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輝 葛來安 藍陽 吳媛
(1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南昌330012;2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 南昌330006;3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8 級碩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慢傳輸型便秘(STC)是一種由腸道傳輸動力減退引起,以排便困難、腹部不適、排便次數(shù)減少、糞質干結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慢性功能性腸病。研究顯示,我國2017 年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率約為6%,其中STC 為最常見類型[1]。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我國STC 發(fā)病率逐年升高。長期便秘嚴重損害人體的身心健康,還會誘發(fā)、加重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STC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藥物、飲食、腸道菌群、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2]。有研究發(fā)現(xiàn)STC 與胃腸道激素關系緊密,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胃動素(MTL)、P 物質(SP)、血管活性腸肽(VIP)等[3]。STC 目前以對癥治療為主,尚無特效藥物。筆者在臨床上采用黃芪湯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STC 獲得了顯著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病例來源于我院門診及住院部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收治的氣虛證 STC 患者,共120 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0 例、對照組60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32 例;年齡 22~65 歲,平均(46.24±8.26)歲;病程 6 個月~8 年,平均(3.48±3.19)年。對照組男 27 例,女 33例;年齡 23~65 歲,平均(46.74±7.90)歲;病程 7 個月 ~8 年,平均(3.24±3.3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羅馬Ⅳ標準,需要排除腸道及全身器質性因素、藥物及其他原因導致的便秘,并符合以下標準[1~2]。(1)必須符合下列2個或2 個以上的癥狀:至少25%的時間排便感到費力;至少25%的時間排便為塊狀便或硬便;至少25%的時間排便有不盡感;至少25%的時間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或阻塞感;至少25%的時間排便需要手法輔助;每周自發(fā)性排便少于3 次。(2)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xiàn)稀便。(3)不符合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主癥大便不硬,雖有便意,但排便費力,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次癥便后乏力,神疲懶言;舌淡,苔白,脈弱。證型確定:主癥必備,加次癥1~2 項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氣虛證STC 診斷標準;(2)對本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年齡 18~65 歲;(4)未服用其他治療便秘的藥物;(5)自身無嚴重心、肝、腎等疾病。
1.4 排除標準 (1)不符合氣虛證STC 診斷標準;(2)有明顯兼夾證或合并癥;(3)經(jīng)檢查擬診為器質性疾病引起的便秘;(4)過敏體質及對受試藥物過敏;(5)哺乳期、妊娠期或正準備妊娠;(6)依從性差,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5 治療方法 觀察組:中藥口服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中藥治療以益氣潤腸為主,擬用黃芪湯加減。藥物組成:炙黃芪20 g、生白術30 g、麥冬20 g、火麻仁15 g、枳實 12 g、生地黃 12 g、陳皮 12 g、當歸 10 g、萊菔子10 g、炙甘草6 g。由醫(yī)院統(tǒng)一代煎,1 劑/d,150 ml/次,2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為一個療程。穴位貼敷治療:選用炙黃芪、當歸、黨參、肉蓯蓉、丁香、生白術及冰片,按照2:2:2:2:2:2:1 比例混合,粉碎成細粉,加麻油攪拌成糊狀,制成大小2 cm×2 cm 藥餅。選穴:足三里、天樞、神闕。每日1 次,每次貼敷4 h,4周為一個療程。對照組:乳果糖口服溶液(國藥準字H20065730)口服,10 ml/次,3 次 /d;枸櫞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國藥準字 H20031110)口服,5mg/次,3 次/d,連續(xù)治療4 周為一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及血清 MTL、SP、VIP 水平。(1)癥狀積分:參照功能性便秘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1],將糞便性狀、腹脹、排便時間,下墜、不盡、脹感,排便費力、排便頻率等癥狀由輕到重按 0、1、2、3 分進行評分。(2)胃腸激素檢測:采用ELISA 法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及療程結束后血清 MTL、SP、VIP 含量。(3)療效評定標準[1]:臨床痊愈,主要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95%;顯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療效指數(shù)<95%;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30%≤療效指數(shù)<70%;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療效指數(shù)<30%。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 治療前積分]×100%??傆行?痊愈+顯效+有效。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81.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癥狀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各項癥狀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癥狀 觀察組(n=60)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0)治療前 治療后排便費力糞便性狀排便時間下墜、不盡、脹感腹脹排便頻率2.87±0.35 2.25±0.36 2.51±0.74 2.88±0.32 1.79±0.85 2.62±0.48 1.02±0.68△▲0.97±0.24△▲0.96±0.27△▲0.68±0.53△▲0.89±0.57△▲0.51±0.24△▲2.34±0.47 2.18±0.44 2.55±0.66 2.65±0.65 1.66±0.67 2.65±0.49 1.54±0.52△1.63±0.26△1.32±0.55△1.29±0.75△1.36±0.71△1.32±0.72△
2.3 兩組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MTL、SP、VIP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MTL、SP 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VIP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 MTL、SP、VIP 水平比較(ng/ml,)
表3 兩組血清 MTL、SP、VIP 水平比較(n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胃腸激素水平觀察組(n=60)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0)治療前 治療后MTL SP VIP 147.18±45.62 28.58±5.59 45.78±11.56 225.93±42.56△▲58.48±12.37△▲26.76±6.63△▲145.68±43.88 27.79±4.79 43.84±10.91 187.21±37.71△46.54±8.87△35.74±6.67△
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胃腸激素分泌異常與STC的發(fā)生關系密切。胃腸道激素是由胃腸道黏膜內分泌細胞分泌的激素,對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其中目前研究較多的有MTL、SP 及VIP等[3]。MTL 是一種非膽堿能多肽類腦腸肽,可促使Ca2+內流,加快胃腸的蠕動功能,促進排便[4]。SP 能夠興奮膽堿能神經(jīng)遞質,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胃腸排空,從而緩解便秘癥狀[5]。VIP 是一種抑制性神經(jīng)遞質,可以松弛胃腸平滑肌,減緩胃腸蠕動。VIP 若增加,可抑制腸道動力,導致腸蠕動減慢,加重便秘[6]。
STC 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后不利、大便難、脾約”等范疇,發(fā)病與肺、脾、腎、大腸等臟腑關系密切。氣虛證便秘的主要病機為肺脾氣虛,肺之肅降失常,脾升清不足,水液輸布不利,則腸道阻滯,治當以益氣潤腸為主。黃芪湯出自《金匱翼》,是治療氣虛證便秘的首選方。本研究采用黃芪湯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STC,方中炙黃芪健脾益氣,為補肺脾氣之要藥;生白術可補氣健脾;枳實可調暢氣機,下氣消痞;當歸潤腸補血;陳皮理氣健脾;麥冬、生地黃養(yǎng)陰潤燥;萊菔子降氣消滿;火麻仁潤腸通便;炙甘草調和方中諸藥之性。全方配伍可起到益氣養(yǎng)陰、潤腸通便之功效。
中藥穴位貼敷療法具有穴位和藥效雙重作用,可實現(xiàn)經(jīng)絡感傳,調理經(jīng)氣、聯(lián)絡臟腑,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穴位貼敷所用藥物中炙黃芪、黨參益氣健脾;生白術、當歸、肉蓯蓉健脾養(yǎng)血、潤腸通便;丁香溫中散寒止痛;冰片能通經(jīng)開竅。諸藥合用,標本兼顧。芳香走竄藥物可以促進穴位對藥物的吸收,使藥效直達病所,從而調節(jié)胃腸蠕動功能。本研究中所選天樞穴屬胃經(jīng),是大腸經(jīng)募穴,具有理氣行滯、疏調腸腑之功,為治療便秘之要穴;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jīng),主治胃腸病,具有健脾養(yǎng)胃、扶正補虛等作用;神闕穴為任脈主穴,刺激該穴可發(fā)揮疏通全身經(jīng)脈、調節(jié)臟腑陰陽、刺激胃腸蠕動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00%,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的81.67%(P<0.05)。治療前兩組各項癥狀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各項癥狀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血清MTL、SP、VIP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MTL、SP 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VIP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以上表明采用黃芪湯加減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STC 療效顯著,能改善各項臨床癥狀,其作用可能與調節(jié)胃腸激素水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