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軍,馮珍鳳,胡春平,陳見紡,張 藝,劉曼曼,師金娟,沈怡華,姜 健
(上海市嘉定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內分泌科,上海 201899)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表現(xiàn)為肢體麻木、腹脹、便秘、神經性疼痛和出汗等。DPN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了,可能與遺傳、糖脂代謝紊亂、免疫炎癥和氧化應激等有關[1]。DPN可導致足部潰瘍、壞疽,以致截肢,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早期診治DPN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西藥治療DPN的有效方法不多,并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2]。近年來,中醫(yī)治療DPN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白棠嬵帽苑健睘槲以褐委烡PN的經驗方,在多年臨床實踐和前期相關研究中,已證實滋膵蠲痹湯治療DPN的優(yōu)越性,滋膵蠲痹湯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 3-4 ]。本研究通過檢測治療前后DPN患者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SF)及氧化應激指標的變化,進一步探討滋膵蠲痹方治療DPN的療效及機制。
本實驗設計為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將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DP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5]中DPN的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辨證符合氣陰兩虛、瘀血痹阻證;③年齡≥18歲;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⑤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控制≤7.0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10.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5%。排除標準:①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異常;②有其他原因導致的周圍神經損害;③有免疫系統(tǒng)疾?。虎苡屑甭愿腥?。采用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其中觀察組包括男31例、女18例,年齡38~62歲,病程4~12年;對照組包括男27例、女22例,年齡36~62歲,病程4~1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給予飲食控制、服用降糖藥和(或)胰島素等治療。血糖穩(wěn)定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甲鈷胺片口服0.5 mg/次,3次/d(揚子江藥業(yè)集團南京海陵藥業(yè),國藥準字H20052325),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口服100 mg/次,1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滋膵蠲痹方治療。藥物組成:黃芪20 g,山藥、芍藥、雞血藤、川芎、木瓜、延胡索各15 g,生地、山茱萸、鬼箭羽、地龍、川牛膝各10 g,桂枝6 g。1劑/d,2次/d,飯后溫服,兩組治療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采用NDI-094C肌電圖儀(上海海神醫(yī)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檢測治療前后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包括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
(2)采集治療前后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分離血清。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SF,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還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
(3)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對DPN療效進行評價。顯效:DPN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膝腱反射恢復正常,神經傳導功能恢復正?;蛘咴隹斐^5 m/s;有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膝腱反射改善,神經傳導功能增快低于5 m/s;無效:癥狀和體征未見改善甚至明顯加重,膝腱反射未見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無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兩組治療后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SNVC及MNVC均明顯增快(P<0.05),觀察組治療后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SNVC及MNVC均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腓總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治療后SF和MDA均明顯下降,而SOD和GSH明顯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SF和MDA低于對照組,而SOD和GSH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表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SF和MDA表達水平變化
表5 兩組治療前后SOD和GSH表達水平變化
經秩和檢驗發(fā)現(xiàn),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Z=-2.453,P=0.014),見表6。
表6 兩組療效比較 [n(%)]
DPN的發(fā)病機制比較復雜,與代謝紊亂、免疫炎癥和氧化應激等有關?,F(xiàn)代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氧化應激損傷[7]。氧化應激和氧自由基所致血管內皮損傷可能是DPN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關鍵[8]。鐵元素是機體最重要的脂質過氧化物反應促進劑,鐵元素過載時可提高脂質過氧化酶活性,促進氧化應激,進而釋放大量自由基造成組織損傷[9]。鐵元素過載可引起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并影響葡萄糖代謝,并對神經組織造成損傷[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SF與DPN患者氧化應激密切相關,SF水平與MDA呈正相關,而與SOD和GSH呈負相關[11]。
針對DPN多因素多機制發(fā)病機理,臨床采用在穩(wěn)定而理想血糖控制的基礎上進行對因和對癥治療,其中采用以維生素B12為輔基的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是治療DPN最基本、應用最早、臨床使用最為廣泛的藥物[12-13],同時輔以改善微循環(huán)、抗血小板凝集以及抗氧化應激等藥物進行綜合治療[14],但西藥目前為止還沒有長期有效的治療手段,且此類藥物普遍價格昂貴,長期治療,經濟負擔較重。
近年來,中醫(yī)治療DPN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5]。滋膵蠲痹方是我院治療DPN的經驗方,“滋膵”取自張錫純《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滋膵飲”,取“黃芪、生地、山藥、山茱萸”四味,方中重用黃芪,以益氣培本,外可御邪、內可護營;生地、山藥、山茱萸可補益脾腎;“蠲痹”出自《金匱要略》中主治“風痹、血痹”之“黃芪桂枝五物湯”,選取“黃芪、芍藥、桂枝”三味藥,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痹,與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芍藥養(yǎng)血和營而通血痹,與桂枝合用,調營衛(wèi)和表里。結合臨床用藥經驗,加雞血藤、鬼箭羽、川芎、地龍、木瓜、延胡索、川牛膝等活血通絡藥物,共奏益氣溫陽、活血通絡、和營通痹之功。本研究發(fā)現(xiàn),滋膵蠲痹方可以明顯改善DPN患者SF水平,說明滋膵蠲痹方可能有助于改善機體氧化應激損傷。本研究進一步檢測了DPN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SOD、MDA和GSH。SOD是抗氧化金屬酶,可發(fā)揮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保護機體組織免受傷害;GSH的生產需要還原型輔酶,氧化應激損傷時可耗竭還原型輔酶從而使GSH生成減少;MDA的表達可以反映氧自由基的生成,從而反映細胞受損情況[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MDA低于對照組,而SOD和GSH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滋膵蠲痹方可改善DPN患者的氧化應激損傷,臨床有效率達91.84%。同時,患者腓總神經和正中神經的SNVC及MNVC明顯改善,治療有效率達91.84%,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73.47%)?,F(xiàn)代研究表明,黃芪中含有的正丁醇部位和多糖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抑制炎癥反應等[17];桂枝含有的三萜皂苷類、單萜類、苯丙烯類與有機酸類等多種活性物質能擴張血管,具有抗炎、鎮(zhèn)痛、抗菌等免疫調節(jié)作用[18];滋膵飲可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和修復胰島組織,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19];黃芪桂枝五物湯能夠提高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經、指-掌神經、掌-腕神經感覺傳導速度,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應急作用[20]。
綜上所述,滋膵蠲痹方治療DPN效果較好,可在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改善微循環(huán)基礎上,有效改善神經傳導功能和機體氧化應激損傷。不過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代表性不足,隨訪時間短等,今后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以證實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