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許黛如 文竹 ●林娜
近日,東京奧運會的紙板床裂了的新聞引發(fā)關注。用紙做床,對很多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但對日本人來說并不是新鮮事。在日本,紙的用途五花八門,他們不僅用紙做床,還用紙造房子、做門窗、屏風,甚至做火鍋、做口罩,讓人腦洞大開。
紙的用途五花八門
對日本人來說,紙在生活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日本是一個飽受地震困擾的國家,因此有日本建筑師以紙為原料制作墻體板材,可以有效避免傷亡。不僅如此,日本人還用紙來制作木屋的門窗和屏風。在日劇中經(jīng)常能看到,不少傳統(tǒng)的日本家庭都選擇用紙糊的推拉門。日本人在這種本身富含植物纖維的紙上涂上一層特殊的紙漿,不僅能有效驅蚊蟲,還可以驅潮驅濕,避免榻榻米發(fā)霉,據(jù)說還可以有效調節(jié)室內濕度——空氣濕度高時吸收濕氣,濕度低時釋放濕氣。
日本人認為紙的植物纖維“有神性”,觸摸它就是“接觸自然界”。在日本禪學盛行的時代,一些武士和士紳用紙做成衣服、帽子和被褥,“披紙而行,和紙而眠”,認為這是極其高雅而精神純凈的象征。
紙傘也是不可或缺的日本元素,櫻花樹下?lián)沃垈愕娜毡竟媚镆呀?jīng)成了日本形象的代言之一。還有紙做的傳統(tǒng)日式燈籠,每當趕上櫻花祭或者其他重大慶祝活動的時候,大街小巷到處都會掛起這樣的燈籠。一些日式飯店、居酒屋,包括商場和美術館等地也會拿紙燈籠做裝飾,看起來很有格調。
日本人即使是烹飪的時候也離不開紙,他們不僅用紙來吸油,還發(fā)明了紙火鍋。紙鍋原本是日本雪雁火鍋的專門器皿,當初使用紙的原因是為了吸收雪雁肉的油脂。這種特殊的紙可在高溫下烹煮3個小時,利用紙鍋吸收了湯底的雜質與油膩,始終保持湯底的清爽,讓久煮的食物保有原本的鮮美。
日本繁華街頭還有專門的紙店,里面有各種用紙制作的精美商品,如紙傘、紀念品、玩具、書本之類的。如今,日本人還用紙做成可以掛衣服的紙衣柜,搬家的時候可以把掛好的衣服直接裝進去,避免疊衣服耗時耗力,深受快節(jié)奏生活的年輕人青睞。
從和紙體會時光荏苒
在日本說起紙,不能不提他們特有的和紙,小到一枚書簽、一張名片、一把扇子,大到一面窗紙、一扇屏風,甚至是錢包、頭飾、耳環(huán)戒指,和紙滲透在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造紙術7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日本人造出了薄而結實的和紙,最開始用來抄寫佛經(jīng),后來逐漸用于祭神儀式。和紙的特點是與洋紙相比纖維特別長,所以雖然薄但很堅韌,壽命也比較長,具有獨特的手感。
早在平安時代,日本貴族就開始利用和紙制作大量的扇子、屏風、燈籠和雨傘,日本的神社文化則廣泛使用和紙制的宗教器物。日本著名俳句詩人吉川由人曾說,日本人能從日本紙由白變黃、由軟變硬的過程中體會到時光荏苒,并從觸摸它的過程中感受到時間的真諦。
即使是現(xiàn)在,日本人的生活也離不開和紙,最常見的是用在禮品包裝上。在日本的一些鄭重場合,比如節(jié)日、開業(yè)慶典、婚禮、就職儀式,通常人們都用和紙作為文字和祝福的載體。筆者在日本收到的一些邀請函等都是由和紙制成的。據(jù)說早期西方機器引入日本時,韌性極強的和紙還曾經(jīng)充當機器零件的備件,今天,一些日本產(chǎn)的手表、機床,甚至機器人依然以和紙制作部分零件。
日本人自古以來對用和紙造燈情有獨鐘,據(jù)說是因為光線透過和紙變得較為柔和,給人溫暖的感覺。如今,傳統(tǒng)的和紙燈罩依然保留,里面卻換成更加節(jié)能、安全的LED照明設備。這些都象征著被注入新活力的和紙與這個新時代的完美融合。
用紙量世界第一
生活中與紙息息相關的日本人用紙多不足為奇,但他們的用紙量居然世界第一,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在新冠疫情早期,日本的超市中各種衛(wèi)生紙都被日本民眾搶購一空,當時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費解。而根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日本人的紙巾消耗速度也是全球第一。對日本人而言,出門必帶的就是紙巾。從廚房到衛(wèi)生間,從課桌到飯桌,只要有些污漬,有點油膩,日本人都會拿出紙巾擦拭。如此一來,日本的紙巾消耗量特別大。日本人發(fā)廣告用的并不是傳單,而是小包裝的印有廣告的紙巾。有日本人也提出這樣的做法過于浪費,對森林資源形成了重要威脅。
此外,日本人在包裝方面用紙量巨大,不吝惜用紙來為商品、禮物進行包裝,理由是如果不包裝會很失禮。日本還是一個超級出版大國,據(jù)說日本單是出版漫畫所消耗的紙張就已經(jīng)超過不少發(fā)展中國家用紙的總量。盡管一些日本人擔心“越來越懶的年輕人”會沉溺于電子讀物,但是從目前看,“用紙傳統(tǒng)”依然穩(wěn)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