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濤
《紅樓夢》里,薛寶釵是比林黛玉更接近世俗意義上完美定義的女子,“品格端方,容貌豐美,行為豁達,隨分從時”,有涵養(yǎng),穩(wěn)重而周到,在整部書中,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寶釵生氣大怒的情節(jié),只有第三十回例外。
第三十回里,寶玉和黛玉之間鬧了別扭,剛剛和好。兩人一起去了賈母房中,這時候寶釵也在,寶玉開啟了尬聊模式。他問寶釵為什么不去看戲,寶釵說因為她怕熱,寶玉搭訕笑道:“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也體豐怯熱?!?/p>
不料此言一出,寶釵大怒。她用了三連發(fā)的動作狠狠回敬了寶玉。先是冷笑著回懟他,“我倒像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第二次發(fā)力,是一個小丫鬟撞上槍口,開玩笑問寶釵要她丟失了的扇子,寶釵厲聲指著她說:“和你素日嬉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跟前,你該問他們去?!眹樀眯⊙诀吲芰?。這番指桑罵槐,讓寶玉“自知又把話說造次了”。
愛美麗也愛媒體。閑讀紅樓,注解人生。
我們拒絕輕易原諒,并不是心胸狹窄,而是讓每個人知道人與人交往時的界限和法則。
黛玉看寶玉奚落寶釵,心中著實得意,也想趁機取笑一番,卻被寶釵的疾言厲色嚇住,改口問寶釵聽了什么戲。寶釵看黛玉面有得意之色,又借《負荊請罪》的戲名諷刺寶黛二人之前鬧出大動靜的爭吵又和好,讓寶黛二人“越發(fā)不好過了”。
寶釵之所以極為罕見地大怒,且再三敲打寶黛二人,一是寶玉語出傷人,他評價寶釵“體豐怯熱”,在明清以瘦為美的時代,無異于當眾揭短,就像今天我們夸一個姑娘“富態(tài)”會收獲若干白眼一樣。另外,楊玉環(huán)是當時市井中流行的野史艷書主角之一,聲名幾乎算得上不堪。寶釵又剛經歷選秀失敗,聽到寶玉的話會大怒,也在情理中。
我們身邊常有一些容易出口傷人的人,或是因為智商、情商堪憂,或是因為嘴比腦子跑得快,總是無心之失,傷人到底。民間有一種對出口傷人的辯解,是“刀子嘴,豆腐心”。但人海茫茫里,很多人都沒有時間和機會見識到“刀子嘴”之下的“豆腐心”。
被語言霸凌也是霸凌,被“刀子嘴”傷害也是傷害,那些輕易出口傷人的人不會知道,他們曾怎樣深深傷害過另一些人。對這樣的“傷”,你是否要選擇原諒?
心理學博士陳海賢曾經分享過一個經歷。在參加一個團體時,他遇到一位“刀子嘴”的女士,經常犀利地攻擊別人。在被連續(xù)攻擊了幾次以后,陳海賢忍不住回了一句:“你說話真的很傷人?!边@個回應讓那位女士愣了一下。第二天,這位女士當眾對他說:“趁我還有勇氣,我要向陳海賢道歉?!苯又?,她說了一段很真誠的話,并渴望能獲得更好的關系。當時,所有人都看著陳海賢,期待他能溫暖地回應這番話。
但在短暫的沉默過后,陳海賢卻堅定地說:“對不起,我不接受?!彼忉屨f:“我想用拒絕告訴你,不是所有的傷害,都可以用道歉來彌補?!皼]想到從那以后,那位女士變了。感覺到被拒絕的震驚和尷尬之后,她學會了自省和改變——拒絕原諒,有時會比無限包容更能帶給一個人成長。
成年人需要為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負責,當你圖痛快、圖解恨,不顧“良言一句三冬暖”,硬要“惡語傷人六月寒”時,就要知道一切都會有相應的代價。我們拒絕輕易原諒,并不是心胸狹窄,而是讓每個人知道人與人交往時的界限和法則。
不輕易原諒,正是為了相互的提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