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峰育,楚曉飛,杜薇,李小娟,梅淑紅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8)
肺癌是一種致死率較高的疾病,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1]。目前臨床多采用手術切除聯(lián)合化療、放療治療肺癌,但由于患者對于治療方式的認知程度不夠,可能會出依從性差,消極應對的情況。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幫助患者了解疾病、認清治療方案,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治療,配合醫(yī)護工作,這對于提高治療療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較為積極正面的影響[2]。PDCA循環(huán)管理模式是全新的護理模式[3]。本文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88例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健康教育路徑與PDCA循環(huán)管理聯(lián)合起來應用在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中的臨床干預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收治的88例肺癌圍手術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單雙號信封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對照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44~71歲,平均(59.11±3.61)歲;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 45~70歲,平均(60.24±2.66)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經細胞學或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肺癌并符合肺癌相關的診斷標準,確診為原發(fā)性肺癌;②出院后返家能按照要求參與研究;③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非原發(fā)性肺癌或有其他癌癥;② 有精神病史、病情嚴重無法配合者;③存在心、肝、腎重要器官障礙者;④嚴重智力或認知障礙。
1.3 護理干預方法
1.3.1對照組 實施PDCA管理護理和健康指導。PDCA管理內容如下。(1)計劃:醫(yī)護人員應當對患者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健康教育實施之前,需要先采集患者相關資料,并且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討論,以此來得出科學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法[4]。(2)執(zhí)行:根據肺癌健康教育路徑表來確定相關資料并且發(fā)放,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實際需求,依照實際情況來通過閱讀指導、現(xiàn)場模擬、逐條講解等途徑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讓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對治療、疾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轉變患者觀念,幫助其樹立信心,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5]。(3)檢查:在一個教育階段的工作完成之后,為患者進行知識掌握程度檢查以及上階段執(zhí)行效果檢查,以此來對上一階段的健康教育實際效果進行評價,了解患者目前的生活質量。(4)處理:根據檢查結果來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下一個PDCA循環(huán)之中做出改正,為患者實施更全面、更有效的健康教育護理,以此來確保健康教育的質量與教育目的的達成。
1.3.2觀察組 實施健康教育路徑聯(lián)合PDCA管理方法,PDCA管理同對照組,健康教育路徑具體內容如下。(1)創(chuàng)建健康教育路徑。醫(yī)院成立健康教育路徑小組,小組成員由主治醫(y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①入院階段: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提供病房相關設施使用指導,同時,評估患者身心狀態(tài),進行風險評估,了解患者各項不良生活習慣。②術前:為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并且講解意義、目的以及注意事項。同時,積極、耐心、詳細的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病情現(xiàn)狀,將排痰、肺功能鍛煉等患者可以自我護理的方法詳細講解,確?;颊哒莆?。同時,向患者介紹護理的療程、手術適應證、術后并發(fā)癥,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在開始時不會過于激動。除此之外,在治療開始前就要告知患者接受治療時所需要注意到事項。除此之外,為患者實施心理評估,幫助患者糾正負面情緒。③術后1~3 d,對患者進行術后基礎護理,包括肺康復、飲食護理、引流管護理、運動康復和皮膚護理等。指導患者進行吸氣肌訓練,呼氣肌訓練,縮唇呼吸,有效咳嗽促進排痰。腸蠕動恢復后可逐漸從流食過渡至普食,食物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注意清淡飲食,選取那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認真記錄各種引流管、引流物的性質和量,水柱波動,動態(tài)觀察他們的變化。術后第1天患者下床活動,指導患者先床邊坐1 min,然后站立1 min,之后家屬協(xié)助室內步行1 min,每天增加活動量。患者臥床休息時進行上肢功能鍛煉和踝泵鍛煉。協(xié)助患者進行定期翻身,每小時1次,做好易受壓部位皮膚觀察和護理。肺康復方法如下。a.吸氣肌訓練:腹式呼吸,每組干預時長5~10 min,每組24~40個,每天3~5組;呼吸訓練器,選擇適合阻力,每組5 min,每組20~40個,每天2~3組。b.呼氣肌訓練:呼吸訓練器調至適合的阻力,每組5 min,每組10~20個,每天2~3組;吹氣球,每組5 min,每天2~3組。c.縮唇呼吸:鼻子深吸氣,屏氣3 s,縮唇呼吸吸/呼比例為1∶2,每組5~10 min,每組20~40個,每天3~5組。d.咳嗽排痰:吸氣、屏氣,腹肌收縮,聲門開放,每組5~10 min,每組10~15個,每小時1組。④出院指導:在患者即將出院時,向患者講解用藥注意事項與飲食相關事項,讓患者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提高免疫能力。同時,還要告知患者定期回到醫(yī)院接受復查,指導患者自我護理措施。(2)實施健康護理路徑。在進行健康教育時,依照患者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方法,同時護理人員講解知識要耐心、細致、熱情,保證語言的通俗易懂,患者不了解的地方,可以通過實例來講解。
1.4 觀察指標使用醫(yī)院自制的肺癌疾病相關知識問卷在出院前對患者進行調查,共有15個項目,分別為術后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應對方式、出院后門診隨訪時間、手術繼續(xù)治療方案、手術后可能發(fā)生的不適以及應對方法,手術后應避開的危險因素,保護肺功能的方法、術后早期下床的益處、呼吸功能鍛煉的方式、術后合適的體位、術后飲食注意事項、術后活動注意事項,術后居家日常護理技巧。按掌握(3分)、部分掌握(2分)、未掌握(1分)計分,37~45分為優(yōu),29~36分為良,21~28分為一般,<21分為差。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護理后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估,分值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6]。比較兩組患者的繼發(fā)性感染情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
2.1 兩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水平比較觀察組疾病相關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水平差異比較
2.2 治療前后兩組SAS、SDS評分比較治療后,兩組SAS、SDS分數(shù)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繼發(fā)性感染情況比較觀察組繼發(fā)性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繼發(fā)性感染情況比較
PDCA 管理是一個質量管理科學化、標準化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是一個不斷提高、不斷循環(huán)的螺旋上升過程。 這種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優(yōu)化了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7],在具體的護理操作過程中,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8],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服務,改變以往被動護理的現(xiàn)象,使護理人員能夠主動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疼痛癥狀相較于對照組更輕。PDCA循環(huán)管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路徑能夠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治療相關信息,患者負面情緒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醫(yī)護人員在路徑實施過程中檢查護理情況,將預計療效與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路徑、健康教育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改善,這能夠使幫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加患者依從性。另一方面,觀察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繼發(fā)性感染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PDCA循環(huán)管理與健康教育路徑在改善患者情緒方面有著好作用,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PDCA 管理與路徑化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每個階段的健康教育都要經過計劃、實施、檢查以及處理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并且形成了一個循環(huán)[9],每一個循環(huán)都是在上一個循環(huán)的基礎上進行的,直到最后完成所有的健康教育內容與任務[10]。
綜上所述,將PDCA循環(huán)管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路徑的方法應用于對肺癌患者的醫(yī)護工作之中,能夠有效降低其抑郁、焦慮量表評分,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