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花
摘 要:展望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線條始終貫穿中國畫發(fā)展過程。從早期的洞穴壁畫、巖畫、象形文字等開始,人們就用線條勾畫出一些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線條是獨特的表現(xiàn)符號,在中國畫中具有無法代替的作用。宋代畫家李公麟用獨特的白描技法進行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對后世繪畫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影響。文章主要介紹了李公麟的生平簡介和他畫作中的線條藝術,對其作品《五馬圖》《維摩演教圖》《免胄圖》的線條藝術進行了分析,展現(xiàn)了李公麟畫作中線條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李公麟;線條;繪畫;白描技法
一、李公麟的生平簡介
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時,北宋廬州府舒城縣人(今安徽舒城人),宋代杰出的畫家。因舒城郊外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曾長居于山下,所以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他出生在一個名門望族,家里藏有古玩名畫數(shù)不勝數(shù),從小知識淵博,多識奇字,擅長詩文書畫,與蘇軾、王安石、米芾、黃庭堅為好友。李公麟做官時期,也是他藝術逐漸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也是王安石變法失敗,史稱“朋黨”之爭的時期。他一生學習勤奮,作畫無數(shù),在很多類型的畫種上都有所造詣。人物畫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云流水,神態(tài)飛揚;山水畫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山水畫追李思訓心法。蘇軾贊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他的繪畫才能,也表現(xiàn)在他的題材的多樣性上,擅長鞍馬、佛像、人物和山水。他在臨摹古人名跡中掌握了繪畫技法,而越出古人的技法。李公麟能夠集各家之長,師法自然,大膽創(chuàng)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秷D繪寶鑒》中評價李公麟“當為宋畫中第一,照映前古者也”。李公麟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演教圖》《免胄圖》《臨韋偃牧放圖》等。
二、李公麟畫作中的線條藝術
李公麟的畫作注重用線條的方式來表現(xiàn),也稱白描,這是非常能體現(xiàn)畫家繪畫功底的一種繪畫方式。李公麟受吳道子影響,其白描畫法與前人的線條相比,沒有了色彩的渲染,只是單純地用線條來作畫,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他的線描藝術有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他注重線條的形式美感,用線大膽而精練,對線條的運用在當時幾乎是沒有人可以超越的。他筆下的線條自由,瀟灑,飄逸并且?guī)в泄?jié)奏感,具有非常強的表現(xiàn)力。與顧愷之的繪畫風格相比,李公麟的繪畫不是繁復細密的風格,而是精確到?jīng)]有一條線是多余的,與其他畫家的藝術風格也不相同。對于線條的理解和應用他總是有與常人不同的想法,其線條藝術表現(xiàn)出淳樸、含蓄以及簡練的風格,對于白描的運用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
(一)《五馬圖》線條分析
宋代是繪畫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說起宋代的繪畫,李公麟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位,也自然會提到其代表作《五馬圖》?!段羼R圖》線條的分析,對繪畫技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五馬圖》整幅作品用線造型,用線條的形式表現(xiàn)物體的姿態(tài)。從人和馬的形象造型來看,《五馬圖》的造型手法屬于寫實的手法。這里的寫實手法是宋代盛行的宮廷畫家畫畫的一種手法,就是參照實物進行藝術處理,不同于西方繪畫的那種有光影、明暗的畫法。在《五馬圖》中,五匹馬形態(tài)不一,線條流暢,不管是馬的輪廓,還是肌肉、毛發(fā),都被傳神地描繪出來。另外,畫中的牽馬人是根據(jù)真實的對象創(chuàng)作出來的,從畫中可以看出牽馬人的身份、地位、眼神,這些都展現(xiàn)了李公麟高超的白描技術。
當然,《五馬圖》線條的運用更是出神入化,馬鬃、馬尾線條流暢,馬鬃飄逸,馬尾剛勁有力,有粗有細富有變化,中鋒用筆線條順滑,類似顧愷之和陸探微的高古游絲描,可以看出受到他們的影響。畫中更突出的一點是馬的背部和腹部都是由一根獨立的線條來描繪,這兩根線決定了一匹馬的形態(tài),弧度、粗細、虛實稍微一點變化都會對馬的形象產(chǎn)生影響。將畫中“錦膊驄”和“滿川花”馬背部的線條進行對比,可以看出“滿川花”比較圓肥,而“錦膊驄”比較矯健,而這僅僅是線條的一點變化造成的。在這幅畫中,還有很多處因為線條變化產(chǎn)生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具有強烈的線條美。
此外,幾個牽馬人的衣紋褶皺也是各不相同:有的褶皺線條均勻,垂直而下;有的褶皺線條尖銳纖細,就像十八描中的釘頭鼠尾描畫法一樣;而有的褶皺繃直緊束,和畫中的人物形象十分吻合。從畫中線條表現(xiàn)特征來看,李公麟筆下的線條具有獨一無二的美,這需要更高的技法要求。他用線條刻畫出生動的形象,給人以行云流水的美感,從而實現(xiàn)線條與造型的完美結合。
(二)《維摩演教圖》線條分析
《維摩演教圖》是李公麟的經(jīng)典代表作之一,以往對李公麟《維摩演教圖》大多是從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內容和收藏等方面來研究,很少有人研究這幅圖的線條,下面筆者主要探究這幅圖線條的絕妙之處。
在中國畫中,線描是簡練樸素的技法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繪畫技法之一。它只用墨線勾勒事物的外形結構特征,或用淡墨稍作渲染,在沒有任何顏色的襯托下,以單純的線條來表現(xiàn)。李公麟筆下的線描就是如此,如在《維摩演教圖》中,線條無數(shù)且流暢,每條都有自己的作用,如畫衣服時線條流暢,產(chǎn)生了“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效果?!毒S摩演教圖》的線條疏密結合,既有高古游絲描的密體,又有“莼菜條”線描的疏體,疏密結合表現(xiàn)出畫中人物衣服的厚度,用筆實入虛出或虛入實出,衣服的領口袖口都是用簡短的線條來描繪,與其身上行云流水般的線條形成鮮明的對比。另外,維摩詰①坐的榻,是用剛勁有力的方折線條所畫,這與衣紋曲柔順滑的線條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整幅作品線條運用近乎完美,勾勒出宏偉而又壯觀的場面,給人難以忘懷的視覺感受。
(三)《免胄圖》線條分析
《免胄圖》又名《郭子儀單騎見回紇圖》,被乾隆稱為李公麟第一妙跡。這幅作品場面非常宏偉、壯觀,而且每一個人物、每一匹馬都通過線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畫面構圖給人的感覺是有疏有密,節(jié)奏分明。在這幅作品中,李公麟著重運用了三種描法,分別是高古游絲描、鐵線描、柳葉描。這幅作品出現(xiàn)的馬匹最多,可是每一匹馬形態(tài)各異,大不相同。李公麟主要運用鐵線描畫法描繪馬,線條粗硬而有力,形象地描繪出戰(zhàn)馬的挺拔與健壯,又根據(jù)馬的體型結構進行描繪,線條的方圓轉折、虛實結合運用得恰到好處。高古游絲描則用來描繪士兵身上的盔甲,以及士兵手上揮舞的旗幟,線條瀟灑飄逸,給觀賞者一種猶如在風中馳騁的感覺。而將軍衣服的皺褶部分李公麟運用了柳葉描法,線條虛入虛出,圓潤順滑,把衣服的質感充分表現(xiàn)出來,這種繪畫技法值得后世畫家學習。純線條的繪畫風格雖然給人感覺裝飾性較強,但是始終可以讓觀者在畫面中感受到文人畫的簡約和儒雅之美。
三、李公麟白描技法形成的原因
李公麟出身名門望族,家境富裕,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見多識廣,自幼興趣愛好廣泛,知識淵博,同時也受到他父親的影響。其父李虛一是一名收藏家和鑒賞家,收藏的名畫數(shù)不勝數(shù),從小讓他進行畫作的臨摹和鑒賞?!缎彤嬜V》言:“凡古今名畫,得之必摹臨,蓄其副本,故其家多得名畫,無所不有?!痹俚胶髞?,李公麟結交了一些好友,也受前人畫家如顧愷之、吳道子的影響,學習古人經(jīng)驗,形成千古流傳的白描畫法。
四、李公麟繪畫風格對后世的影響
李公麟是白描技法的代表人物,他使白描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使白描技法成為后人學畫所遵從的重要技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北宋時期,文人士大夫的繪畫審美發(fā)生改變,白描清淡的風格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而李公麟作為北宋文人的代表,繪畫時更是將文人畫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的繪畫風格吸引了很多畫家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與創(chuàng)新,如趙孟頫、張渥、陳洪綬等畫家都學習借鑒了李公麟的繪畫技法,然后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可見李公麟對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是多么深遠。在現(xiàn)代社會中,李公麟的這種繪畫技法成為培養(yǎng)學生以線造型能力的重要課程,繪畫創(chuàng)作者應該賦予白描新的內涵,把畫面中線條的多樣性和表現(xiàn)形式的樸素性提升到全新的審美高度,讓線條藝術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
五、結語
線條作為中國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自己的獨特性,它滲透中國畫的各個領域,今天的學畫者無不從線條開始學起。李公麟在線條上的成就為當今藝術創(chuàng)作者更好地進行線條表現(xiàn)與創(chuàng)新帶來借鑒與啟發(fā)。
筆者研究李公麟線條的藝術魅力,一方面是要學習李公麟畫作中對線條的運用技法,另一方面是學習李公麟藝術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從而重視藝術創(chuàng)作修養(yǎng)和能力的提升,確定今后研究的方向。筆者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中國畫,了解中國畫的線條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注釋:
①“維摩詰”是梵文,義譯是“凈名”,所以《凈名天女》就是《維摩天女》。
參考文獻:
[1]張蕾.李公麟線描對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啟迪和影響[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1.
[2]白玉潔.論李公麟白描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09.
[3]王磊.李公麟白描藝術的獨特審美價值[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64-167.
[4]李揚.淺論北宋白描大師:李公麟[J].新一代(下半月),2010(1):192-193.
[5]高霞.傳統(tǒng)白描研究[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0(1):50.
[6]佘月.李公麟的白描畫風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19,21.
[7]董蕊.論李公麟與宋代人物畫[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增刊1):403-404.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