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龍
【摘? ? 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變革,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日常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改變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而且網絡技術的教學應用也將教師從課堂中解放了出來,同時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推著學”轉化為“主動學”。教師應當積極地參與到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轉變中,以學生為中心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英語;網絡環(huán)境;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8-0129-02
Talk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aolin Junior High School, Huining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PU Long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social chang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s also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omb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daily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chang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more actively. Moreover,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has also liberated teachers from the classroom, and at the same time has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minence of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from "push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mode, and build a new teaching mode with students as the center.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Network environment;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 research
21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其對于教學模式的改變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不過,調查發(fā)現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被大范圍地使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出發(fā)點有問題,在利用網絡技術時完全是將其作為減輕自己壓力的一種工具,另一方面就是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明確,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仍然處于傳統(tǒng)階段,這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沒有得到正確的開發(fā)。而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被創(chuàng)新出來,也使教育教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尤其在教學中教師逐漸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也讓信息技術受到了應有的待遇。
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閱讀詞匯教學
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其基礎部分都是詞匯學習,如果沒有堅實的詞匯儲備,是無法有效地進行閱讀學習的。而傳統(tǒng)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用最多、最廣的方法就是圈定需要重點關注的詞匯范圍,然后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方式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閱讀詞匯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其生動的圖片和動態(tài)畫面展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主動參與的興趣,減輕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記憶抵觸心理,促進學生對詞匯的記憶。
例如,在講解“Shopping”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主動搜集有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源,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物品形象。比如講解“clothing”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樣式精美、風格獨特的衣服、褲子、鞋子等,既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各種服飾的英語詞匯在其中顯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詞匯知識,在進行詞匯學習的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詞匯記憶的游戲,比如將剛才展示過的圖片單獨顯示出來,然后鼓勵學生主動回答這是什么,并拼出英語詞匯。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猜詞匯比賽,將前面學過的一些重點詞匯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讓班級中的學生舉手搶答,看哪位學生答得又快又準,最后根據學生的表現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的方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必然會有極強的作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參與興趣,使其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英語,而不是強迫學生記憶。
二、借助情境閱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在實踐中,教師會發(fā)現很多學生對英語閱讀材料無法深入思考,往往只停留在簡單的翻譯層面。因此教師可以將閱讀材料情境化,幫助學生用形象化的語言理解閱讀材料,大大提升學生對材料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講解“holiday!”一節(jié)中“活動三”的時候就可以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想要為開展情境閱讀教學做鋪墊,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at's your favorite holiday? What do you do on your favorite holiday? ”可以讓學生簡單進行討論然后提問幾位學生,一位學生說:“My favorite holiday is Spring Festival. Because you can receive lucky money. This money is all my own.”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氛圍,然后引出情境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的第一個場景是我和朋友們一起踢足球,左下角標出的時間是兒童節(jié)(Children's Day),第二個場景是我的媽媽和爸爸留在家里沒去上班,左下角標注的是勞動節(jié)(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第三個場景是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了公園,左下角標注的是國慶節(jié)(National Day),第四個場景是我們一家人在吃餃子,左下角標注的是春節(jié)(Chinese New Year),第五個場景是我和同學們一起給教師制作賀卡,左下角標注的是教師節(jié)(Teachers' Day)。教師給學生播完這篇閱讀的視頻之后,可以讓學生嘗試完成閱讀題目,并且提取相關做事情的信息。如果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存在難度,教師可以繼續(xù)給學生播放視頻,每一個場景結束的時候都可以按下暫停鍵讓學生理解,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這個場景對應的是閱讀材料中的哪句話?
三、巧設課后作業(yè),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及時鞏固和練習,英語學習也不例外,通過課堂上的引導學習,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根據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回到家后與家長進行合作學習。根據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對閱讀材料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引導學生加深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例如,在講解“happy holidays!”一課時就可以設計閱讀課后作業(yè),教師在引導學生全面學習課本中的知識后,在下課的時候為學生布置本文開頭的一篇閱讀的課后題:“When is Christma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Canada? How long will the cold winter last? Why is that? Who is the girl in the picture? What is the format of the letter? What tense is used in the text? What is the phrase "hope"?” 這幾個問題包含了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以及上課強調過的一些內容,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作業(yè)的布置。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篇相關的閱讀理解布置課后作業(yè)。
四、結語
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其中進行教學方法的開發(fā)。但在實際應用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英語閱讀教學,讓閱讀教學的途徑得到拓寬,教學質量得到強化,從而實現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規(guī)劃課題“課堂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研究”(課題號:BY[2019]G32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韋彥暖.淺談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探索[J].電腦樂園·信息化教學,2019(01).
[2]陳彩萍.淺議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03).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