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軍
山東省沂南縣作家協(xié)會
《創(chuàng)業(yè)史》是作家柳青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十七年”文學中農(nóng)村題材的代表作,被譽為“經(jīng)典性的史詩之作”,2019年9月入選“新中國70年70 部長篇小說典藏”。小說以梁生寶這一人物形象及“梁生寶互助組”的發(fā)展為線索,表現(xiàn)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農(nóng)村社會主義改造進程的歷史風貌和廣大農(nóng)民思想轉變的復雜過程。同時,主人公梁生寶展現(xiàn)出來的淳樸天然的英雄氣度、勤勞善良的個人品格和帶領農(nóng)民奮斗創(chuàng)業(yè)的膽識魄力,使這一人物成為“十七年”時期具有時代引領性和代表性的共產(chǎn)黨員形象。
梁生寶,乳名寶娃,1925年出生于陜西省富平縣南劉村。4 歲時生父去世,生活越來越艱難,母親王氏帶著他,從渭北跟隨拖兒帶女的饑民隊伍開始逃難生活。1929年陰歷十月落下了第一場雪,在大雪滿地的日子里,他跟隨母親忍凍挨餓輾轉來到了下堡村。幾天后,母子二人被住在湯河南岸稻地里的佃戶梁永清(大家都習慣叫他梁三)收留,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梁生寶成為梁三的養(yǎng)子。下堡村是黃堡區(qū)下堡鄉(xiāng)駐地,位于秦嶺腳下,面對著黑壓壓的終南山,在黃土高原崖底下的渭河南岸、湯河北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把散布在稻地里的從各村移來的上河沿、下河沿等聚落的四十來家佃戶和貧農(nóng),同官渠岸劃成一個行政村,列為第五村,屬下堡鄉(xiāng)所管。在這里,梁生寶由為自家創(chuàng)業(yè)逐漸轉變?yōu)槁暑I大家共同創(chuàng)業(yè),上演了一出波瀾壯闊的人生大戲。
柳青
俗話說,窮苦孩子早當家,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寶娃經(jīng)受了很多磨難和歷練。比如,有一年正月十二開始上工,正月十五黃昏,寶娃從財東呂老二家回稻地草棚屋過燈節(jié)。進屋他一句話也沒說,就趴在小炕沿上抱住腦袋嗚嗚直哭起來。原來財東家娃抓起一把土撒到他的碗里,財東僅僅說了孩子幾句就把飯倒在了豬食槽里。在寶娃委屈的哭聲里,梁三老漢和寶娃媽教育他,要想不受氣,就要創(chuàng)家立業(yè),自家喂牛,種自家地。寶娃接受了人生哲學的第一課后,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和銳氣比梁三老漢更大了。寶娃在田地里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暗自把長工頭當作老師傅,向他學會了所有農(nóng)活。
生活在磨煉他的同時也教育了他。在此過程中,一種樸素的階級感情和互助思想也逐漸生成。比如,給財東家干活的第三年夏天,一日晚飯后,寶娃用腰帶牽著一頭小黃牛犢,過湯河回到草棚院里。原來呂老二的大黃牛死了,怕小牛犢沒奶吃會餓死,16 歲的寶娃便自作主張?zhí)臀鍓K硬洋把牛犢買了回來。梁三老漢和寶娃媽都覺得不應該買,但寶娃不慌不忙,很自信地算賬說,熬長工的人攢多少年也不會有買一頭大牛的錢,如果等攢夠錢再去買??峙逻@輩子也創(chuàng)不起業(yè)來。梁三老漢低了頭,覺得自己遠不如這個剛出世面的小伙子靈巧。
到18 歲的時候,寶娃對莊稼活兒樣樣精通。在下堡村,他的工錢已經(jīng)達到成年人的最高數(shù)目。他做好了種莊稼的一切準備——陸續(xù)從下堡村破產(chǎn)的農(nóng)戶手里,拾便宜置買下幾樣必要的農(nóng)具。又在土圍墻里老草棚屋對面,搭起兩間稻草棚,里間盤炕自己睡,外間盤槽拴那頭已經(jīng)長大、引起許多人羨慕和嫉妒的大黃牛。梁三老漢喜歡不盡,給寶娃媽到蛤蟆灘第五年時生的閨女定了親,拿彩禮買下一個窮佃戶11 歲的閨女給寶娃做童養(yǎng)媳婦。從這時起,寶娃隨繼父姓,按“生”字輩起官名叫梁生寶。梁生寶創(chuàng)家立業(yè)的銳氣更大了。但是,他的“創(chuàng)業(yè)”并沒有成功,反而遭遇困境。頭一年他租下呂老二18 畝稻地,每畝又借下二斗大米買來油渣和皮渣肥料。他和梁三老漢破命干一年,交過地租,還過肥料欠債,剩下的被下堡村大廟里頭的保公所打發(fā)保丁裝走。一年辛苦下來,還完地租和各種欠債連口糧也沒剩下。生寶媽趴在街門外土場碌碡上放聲大哭,生寶的妹子和童養(yǎng)媳婦也跟著大聲號叫。梁生寶擰著濃黑眉,撅著嘴,多少日子一句話也沒有,誰也問不響他。又過了兩年,梁生寶被拉壯丁,梁三老漢賣了黃牛才把他贖回來。為避免再一次被拉走,就把18 畝稻地退還給呂老二,打發(fā)梁生寶鉆終南山出苦力去了。從此,一家人再也不提創(chuàng)家立業(yè)的事兒。
1949年夏天,渭河以北退下來的國民黨軍潰逃,梁生寶也回家來了。他眉飛眼笑地在蛤蟆灘和下堡村滿世間興奮地跑來跑去,高興地跳著,大聲喊著:“解放啦——”“世事成咱們的啦——”此后,梁生寶當上了民兵隊長,積極參加土地改革運動,工作干得有聲有色。不同于梁三老漢和部分村干部的單干思想,梁生寶卻很特別,對公家的號召著了迷,只要一聽說鄉(xiāng)政府叫他,摜下手里正干的活兒就跑過湯河去。梁三老漢覺得梁生寶創(chuàng)立家業(yè)的勁頭已淡漠,沒有忙著公家工作的勁頭大。梁生寶很快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工作更加積極。梁三老漢多次勸他退黨,但他根本不聽。
梁生寶自覺擔當起下河沿互助組長一職,他愈發(fā)感到了責任的重大,聽說郭縣有一種急稻子,秋天收了還來得及種小麥,夏天割了麥子能趕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麥稻兩熟,一畝地可變成二畝。他們互助組決定秋后不再種青稞。這一決定得到了黃堡區(qū)委王書記的大力支持。
1953年春,在綿綿的細雨中,梁生寶從渭河下游坐了幾百里火車來到郭縣。下車時,小街兩邊的店鋪已經(jīng)點起燈火。由于是春汛期間,北關渭河渡口暫時取消每天晚班火車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擺渡。這班火車上下來的旅客,只能在車站旅館過夜。梁生寶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一只胳膊抱著用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站在街邊靠墻搭的破席棚底下。他問過幾家旅館,住一宿都要幾角錢,睡大炕也要兩角。起身的時候,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他想走到哪里天黑了就隨便什么地方睡一夜就行,沒想到天時地勢把他擱在了這個車站上。
柳青(左一)與《創(chuàng)業(yè)史》主人公梁生寶的原型王家斌(右一)在稻田勞動
梁生寶明白帶來多少錢,要買多少稻種。他深知錢對于家鄉(xiāng)的貧農(nóng)來說有多么重要,兩戶的稻種錢還是他給墊著的,否則就根本沒可能實現(xiàn)全組換稻種的計劃。他舍不得花兩角錢去睡大炕,對自己說:“不!我哪怕就在房檐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節(jié)省下這兩角錢!”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就是享樂。
看見有人在票房的腳地睡覺,覺得自己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了,他高興地走進一家小飯鋪,要了五分錢一碗的湯面,吃了母親給他烙的饃。他取開棉襖口袋上的鎖針用嘴唇夾住,掏出一個紅布小包,很仔細地打開,又打開妹子秀蘭寫過大字的一層紙,取出那些七湊八湊起來的人民幣,揀出最破的一張五分票付了湯面錢。盡管飯鋪的堂倌和管賬先生一直嘲笑地盯著他,他毫不局促,更不顯得匆忙。他在腦子里時刻提醒自己,出門要拿穩(wěn),甭慌,免得出差錯和丟失東西。辦不好事情,會影響黨的威信!
梁生寶走出飯鋪,穿過泥濘的土街,到車站票房去歇息。這時,渭河平原的隴海沿線,小站上還沒電燈。夜間火車一過,車站和旁的地方一樣,就陷落在黑暗中。梁生寶劃著一根火柴,觀察票房的全部情況;劃第二根火柴,選定睡覺的地方;劃第三根火柴,他才把麻袋在磚墁腳地上鋪開來。頭枕著過行李的磅秤底盤,和衣睡下,底盤上襯著麻袋和他的包頭巾,他掏出那桿一巴掌長的旱煙鍋香噴噴地吸著,笑瞇瞇地說:“這好地場嘛!又雅靜,又寬敞……”
第二天一早,濃厚的烏云還在八百里秦川上空翻騰。可能還有雨,天也有些冷。他在東關一家茶鋪喝了一分錢的開水,吃了隨身帶來的饃。雨又下起來,他仰頭看看并不甚大,就把妹子秀蘭用白羊毛給他織的襪子和母親給他做的布鞋包在麻袋里頭,把棉褲褲腿卷起來,又往頭上頂一條麻袋,背上披一條麻袋,抱著行李卷兒,赤腳向白茫茫的太白山下產(chǎn)稻區(qū)出發(fā)。因為道路泥滑,他得全身使勁,保持平衡,才不至于跌跤,在雨里帶雪的春寒中,走得滿身汗。天氣涼,心中熱,他胸中燃燒著理想的烈火。直至晌午時光,走了30 里泥路,才來到鴨鴻河上的一個稻地村莊。此時,他的麻袋已經(jīng)擰過三回水了。
梁生寶買回的250 斤百日黃稻種裝在郭三車上,他自己跟車走在路上。因為要坐車又得花零錢,他不舍得。在分稻種的過程中,任老四說梁生寶只算原價、車票和運費,不算盤費不合理。梁生寶覺得自己是共產(chǎn)黨員,決不去斤斤計較這些蠅頭小利。在梁生祿把自家稻種領回去后,梁大又來要五升稻種給章村大女兒家。梁生寶很作難,多買的稻種本來已經(jīng)答應了給其他互助組。但作為本組成員,梁大家馬最強,又有車,梁生寶為了互助組的團結和發(fā)展,就非常策略地給了他三升。但當郭世富要來高價買稻種的時候,梁生寶義正辭嚴地拒絕說:“我不是稻種販子。”把稻種公道地分完后,梁生寶自家卻不夠了。母親曾勸他先把自家的舀出,他說這樣不好,要先人后己。梁三老漢也很生氣,但作為中共預備黨員,梁生寶耐心地用整黨學習會上學來的道理,說自己不是給自家創(chuàng)業(yè),要走大伙富足的道路。從分稻種中,梁生寶看到了群眾愿意多打糧食、愿意增加收入這一共同點。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獲得新的認識,感到互助合作有辦法也更有希望了。
分完稻種后,梁生寶馬上為進山割竹子做準備。為掙來確保稻麥兩熟的肥料,必須到秦嶺里頭割竹子,因為割了的竹子茬口像刀子一樣鋒利,所以被叫作“上刀山”。梁生寶明白一開始互助規(guī)模要小的道理,但村里一些困難群眾眼看要挨餓,他想:“共產(chǎn)黨員不管,誰管他們呢?”于是,他對分工進行調整,安排自己組里運掃帚的人也去割竹子,擴大一些組外群眾去運掃帚。高增福互助組垮了,妻子又去世,梁生寶讓他把孩子交給自己的母親看管,讓他帶隊去掮掃帚。于是,一些缺糧戶加入了掮掃帚的隊伍。
進山前,梁生寶先在黃堡鎮(zhèn)駐地與區(qū)供銷社簽訂1500 把掃帚的收購合同,并預支250 元人民幣,交貨后再支另外500 元。他仔細算計怎么分這250 元錢,好讓大伙買糧食、買進山的彎鐮等。馮有萬建議不借這筆錢給那些中農(nóng)戶,梁生寶教育他說,中農(nóng)是對互助組不積極,但黨的政策是團結中農(nóng),互助組不是私人合伙,“啥啥都得按黨的政策辦”。大家得知有這筆款子后,都覺得到底是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靠得住。梁生寶就借這個機會,教育村民要看到貧雇農(nóng)團結起來的力量,不要因為生活和生產(chǎn)困難而自卑。大家更加意識到了組織起來的重要性。
梁生寶去趕集買準備進山的東西,去林管站領進山證,認真檢查進山準備,如進山的用具,應帶的糧食、衣物等。他們本來要到老爺嶺割竹子,由于封山育林,只能多走40 里“猴路”到經(jīng)過大嶺的苦菜灘去。他三下五除二,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山民,小腿上打著白布綁腿,腳上厚厚的毛纏子外頭綁著麻鞋,頭上是一大堆藍布包頭巾。這個精干、敏捷、英武的小伙子帶著這支16 個人的隊伍進山了。
下堡鄉(xiāng)第五村活躍借貸會失敗的那天晚上,在月光下,這些零散的窮莊稼人包圍著梁生寶要求他領導、幫助大家走出困境?,F(xiàn)在聚集在這里的,卻已經(jīng)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工作集體了。人數(shù)雖少,但精神力量相當強大。
到了地方后,梁生寶宣布:“鄉(xiāng)親們!有萬、大海和我商量了一下,咱們這樣鬧騰,大伙看怎樣?有義、老四叔和我,俺們先到北磨石岔去,給咱盤鍋頭。有萬領著郭鎖、生茂、鐵鎖王三和拴拴,在離磨石岔五里的地方,給咱砍椽。店主家說來,那里可有一片好楊樹林子哩。其余的七個人,我就不提名字哩,都跟咱的紅臉大海老哥,去割繕棚的茅草。大伙看對不對?”他們在北磨石岔四堵石頭壘的矮墻中間,盤好了鍋頭、煙洞,把矮墻里面的枯枝敗葉、石塊和塵土都打掃干凈。滿身灰塵的梁生寶,堅持用樹干和杜梨枝綁好一個大床架,把茅草墊在上面,讓大伙睡著暖和一點。因為一切都順利、和諧,他異常興奮,掏出一巴掌長的短煙鍋,相當神氣地吸著旱煙,很滿意地觀賞這北磨石岔的景致。梁生寶帶著主人的神氣,對兩位上輩莊稼人,口氣很大地說:“你們看!這個地點真好吧?派百把人進來,也能容下哩吧?”梁生寶看見大伙逐漸產(chǎn)生自覺的集體觀念和互幫互助的主動精神,他心中滿意極了,對大伙兒的力量充滿了信任。
盡管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安全工作也抓得很緊,但是拴拴還是被舊竹茬傷了腳。梁生寶的心在撲簌簌地顫抖著,他按照黃堡區(qū)衛(wèi)生所護士的指點,用藥棉蘸酒精,洗凈創(chuàng)口周圍腳板上的死肉皮,把消炎粉倒在已經(jīng)疊好的四方塊紗布上。包扎好后,他背這個約有190 斤、既笨又重的老實人拴拴下坡?!澳惴判酿B(yǎng)傷!拴叔!”梁生寶慷慨地說,“你不能上嶺的這些日子,我割的算你的!”梁生寶背著拴拴,兩手向后抱住拴拴向上彎起來的小腿,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他的腦子里出現(xiàn)了直杠王老二瞎著眼睛的頑固模樣。他把幫助這個軟弱鄰居,當做自己理所當然的義務。梁生寶的這一舉動,感動得好心人馮有義瞪起眼睛看他。
農(nóng)歷四月初,梁生寶他們回來了。這次收益驚人,勞動互助所顯示出的優(yōu)越性引起貧困莊稼人的很大興趣??墒?,生祿和拴拴兩家決定退出互助組,新的問題又擺到了梁生寶眼前。
在互助工作中,梁生寶也曾有過迷惑,想在上、下河沿挑選幾戶人家,搞好重點互助組,而且先不要王瞎子這樣的頑固落后農(nóng)戶參加。區(qū)委王書記嚴肅指出:“如果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不愿帶動自己周圍的群眾,大伙都到別處挑選自己的群眾,那怎么能弄成呢?……我們絕不能逃避負擔。”
柳青著:《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 上卷
柳青在《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上卷樣書上的部分修改
梁生寶在黨的教育下,覺悟不斷提高。一些中農(nóng)不愿參加互助組,而貧農(nóng)又想依靠中農(nóng)的車、馬等工具便于開展生產(chǎn)。梁生寶分析說,黨的政策是依靠貧農(nóng)、團結中農(nóng),如果沒有中農(nóng)的生產(chǎn)工具、車、馬就不能增產(chǎn)那不變成依靠中農(nóng)了嗎?貧農(nóng)才是咱黨在鄉(xiāng)下依靠的階級。他提醒自己,要堅決依靠貧農(nóng)。割竹子回來,梁生寶知道兩戶退組后平淡地說:“要是我心里沒底,那我慌!我心里有底,我慌啥?”任老四、郭鎖和馮有義也有所動搖。如果這三戶再退出,互助組就只剩三戶了。他對有萬和歡喜說:“三戶就三戶!三戶也要實行計劃!……咱三個千萬不敢松勁。咱不松勁,他老四、有義和郭鎖幾個,還許能跟上來哩;咱一松勁,他幾個就更動搖了?!?/p>
工作中,梁生寶善于不斷總結經(jīng)驗,十分注重工作方法。當梁三老漢拿郭振山做例子時,他覺得不能隨意評論村里的另一個黨員,就不再辯論了。他要求自己,入黨決不辱沒黨的名譽。他教育馮有萬工作要沉穩(wěn)。當高增福來匯報王瞎子的情況時,梁生寶教育高增福不和他計較:“還怪咱的工作做得不夠。咱得狠下勁兒做工作,把互助合作辦好!咱的真正負擔是人民里頭的落后思想和少數(shù)落后分子。咱除了教育,咱對他們沒一點旁的辦法?!绷荷鷮殗烂C地對拴拴說:“入組自愿,出組自由。你告訴你爸:二回要回互助組來的時候,說話!你就說:不管他怎樣不覺悟,俺們不計較他。好賴是咱貧雇農(nóng)里頭的人嘛?!贝蠹叶俭@訝組長說出這樣的話,竟能這樣嚴格地按黨的政策辦事。隨后通過做工作,任老四說:“好!任老四要跟你跳一回!”這時高增福站起來:“我入你們這互助組來了!收我,也要入!不收我,也要入!一句話:非入不結!”在白占魁想入互助組的問題上,梁生寶想:“不敢收你白占魁,還想改造全社會嗎?收!堅決收!”他和改霞說:“他要入嘛!有啥理由不收他哩!他的出身是在舊社會賣過兵的,他的成分可又是貧農(nóng)?!?/p>
梁生寶、馮有萬和任志光三人,經(jīng)過在渭原縣互助合作訓練班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了認識。他們互助組的工作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本區(qū)第一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要創(chuàng)辦,區(qū)委會把材料寫給縣委,縣委經(jīng)過討論確定讓梁生寶當社長。他們三人從縣上回到蛤蟆灘的第三天,燈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的新名詞,就在湯河流域幾百個大小村莊里風快地傳開了。燈塔農(nóng)業(yè)社成立,開始18 戶,添到22 戶,添到25 戶,最后28 戶入了社。燈塔社一隊是在下河沿,二隊是在上河沿。
入社后,首先要解決的是牲口合槽問題。燈塔農(nóng)業(yè)社副主任高增福拆掉自己的草棚屋來添補修建飼養(yǎng)室不足的物料,飼養(yǎng)室在男女社員熱情勞動下三五天就完工了。梁生祿牽著馬送來;梁三老漢很愉快地牽著老白馬送來。大家把牲口都送來后,梁生寶感到責任重大,當晚就陪著飼養(yǎng)員在飼養(yǎng)室睡覺。梁三老漢要去喂牲口,梁生寶不同意:“我當社主任,你當飼養(yǎng)員不合適。咱這是社會主義,不是合伙做買賣?!彼€對梁三老漢說:“你對喂牲口有經(jīng)驗、細心。好嘛!你常去幫助飼養(yǎng)員嘛。人家誰也得說好。爹,你注意啊,給牲口喂料的時候,你甭動手。人家飼養(yǎng)員知道哪個牲口喂多少?!睘榱损B(yǎng)好牲口,他主持定規(guī)程:春秋兩季三天兩天起一次糞,夏季要見天起一次糞,以解決飼養(yǎng)室氣味大的問題。
梁生寶還時時體現(xiàn)出有情有義的人格魅力。任老三臨去世前,把11 歲的兒子歡喜托付給了梁生寶,為的是讓孩子學習他的人品。歡喜13 歲念完四年級家里就不想讓他上學了,梁生寶去做工作讓他繼續(xù)念書。有的干部說梁三老漢不像貧雇農(nóng),忘恩負義沒良心。梁生寶說梁三老漢拿到土地證跪下給毛主席磕頭,怎么能說他忘恩負義沒良心!如果沒有爹收留自己,自己能不能活下來都不好說。誰說爹不好也不行!王瞎子常常叫兒子戒備梁生寶,但在為王瞎子辦喪事時,梁生寶勸歡喜不要斗氣,要把這當作燈塔社的葬事。掘墓人任意亂丟土,作為社主任梁生寶自己跳下墓坑去,他覺得要是踩不實土,頭一場暴雨就陷一個坑,人家會笑說:“這就是農(nóng)業(yè)社埋的人!”大年初一,工作再忙,他也會按照鄉(xiāng)俗去給梁大老漢拜年。
這一年,在換稻種后,八戶組員里頭有五戶年年吃借貸糧的人家都解決了困難,在統(tǒng)購統(tǒng)銷中全組自報向國家出售余糧50 石,合12000 斤。
當任老四說:“我知道你心大膽大。你是好漢!”梁生寶深深知道,是黨的政策,是各級黨委,特別是縣委、區(qū)委、鄉(xiāng)黨支部的正確領導,給了自己無窮的力量,于是就激動地大聲嚷起來:“整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在我背后哩!我梁生寶有啥了不起?”
正月初六,梁生寶和官渠岸互助聯(lián)組長郭振山一同進城參加一年一度的全縣互助合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在會上,他提出燈塔社在1954年冬天擴社,向所有積極要求入社的貧農(nóng)和生產(chǎn)、生活有困難的中農(nóng)開門;到1955年冬天,要爭取上、下河沿的47 家農(nóng)戶全都能入社。三年實現(xiàn)合作化!同時,他對郭振山要求官渠岸互助聯(lián)組在夏收以后提前辦社表示熱烈的支持。梁生寶表示要同郭振山團結起來,并肩前進。他希望他們這個九十九戶的行政村,同一年成為湯河上頭一個合作化村,并且最好是能夠辦成一個聯(lián)社。
梁生寶第一個戀人是官渠岸的徐改霞。改霞爹活著的時候給她定了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貫徹婚姻法,才解除了婚約。她在萬人大會上講話出了名,人也漂亮。21 歲的她進入小學學習,并擔任著小學團支部委員。在土改那年,他倆接觸多,一同到縣城參加過青年積極分子代表會議,兩人單獨說過話,互有好感。后來,經(jīng)常同其他村干部和積極分子一塊過湯河到鄉(xiāng)政府開會,改霞喜歡接近梁生寶,開會的時候挨近他坐,走在路上也總在他旁邊。有一天黑夜,湯河漲水拆了板橋,過河時她把一只柔軟的手塞到梁生寶被農(nóng)具磨硬的手掌里。那時候,改霞還沒解除婚約,梁生寶的童養(yǎng)媳婦也還活著。在下堡鄉(xiāng)黨支書盧明昌隱隱約約暗示過梁生寶后,他就以一種生硬的方式避免和改霞接觸。等改霞解除婚約、梁生寶的童養(yǎng)媳婦去世后,改霞看出梁生寶一見她就臉紅,是對她也懷著念頭。她憧憬著同梁生寶在一個和諧的家庭共同創(chuàng)造蛤蟆灘的新生活。有一次,改霞把一只小手,放在梁生寶穿“雁塔牌”白布衫的袖子上,輕輕地說:“你還生我的氣嗎?那一回在黃堡橋頭上,你太給人難堪了,我才不是……”在這時,梁生寶似乎想伸開強有力的臂膀,把改霞摟在懷中,但他沒有這樣做,共產(chǎn)黨員的理智,顯然在他身上克制了人類每每容易放縱感情的弱點。“我這陣沒空兒思量咱倆的事,你要是真……那就等秋后我消停了再……好嗎?改霞?就這樣吧!”
代表主任郭振山勸徐改霞安心學習,要推薦她去西安當工人。這時改霞不得不重新考慮,她并不是對工廠完全沒興趣,覺得對她個人來說,也許這是更有意義、更理想、更有出息的前途;對黨和國家的需要來說,是義不容辭的工作。梁生寶也覺得改霞應該去工廠,為國家的工業(yè)建設出力。
就這樣,改霞走了。梁生寶后悔了一陣,隨后又被互助組的各種傷腦筋的事務岔開去了。
當馮有萬與家人都勸他和改霞盡快確定戀愛關系的時候,他擔心自己威信不夠,為了能夠辦好黨交給的事業(yè),必須盡力提高自己在群眾中的威信,使群眾跟著他走的時候心里踏實,所以并不太熱心婚事。改霞走后,馮有萬要另給他找對象,他說一年不考慮戀愛問題,怕分心“耽擱了互助組的事,鬧不成豐產(chǎn),咱丟臉事小,黨的影響弄壞了,旁人以后也難鬧”。
后來,有人給他介紹25 歲的峪口區(qū)竹園村女青年團員劉淑良。劉淑良原來結婚的對象是竇堡區(qū)范村的范洪信,可是人家嫌她沒文墨。劉淑良是個強性子的人,早就想離婚,但婆婆舍不得她就又拖扯了好幾年。因為梁生寶正在忙建社的事情,劉淑良兩次來村里,梁生寶都沒去見她。直到年前,兩人才正式見了面。
在全縣互助合作積極分子代表會議上,梁生寶又一次見到了劉淑良,只見她剪了頭發(fā),上身穿藍、下身穿黑,豐滿的胸前戴著互助合作代表的紅布條。這時的劉淑良已經(jīng)在竹園村當了互助組長。她落落大方、談笑自如,開口笑問:“梁生寶同志,你來得早?”梁生寶就更不好意思了,人家主動到蛤蟆灘去和他見面,而他卻怠慢了她。穩(wěn)重老成的劉淑良這回給他的好感,比起頭一回見面更明顯、更強烈。梁生寶有心趁著這回在城里開會,解決他的婚姻問題。在進城第四天中午休息的時間,梁生寶就大模大樣地到女干部和女代表住的院里去找劉淑良。他望著大方的劉淑良,覺得她真美,連手和腳都是美的,不僅和她的高身材相調和,而更主要的是和她的內心也相調和著。劉淑良注意地看著梁生寶,他的表情是誠懇的,眼光里也沒一點說謊的神色。明大理、識大體的她相信,梁生寶是真心實意的。兩人各自談了自己的工作,她立刻感覺到和他在精神上比剛才更加近了一些。梁生寶很靦腆地問:“我看咱這事情,你要是沒意見了,咱就簡簡單單……”劉淑良站起來,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說:“那么還敲鑼、打鼓、坐轎呀?”他們兩人就這樣確定了戀愛關系。
就在梁生寶的工作逐步理順并且收獲了愛情的時候,更大的難題又擺在了面前。在其帶領大伙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很多新問題又將接踵而至……
共產(chǎn)黨員梁生寶作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人物畫廊中的經(jīng)典形象,在今天依然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梁生寶的成長之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在今天依然給人以莫大啟迪。
注釋:
[1]《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1961年初版;《創(chuàng)業(yè)史》第二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