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玲
看圖寫話的畫面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學生能比較直觀地感受畫面內(nèi)容,但一部分學生在觀察完圖畫以后,不能按要求寫出一段話。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充分發(fā)揮想象能力,只是就圖論圖、就物寫物。要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讓學生的語言豐富起來,“想象”必不可少。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恰當?shù)膯栴}情境,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想象。
想象周圍環(huán)境,為畫面添色彩。低年級看圖寫話的內(nèi)容大多是寫一件事。無論是一件怎樣的事,必定發(fā)生在某個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想象周圍的環(huán)境,烘托所寫的事情。如《最美的風景》是連續(xù)的四幅圖,講述的是一個男孩在拍照時,看到一個小女孩摔倒了,于是他顧不上照相,跑過去扶起了小女孩,小男孩的爸爸拍下了這個感人的畫面。一些孩子在描述畫面時,只提到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語言也不夠生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筆者提醒學生,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學生都說既然是拍照,就應(yīng)該是在一個風景比較優(yōu)美的地方,可能是在公園里。這時,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圖中的景物,想象一下公園的景色。于是,學生為原本黑白的圖畫添上了色彩:“公園里,小草綠綠的、嫩嫩的,像給大地鋪上了綠色的地毯。五顏六色的花兒爭相開放,引來蜜蜂、蝴蝶翩翩起舞……這兒的景色可真美呀!爸爸給小明拍了一張又一張照片……”這樣寫就自然過渡到父子倆拍照的情節(jié)。有環(huán)境描寫作鋪墊,學生給這篇看圖寫話取名為“最美的風景”或“最美的照片”就顯得自然。恰當?shù)沫h(huán)境描寫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讓學生的語言豐富起來。
想象人物動作,讓畫面動起來。單幅圖的看圖寫話更需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因為畫面上是一個個靜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較單調(diào),教師必須提出適當?shù)膯栴},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引導他們由一幅畫面聯(lián)想到前后的幾幅畫面,由一個動作聯(lián)想到連續(xù)的幾個動作,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單調(diào)的畫面充實起來。例如看圖寫話《植樹》,除了讓學生弄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外,筆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象植樹的過程,幫助學生找到植樹過程中的關(guān)鍵動作:挖、放、扶、填、踩、澆。這樣一來,靜止的畫面就動起來了:“小明先用鐵鍬挖了一個深深的坑,小紅把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坑里,用手扶正。小明又用鐵鍬把土填進坑里,并用腳輕輕地踩了踩。小紅提來一桶水,給小樹苗澆上……”這樣描述,畫面上的景物就活了。
想象人物語言,讓畫面有聲音??磮D寫話時,如果能通過合理的想象,讓圖中的人物開口說話,效果會好很多。如《小鳥回家》最后一幅圖中,小朋友放飛了小鳥。有的學生在結(jié)尾時寫“小鳥在他頭上盤旋了幾圈,向天空飛去”,這樣就顯得簡單而且無趣。筆者引導學生想象小鳥好像在說什么;小朋友在放飛小鳥的時候說了什么。于是學生寫道:“小鳥在小朋友頭上盤旋了幾圈,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說:‘謝謝你讓我回家!”還有的學生寫道:“小明一邊解開繩子一邊說:‘小鳥,你快回家吧,你的爸爸媽媽一定在等著你呢!”這樣的想象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也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單位:潛江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