望,容易心灰意冷,也容易有一種就是可殺不可辱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對世人和世界的態(tài)度。
所以我對我祖父的想象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那么有一個機遇呢,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時候,我碰到了我繼母的父親——繼外祖父。這位老人呢,是跟我講了很多很多他在西北的那個勞教營里的故事,后來他也為我寫了一本筆記,寫的就是關(guān)于他在那個西北大漠27年的經(jīng)歷。其中有他的同伴當中的一些那個有趣的事,也有很悲慘的事,所以我就覺得這兩個祖父我都想寫。但是呢,就是一直都覺得自己的功力還不到吧,并且還覺得關(guān)于我祖父的細節(jié),我也知道的不夠。因為祖父自殺的時候,我爸爸歲數(shù)太小,當時他的父親自殺的時候,他才七八歲吧。
所以這樣子的情況,就是一直在延長我這個寫作的準備期。后來我每年在洛杉磯看我姑姑的時候呢,她都會跟我講到我祖父,而且就經(jīng)常說:“你什么時候?qū)懓??什么時候?qū)??”就一直在催促我。后來呢,我就找到了這么一個敘述方式,我就覺得應(yīng)該可以寫了。就是把兩位——祖父和繼外祖父結(jié)合起來的這樣一個敘述方式,就可以開始寫這個小說了。
劉 艷:嚴歌苓在2020年底溫州大學舉辦的文學周所邀請的演講中講過,陸焉識,是將祖父和繼外祖父的原型合在了一起。個人揣測,還是以您自己的親祖父的原型為主吧?您分別汲取了他們身上哪些質(zhì)素(元素)呢?您覺得祖父身上最為突出的、作為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特質(zhì)是什么?陸焉識(祖父)身上有哪些性格是讓您很欣賞的?您覺得自己所繼承的,是祖父身上哪些精神、氣質(zhì)和性格?基因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總覺得您一直以來的寫作天賦和才華,與父親、祖父輩的血脈傳承,與祖上累積下來的藝術(shù)天賦是很有關(guān)系的。可以多介紹一下您祖父的情況。
嚴歌苓:我找到了把兩位祖父、繼外祖父結(jié)合起來的這樣一個敘述方式,就可以開始寫這部小說了。我的那個繼外祖父(名分上也是一個外祖父),也是一個知識分子,過去在南京當那個中學的校長。我覺得祖父和繼外祖父他們兩個人身上有一定的相同的東西,所以我把這兩個人就結(jié)合起來,這樣就形成了《陸犯焉識》中陸焉識這個角色、這個主人公。
我的祖父和祖父的弟弟,他們都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人,在我自己身上也有這種脆弱和敏感。他們非常孤高的性格,既容易灰心失望,容易心灰意冷,也容易有一種就是士可殺不可辱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這些在我身上也都能看得到。
所以我覺得就是我爸爸的這個家族——嚴家這個家族,是特別有趣的。包括我看到我的大姑姑,她本來是已經(jīng)出國了,然后又跟著一個從美國畢業(yè)拿到學位的一個化學博士,回到了東北那樣一個非常落后的小城,叫撫順。然后在那里就當了一輩子家庭婦女,我的這個姑父呢,也就是當那個化學工程總工程師,是名化工廠的總工程師吧。就是這樣的一種這個家族成員的情況和性格。我從我大姑姑身上,和從我爸爸身上,就都能看到這種特別桀驁不馴的東西。
我爸爸當時非常期待這部小說。也是在他去世之前,我告訴他《陸犯焉識》完成了,快要出版了,我會給他看。那時候他病得已經(jīng)比較重了,但是非常遺憾,他還沒有等到這本小說,他就去世了。我其實應(yīng)該把草稿就拿給他看的,當時是因為這部小說是我第一部在電腦上寫的長篇小說。我父親他不是特別適應(yīng)在電腦上看,他希望看的都是紙上的文字,所以他就沒有看上這部小說。父親沒能讀到這部小說,這是我終生的遺憾,我想也是我爸爸生前最大的遺憾。
劉 艷:我個人覺得,馮儀芳(恩娘)是《陸犯焉識》中寫得特別好的一個人物形象。您講過,這是以祖父的繼母為原型。我會想,這個形象塑造得可真是妙,里面所蘊含的人性維度和心理復雜性的含量,那要比張愛玲《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對自己的親兒女和那個舊式家族,還要復雜。而且不像曹七巧是一種近乎純粹畸形的心理心性。恩娘有她十分全面的“復雜人性”——她對焉識的無保留的愛,對焉識婉喻時刻要充當“電燈泡”式的存在;而婉喻又是她自己的親侄女,她要靠這個親侄女來更久地抓住焉識(有點像《紅樓夢》里賈政之妻王夫人,將自家侄女王熙鳳嫁給了賈璉),陸家?guī)状我シ慨a(chǎn)的時候,她都挺身而出,像準備請客晚宴時,已經(jīng)年老手抖還不讓別人插手,硬是手抖著也給獅子頭均勻撒好了金紅色的蝦籽(請客解救陸焉識和保護陸家房產(chǎn)),為了保住陸家房產(chǎn),她不惜變賣體己直至抵押房產(chǎn),同時拍電報讓焉識在海外的弟弟趕緊匯錢以防房子被拍賣出去,偷偷給幾個惡棍塞裝小禮物的繡袋(繡袋里有金磚金條,恩娘告訴焉識只有金磚金條能夠打動惡棍們)。這樣的女人的心性,是更復雜的,不能以好與壞來作二元對立式的區(qū)分,所以恩娘這個人物形象格外能夠打動人。
如果沒有恩娘的橫插在家里,時刻吃醋焉識對婉喻好,就不會有焉識在心里慢慢覺醒他對婉喻的愛——他會偷偷約婉喻出去看戲,他會把幾輩子的謊都用上,只為帶婉喻出去開會,理由是心理學研究的會議,教授都要帶夫人。等等??傆X得,沒有恩娘的“插足”,陸焉識對馮婉喻的愛,不會慢慢復蘇覺醒過來。請談?wù)劧髂镞@個角色,和您關(guān)于《陸犯焉識》小說中對恩娘及恩娘與繼子陸焉識、侄女馮婉喻之間,在人物設(shè)置上面,您原初的一些構(gòu)想,而寫作中又實現(xiàn)了哪些寫作構(gòu)想?
嚴歌苓:這個人物也是有原型的。我有一個親戚,就是我的奶奶的婆婆,也是我奶奶的姑姑,在家是個老姑娘,所以脾氣本來就很霸道、很喜歡做主。她在28歲的時候嫁給了我的曾祖父做填房,但是我曾祖父九個月之后就去世了,所以家里就主張要把她送回去,那個時候我的爺爺嚴恩春呢,就覺得如果送回去,她又是個老小姐,嫁過來這么快呢,她丈夫就去世了,也會給人家看成是很不吉利的一個女人,她可能一輩子就是這樣,先是待字閨中,然后就成了一個被人家退回來的這個寡婦。
所以我的祖父就做主說,不要把她送回去,那時候我的祖父才14歲,然后呢,她就在嚴家留了下來,是這樣子的一種情況。我就記得,我對她的印象非常非常的淺。后來是聽我姑姑講的,說她講話呢,總是外面聽著很綿軟,里面都藏著針,就是類似《紅樓夢》里王熙鳳的語言,叫作夾槍帶棒吧。所以她講話都是,看樣子是在講你,但其實是在講她自己。所以呢,就是非常舊式的知識分子家庭的女孩子身上的那種毛病,她都有。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呢,她又是非常非常能干,就是這樣一個女人。
所以我是根據(jù)我的一些零零碎碎、非常零碎的,親戚們對她的那種回憶,特別是我姑姑對她的那種描述,然后來構(gòu)思和虛構(gòu)恩娘這個人物的。那么我想在上海弄堂里啊,也聽過一些類似這種婦女啊,這種表面上是這個弄堂里孩子打架,把自己孩子拉回家,但實際上她是在罵對方的孩子等種種作為和言行。所以這種女人,我也覺得是非常難纏的。就是實際上她們這樣的女人很有代表性。尤其是我祖母的婆婆又是寫了一筆好字,又當過女校的校長,所以呢,她就更加復雜和難弄,就是知識分子和那個家庭婦女的這種習慣呢,就是不好的東西,她都有。所以這是我對這個我叫她太祖母的女性的這么一個印象。
所以,這個“恩娘”實際上約有98%其實都是我虛構(gòu)出來的。這個人物形象,我覺得我自己寫得也是比較過癮吧。我把我奶奶受她的委屈,我爺爺受她的委屈,好像都從我這個寫作里面發(fā)泄出來了。我想是的,如果不是她非要把我的奶奶,就是她自己的侄女——家里的老二、第二個閨女啊,嫁給了我的爺爺,我想我爺爺可能就不會回到中國了(或許也不會有后來的英年就自殺),他可能會留在美國,因為他當時已經(jīng)找到了很好的一個研究者的這個職位,據(jù)說當時他是想留在美國的。
但是我的奶奶和我的姑姑又一直在說,她們說,如果你的爺爺當時不是非常委屈地回到中國,又一直很委屈地生活在這個太祖母身邊的話,她們說怎么會有你的父親?因為她們眼睛里的我的父親,是非常有才華的。她們說,如果你的祖父不回國,那又怎么會有你???她們也認為我是他們嚴家的驕傲。然后呢,一直是我的姑姑一看到我就說,你真的像你爸爸,說你是非常有天資的,那么聰明,又是驚人的勤奮。然后還說,你的爸爸(筆者注,嚴歌苓的父親)是一個很有天資的,但是非常懶、非常散漫的一個人。其實,她們也并不了解我爸爸,我爸爸其實也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只是在那個時代,他勤奮也沒什么用對吧,那個時候也不能像后來的情況——寫出來就很順暢能發(fā)表什么的。
劉 艷:嚴歌苓曾經(jīng)講過,“首先我有一個像祖父一樣的老長輩,他給我提供了一本筆記,他當年在西北流放時的遭遇,比如草地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吃,挖什么吃,反正很有意思,非常細節(jié)化的寫作,他的記憶力驚人的好。當然了,主要的人物關(guān)系的設(shè)置是我自己設(shè)置的,但是有很多細節(jié)是你不可能想象的,他必須是當時經(jīng)歷過、在那生活了幾十年的人?!o我提供的這些細節(jié),后來我又反復地回到青海去和曾經(jīng)的那些管教干部來求證?!雹伲ㄊ÷蕴枮楣P者所加)請具體談?wù)剰倪@位老長輩(繼外祖父)的筆記當中,您都汲取了哪些有用的細節(jié)?我在讀到西北大漠的那些植物,青稞等及被陸焉識發(fā)現(xiàn)的含微量淀粉的野草,那里如何捕魚和當?shù)厮氂械囊荒瓴砰L一兩、最大不過一斤來重的魚等情節(jié)細節(jié)的時候,都會暗暗思忖,這些都是有特別翔實的材料功夫,不是靠想象能夠虛構(gòu)出來的。請結(jié)合具體細節(jié)談?wù)劇?/p>
鄧指媳婦戴用著老幾(陸焉識)的白金歐米茄表,老是出現(xiàn)手表間隙性地亂走——這是高原反應(yīng)造成,背后所指,其實是鄧指媳婦每個月都去往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和情人幽會。老幾從場部回來,途中吃了羊下水喝了高粱酒,途遇狼一家?guī)卓?,幸虧是連驚帶嚇整個人混沌不清——自己的嘔吐物被狼圖省事兒先吃了,兩頭成年狼醉倒,才有了老幾的狼口脫險。這些細節(jié)和情節(jié)都特別難得。是有類似的真實的情況發(fā)生,才構(gòu)思出這樣的情節(jié)嗎?還可再舉些例子。
嚴歌苓:對,我的那個繼外祖父留下的這個筆記,一直都陪伴著我這么多年,大概有快30年了吧。所以他那個筆記里,很多很多東西,他記得都很細節(jié)化的。所以我覺得我是非常感謝我的這位長輩。對,他是我的《陸犯焉識》這個故事的,就是我寫監(jiān)獄生活的部分,最好的一個素材提供者吧。那么就是寫到這個什么狼啊這些,這個狼是他自己經(jīng)歷過,但是他碰到的這個狼呢,不是小說中這樣——“老幾”從場部觀影(有小女兒的身影的科教片)回來途中碰到了一家子的狼。這是我焊接了另外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我聽朋友的朋友講的。
焊接的這個故事,是從內(nèi)蒙古草原上來的。能夠聽到這個故事,因為我也是吃晚餐的時候吧,就聽到這個朋友帶來的這個朋友,講到他在內(nèi)蒙古插隊的時候,從一個旗到另外一個旗,夜里要趕回去。當時他是去另外一個旗看他的知青朋友,然后趕回他原來他所插隊的那個旗呢,他就要走很遠的路。路上也是喝了很多酒,然后就碰到這樣的狼的一家子。就是這個故事,我覺得太魔幻了。我覺得這樣的奇遇,特別好玩兒。然后我覺得《陸犯焉識》中老幾(陸焉識)他去場部看電影的那個晚上,本身也是一個非常魔幻的故事。后來張藝謀的那個《一秒鐘》,就是把他這個故事在電影里用了,其實他前往場部觀影和由場部返回的這個途中,我認為是更加有趣的一個過程。
老幾(陸焉識)他要去看科教片里那么幾分鐘的女兒的臉,然后在路上經(jīng)歷了所有的這種艱難險阻和非常魔幻的這種經(jīng)歷。我覺得去場部禮堂看有女兒身影出現(xiàn)的科教片電影,這是他的魔幻經(jīng)歷。老幾千難萬險地去場部的途中,碰上戒嚴,差點被攔截捉住,其實也迷路了,結(jié)果走到那個禮堂,然后人家都站在板凳上,四周都是人墻,他根本看不見女兒,看了一兩眼銀幕上的人,他就使勁兒嗚嗚大哭。這個場部觀影情節(jié)來自我的繼外祖父。我的繼外祖父告訴我,他說,我看到你媽媽的時候(我也叫我的繼母“媽媽”),然后他就說,哎呀,我當時哭的啊,眼睛都睜不開,也看不清。人擠得要死,到最后呢,他就說當時電影放的是《紅旗譜》,我的繼母在里面演女主角春蘭。但是他說,后來就聽說當時看到的還不是他女兒的臉,是看著別人的臉誤當成了是女兒的臉。盡管如此,他當時就哭得稀里糊涂的。
所以,我覺得因為我是個特別善于聽故事,特別喜歡聽人講故事,又特別善于把故事寄存在我那個大腦的這個記憶庫里、這個故事庫里吧。因此,我總是在我寫到小說的時候,我就會打開我這個記憶庫,里面儲存有各種各樣的人給我提供的這些細節(jié)——不可思議的一些魔幻的、這些很有趣、很難得很難得的這些細節(jié)。所以我覺得這是確定我能做作家的一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我是一個比較少講話的人,我是在人群里喜歡聽別人講話的人。我覺得每個人的敘述,都有他很多獨到的地方,都提供給我豐厚的故事和細節(jié)。
小說里陸焉識夜里去場部看電影的這個經(jīng)歷呢,也是得益于我平常喜歡聽別人講述和聽別人講故事這樣的一個習慣。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話不多,但是很喜歡、很注意聽人家講故事的人。后來我的小說《芳華》里有很多很多細節(jié),然后我的朋友們說,哎呀,一看你的書,他們(就是我的戰(zhàn)友們)說我們一看你的書,我們才想起,那不都是我們經(jīng)歷過的嗎?他們說怎么我們就是不記得了呢?是的,我的那些朋友、戰(zhàn)友們,他們可能就不大像我這樣很注意記憶和聽故事。就是說其實很多有用的、有文學價值的細節(jié),它們自己就會存在我的記憶里,其實我自己也沒有非常刻意地要做什么。
比如說《芳華》里的何小曼,她把那個衣服(筆者注:紅毛衣,父親自殺后,母親再嫁,卻不肯將當年的嫁衣——紅毛衣給何小曼穿,對何小曼各種搪塞過后,打算給自己另一個女兒、何小曼同母異父的妹妹穿)拆掉了,也是我另外一個朋友告訴我的。其實不是我的戰(zhàn)友告訴我的。但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情節(jié),用在何小曼的身上特別合適啊。那么就是,我聽每個人講故事,我都自動記在了腦子里。我想,如果故事不是你從真實生活中取來的,你即使拍打腦子,你都是想不出這么精彩的、這么能夠代表人物性格、這么能夠特別具有性格個性的這些細節(jié)。所以聽故事、記故事和用故事,這也是我覺得能夠決定我做作家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劉 艷:我覺得“陸犯焉識”,除了您說的古代一個人犯了罪,會被稱為“×犯”,還有一個意味在里頭:“陸焉識”本就是一個糊里糊涂的人,有著很真的知識分子的精神品質(zhì)和心性,但他對人情世故其實是糊里糊涂的;而陸焉識被流放到大西北,所犯的罪名,好像也沒有很真切和坐實地寫出來?!瓣懛秆勺R”本身就有一個不知道犯了什么罪、或者說不想真切和準確地寫出來他犯了什么罪的意思——意思是,陸所犯的過錯,“焉識”?——哪能準確地辨識或者寫出來呢?
我個人是有這樣一種閱讀感受。我覺得這才是小說的妙處。任何小說里,你寫一個人犯了什么罪,時過境遷之后,總會有不太相同或者很是不同的看法。不寫出所犯為何,才是小說藝術(shù)的妙處,也最符合陸焉識的心性——他孤傲、崇尚自由、有才又有點恃才(像被惡棍們訛詐后,他才氣地去寫什么荒誕劇發(fā)表、影射惡棍們,又再度激怒惡棍們)、不會逢迎和世故,偏偏又勉為其難非要去解決現(xiàn)實中比如祖?zhèn)骷耶a(chǎn)都要被當時的惡棍們奪去等這些太難的現(xiàn)世事務(wù)。陸焉識被裹挾進去,好像與當年同凌博士論戰(zhàn)糾葛及和大衛(wèi)·韋的交往等都有關(guān)系,尤其是與后者有關(guān)系。小說沒有明確寫出,但讀者似乎可以推斷那個恩將仇報、告密舉報陸焉識的正是大衛(wèi)·韋……您當時是怎么想到,這樣將陸焉識所犯的事寫得如此不好破解、似乎是個謎團的?這其實恰恰體現(xiàn)了小說藝術(shù)的玄妙之處。不知道您有沒有事先就想到這一點。
嚴歌苓:我覺得像我祖父這樣一個人,他這個人情世故這么不通,然后呢,又認為他自己就要把人的本事、看家本事,多學兩樣就可以,就會變得這個世道都會來求他,而他不必去求任何人——這么一個傻瓜的想法,他在這個過去的中國行不通,就是在現(xiàn)在的中國也行不通。其實人的情商是很重要的,像我的祖父,那個人生經(jīng)歷,是從16歲讀大學,對,他是兩年學完高中課程,16歲就考進滬江大學,然后又留學。他這樣一個少年天才,其實他來不及、也很糟糕的就是,他沒有這個空間和時間接觸社會。
他其實沒有什么時間和空間來與社會打交道。小說里陸焉識稀里糊涂被人害,正是性格使然。這種性格會遺傳,特別是我也從我自己身上看到這個我的祖父的性格和基因的遺傳,就是打死都不會去求人,打死都不會去世故圓滑和精于算計牟利。他的性格、家族的性格,是寧可不要也不折腰,什么東西就寧可不要好了,寧可沒有好了,也不會去求到別人。所以我覺得這種清高也是我祖父給我的遺傳吧,其實我也覺得呢,那我中文如果發(fā)表不了,我去寫英文,寫這個劇本。那個電影劇本拍不了,我寫小說,小說寫不了,我再寫電影。反正我就覺得我三頭六臂渾身是本事。
練就了三頭六臂渾身是本事,這個還有難得到我的地方嗎?當然了,我是很幸運的一個人,我的祖父并不像我這么幸運,而且在那個舊的知識界,也是拉幫結(jié)派,也是知識分子的毛病成堆的地方。知識分子成堆,毛病就也會成堆。所以我的這個祖父當年人生并不是非常順利,他的那個短暫的41年的生命,最后他還是選擇了逃逸吧,就是離開了人世間。我非常能夠理解他,因為他們說隔代遺傳,我覺得我的勤奮,我的好學,或者是寫作什么的,跟祖父之間有著隔代遺傳的因素?,F(xiàn)在我也是,除了英文,我還學習了德文。
所以我覺得總有一天,我也會是精通兩三門語言的、跟祖父(小說中是陸焉識)一樣的一個人。我總是覺得,我能從自己的身上,能從自己的這種心性,看到祖父他為什么會走到自絕于世這個地步。就是他的一生是怎么樣走過那么短暫的時段——前面是非常精彩的,而后面又是非常凄涼的那樣的一生。當然,他也有著知識分子那種非常純粹的愛國情懷,他對當時日軍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也是感覺到非常地痛苦、無法排解。
劉 艷:我覺得您把陸焉識對妻子馮婉喻,是從被迫接受的恩娘塞給自己的“禮物”,不愛到愛的覺醒,到矢志不渝地愛,表現(xiàn)得特別感人。這是小說最為出彩和精髓的地方。您的說法是,陸焉識的這樣的變化,屬于“知識分子犧牲于‘概念”:“因為是這樣的,他就認為自己的妻子是不值一看的,就是眷顧一下都不想的。其實他的妻子確實是一個非常非常出色的女人,她是在新舊交替的兩種中國社會當中,非常難得的既有對新文化的理解,又有傳統(tǒng)的美德在她身上留下的這么多美好的東西,所以她其實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在陸焉識身邊作為妻子的一個人,就因為他太年輕,他太認為‘自由是多么可貴,凡是不自由給我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是丑惡的,我統(tǒng)統(tǒng)不要,所以他一次一次在外面有婚外戀。直到他真正失去自由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真正錯過這個女人了。他想到一次一次她美好的剎那間?!雹?/p>
《陸犯焉識》這部小說把這一點表現(xiàn)得非常出彩。從而讓陸焉識馮婉喻兩個人的曠世之戀,一點也不遜于知識分子命運史層面的意蘊及豐厚度,甚至是壓過了后者。有讀者跟您溝通中,說您寫西北大漠、寫粗礪的那一面寫得好,寫陸焉識馮婉喻之間那些現(xiàn)世日常生活好像稍遜一籌的意思。我的感覺恰恰相反。陸焉識在重慶時,背著馮婉喻和韓念痕好,兩人相戀及同居等,里面甚至表現(xiàn)了陸焉識時或會有的“小”男人的自私與“無恥”——比如算好了是韓念痕的安全期才與之在一起,所以在韓告知自己懷孕時,他那樣振振有詞地認為所孕不是自己的。對韓念痕也從無責任感與擔當意識。但是很奇怪,馮婉喻竟然是一點一點越來越吸引陸焉識。您覺得馮婉喻哪些精神氣質(zhì)最吸引陸焉識?偷賣恩娘給的祖母綠,給焉識買了歐米茄白金手表?還是那耗費十指精心挑出的蟹肉蟹黃?抑或是永遠地仰望和崇拜陸焉識?包括她一直被陸焉識忽視、其實她很有處世智慧和能力?請舉些例子。
嚴歌苓:寫陸焉識和馮婉喻之間的感情,這也是得益于我的二姑姑不斷地反思她的父親母親之間的那種感情——就是在真正意義上,她的爸爸是不是愛她的媽媽?然后她回憶到在廈門的那幾年,在廈門大學的時候,沒有老太太在身邊的時候,她覺得她的父母是相愛的。
然后呢,就是種種的、很多的時候,那個老太太一在場呢,似乎提醒了這個祖父(陸焉識),就覺得這個老太太給安排的婚姻和女人,這份東西跟所有的不自由一樣,跟所有的他在家里感到的這種不自由一起,都是一個像套餐一樣,一套硬塞給他的東西。我的二姑姑老說,她說,你想,像我媽媽那么個大美人對吧,又是出自這個吳淞的一個大戶人家,姐姐也嫁得非常好,也嫁了一個大知識分子;她說這個他(陸焉識原型,嚴歌苓祖父)有什么還看不上她(馮婉喻原型,嚴歌苓祖母)的呢,而且她又是一個有知識的女性,讀書讀了很多——我記得我的奶奶去世以后,她的床頭都堆著契訶夫的全套文集、全套的那個書。
所以說,我的二姑姑就是在她去世前的幾年,她一直在琢磨她爸爸和她媽媽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覺得這其實也引起我自己琢磨和我與祖父之間的那個家族傳承。我覺得像一個男人到中年人時段、成熟了,特別是到了這個接近晚年的時候,他有很多東西,會發(fā)生變化。他會不記得他太太現(xiàn)在的樣子,但他會想到的都是他太太一顰一笑的年輕時候的那種樣子。他會忽然意識到自己當時怎么就那么麻木——年輕時對她的好,特別是她對他的真正的好,自己竟然麻木而無覺。作為一個心地善良的陸焉識來說,在他的潛意識里,不可能不存放這些好、這些善意、這些愛。
存放在他潛意識里的這些美好的東西,等到他真的失去了,就或者是安靜下來,沒別的美好的東西可想的時候,我覺得這時候,就是咱們講到的、從古時的故事就講到的“傾國傾城”了。這種時候,他自己所經(jīng)歷的大災(zāi)難,這大災(zāi)難感覺就像傾國傾城一樣的,使他失而復得(在他的記憶里)記憶里一些東西,尤其是美好的東西。特別是小說里我講到他(陸焉識)有照相記憶般的記憶能力,陸焉識可以盲寫他的隨筆:“就像棋手下盲棋一樣,他盲寫的遣詞造句以及段落同樣在腦子里鋪設(shè)得清清楚楚。所有潤色修改都是在腦子里進行,一稿和另一稿絕不會弄混?!雹鬯翱梢詮挠洃浝锏囊晦寮埫懙搅硪晦寮垼拖褚粋€盲棋棋手同時下五六盤盲棋”④。小說里,在西北時,陸焉識十年里給馮婉喻寫的每一封信,都在他腦子里存了檔;每封信都有兩個版本,婉喻收到的公開版本和陸焉識存在腦子里的私房版本。他(陸焉識)就像我的祖父,大家都說他記憶像照相一樣,過目就按了快門了,他所讀的書、所有他看過并記憶下來的東西,就是包括他學外語啊,這都是有著驚人的記憶能力。
所以我想如果是有這樣的記憶力的人,讓他、把他放在大西北的寂寞凄涼困苦絕望那種環(huán)境里,他回憶他妻子從他19歲開始給他的那一點點累加的好,我想所有美好的記憶都會重生的。就是說,我覺得這是我的、我對假如我爺爺活到那么長時間、活到陸焉識那個歲數(shù)的一種合理的想象。我想如果是他在西北的環(huán)境,他會非常地惋惜,他在被這種愛、這個好包圍的時候,他都沒有真正地去欣賞或者是享受這種愛情,卻是這么大手大腳地把它給浪費掉了。
(根據(jù)嚴歌苓錄音整理完成)
(責任編輯:馬倩)
注釋:
①當當網(wǎng)讀書:《對話嚴歌苓——<陸犯焉識>中的“自由”和“愛情”(附視頻)》,“嚴歌苓讀書會”微信公眾號,2019年5月8日。
②當當網(wǎng)讀書:《對話嚴歌苓——<陸犯焉識>中的“自由”和“愛情”(附視頻)》,“嚴歌苓讀書會”微信公眾號,2019年5月8日。
③嚴歌苓:《陸犯焉識》,第198頁,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④嚴歌苓:《陸犯焉識》,第200頁,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