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州 劉小靜 葉 峰 李曉青
1.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陜西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急診科,陜西西安 710061
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表現(xiàn)為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大量肝細胞壞死,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發(fā)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1]。大量研究表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RAS)不僅能夠維持血壓和體液平衡,還能夠調(diào)節(jié)炎癥、凋亡和纖維化等病理過程,與各種肝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2-3]。RAS 阻斷劑的應用可為肝臟疾病的治療提供新思路,但目前關于其在肝衰竭中的研究報道甚少。本研究通過D-氨基半乳糖(DGalN)/脂多糖(LPS)聯(lián)合腹腔注射誘導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采用纈沙坦進行干預,探討纈沙坦對急性肝衰竭的保護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購買180~200 g 的清潔級雄性SD 大鼠60 只,遼寧長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合格證號:2107262001001 67346;生產(chǎn)許可證號:(遼)SCXK2020-0001。飼養(yǎng)及實驗過程嚴格遵守實驗動物倫理相關規(guī)定。所有實驗動物于20~25℃室溫飼養(yǎng)1 周后進行實驗,實驗前禁食12 h。
D-GalN(貨號:G0500)與LPS(貨號:L2630)購自美國Sigma-Aldrich 公司。纈沙坦(貨號:V129241)購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貨號:E-EL-R1430c)、血管緊張素1-7(Ang 1-7,貨號:E-EL-R1138c)、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貨號:E-EL-R2856c)、白細胞介素-6(IL-6,貨號:EEL-R0015c)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CD68 抗體(貨號:22225-1-AP),抗髓過氧化物酶(MPO)抗體(貨號:28058-1-AP)均購自武漢三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NA 提取試劑(貨號:252250AX)、熒光定量PCR 試劑盒(貨號:ET105-01)均購自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CHOP(貨號:15204-1-AP)、GRP78(貨號:11587-1-AP)一抗均購自上海艾博抗貿(mào)易有限公司,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二抗(貨號:BA1051)購自武漢三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實驗動物分為正常對照組、肝衰竭組、纈沙坦組,每組各20 只。纈沙坦組腹腔注射纈沙坦(25 mg/kg),30 min 后腹腔注射D-GalN(0.8 g/kg)/LPS(20 μg/kg);肝衰竭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30 min 后腹腔注射D-GalN(0.8 g/kg)/LPS(20 μg/kg);正常對照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30 min后再次注射等量生理鹽水。造模10 h 后每組隨機取10 只大鼠統(tǒng)一處死,采血并分離血清,同時留取肝臟組織,凍存?zhèn)錂z。繼續(xù)觀察剩余大鼠并記錄其存活時間。
1.4.1 生化指標及炎癥因子的檢測 采用生化分析儀(Rayto,Chemray 240)檢測大鼠血清中的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水平。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大鼠血清或肝組織中TNF-α、IL-6、AngⅡ、Ang 1-7水平。
1.4.2 HE 染色 留取肝臟組織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按常規(guī)步驟進行石蠟包埋、切片、HE 染色,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肝臟病理變化。
1.4.3 免疫組化檢測炎癥細胞浸潤 取石蠟包埋的大鼠肝臟標本,按常規(guī)步驟,經(jīng)切片脫蠟、抗原修復、封閉、加MPO(1∶100 稀釋)或CD68(1∶100 稀釋)一抗、二抗(1∶10 000 稀釋)、顯色、蘇木精復染、脫水、封片等步驟,最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采集圖像,藍色為細胞核,棕褐色為目標蛋白。
1.4.4 熒光定量PCR 檢測 采用Trizol 法提取肝臟組織的總RNA,逆轉(zhuǎn)錄成cDNA,應用ABI 7500 熒光定量PCR 儀(型號:QuantStudio 6)進行反應,反應體系為cDNA 4 μ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qPCR 預混液10 μL、超純水5.2 μL。反應條件為50℃2 min,95℃10 min,95℃30 s,60℃30 s,40 循環(huán),以2-△△Ct進行分析。β-actin 正向引物為5’-CACGATGGAGGGGCCGGACTCATC-3’,反向引物為5’-TAAAGACCTCTATGCCAACACAGT-3’,擴增條帶為240 bp。GRP78正向引物為5’-ACGACCCCTGACAAAAGACA-3’,反向引物為5’-GTCAGGCGGTTTTGGTCATT-3’,擴增條帶為195 bp。CHOP 正向引物為5’-CCCCAGGAAACGAAGAGGAA-3’,反向引物為5’-CGCACTGACCACTCTGTTTC-3’,擴增條帶為210 bp。
1.4.5 Western blot 蛋白印跡分析 每組隨機選取5 只處死大鼠留取的肝臟組織標本,按常規(guī)步驟提取總蛋白、測定蛋白濃度,后進行SDS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經(jīng)轉(zhuǎn)膜、封閉、孵育一抗(1∶2000 稀釋)、二抗(1∶20 000 稀釋)等步驟,最后用ECL 液顯色檢測蛋白信號,用Band Scan 圖像分析軟件分析各陽性條帶的積分灰度值,分別計算GRP78、CHOP 與內(nèi)參β-actin 的灰度值之比作為其蛋白相對含量值。
采用SPSS 20.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比較采用LSD-t 檢驗,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肝衰竭組在28 h 內(nèi)全部死亡,正常對照組無死亡,纈沙坦組72 h 的存活率高于肝衰竭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圖1。
圖1 三組生存曲線比較(n=10)
肝衰竭組血清和肝臟組織的AngⅡ、AngⅡ/Ang 1-7比值均高于正常對照組,血清中Ang 1-7 高于正常對照組,肝臟組織中Ang 1-7 低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纈沙坦組大鼠血清和肝臟組織的AngⅡ、AngⅡ/Ang 1-7 比值均低于肝衰竭組,Ang 1-7 均高于肝衰竭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見圖2。
圖2 三組AngⅡ、Ang 1-7、AngⅡ/Ang 1-7 比值的比較(n=10)
肝衰竭組血清ALT、AST、TNF-α、IL-6 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纈沙坦組血清ALT、AST、TNF-α、IL-6 水平均低于肝衰竭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見圖3。
圖3 三組血清生化指標及炎癥因子的比較(n=10)
HE 染色結(jié)果顯示,正常對照組肝臟組織小葉結(jié)構(gòu)清晰,肝細胞圍繞中央靜脈呈放射狀排列;肝衰竭組肝臟組織部分肝小葉結(jié)構(gòu)紊亂,肝細胞變性壞死嚴重,纈沙坦組肝臟組織肝細胞變性壞死較肝衰竭組減少,見圖4A(封三)。免疫組化結(jié)果顯示,纈沙坦組肝組織匯管區(qū)MPO 和CD68 陽性的炎癥細胞較肝衰竭組減少,見圖4B、C(封三)。
圖4 三組肝臟組織病理染色
肝衰竭組肝臟組織中GRP78、CHOP 的mRNA 及蛋白表達水平均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纈沙坦組肝臟組織中GRP78、CHOP 的mRNA 及蛋白表達水平均低于肝衰竭組,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1)。見圖5。
圖5 三組肝臟組織GRP78、CHOP 表達水平比較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RAS 與肝炎、肝硬化等各種肝臟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4-5]。目前認為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AngⅡ-血管緊張素Ⅱ1 型受體(ACE-AngⅡ-AT1R)軸是RAS 的主要功能軸,而AngⅡ是其中的核心分子,可以通過特異性結(jié)合AT1R 發(fā)揮促炎癥、促纖維化效應[6-10]。同時,在體內(nèi)AngⅡ也能夠被ACE2 裂解成Ang 1-7,后者可以與Mas 受體結(jié)合發(fā)揮抗炎、抗纖維化作用[11-12]。研究表明,AngⅡ能夠刺激巨噬細胞分泌IL-6、TNF-α,其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炎癥因子[13-16]。而IL-6、TNF-α 則是肝損傷中重要的促炎性細胞因子,能夠誘導肝細胞凋亡及壞死,加重肝臟炎癥[17-19]。AT1R 阻斷劑(ARB)可以從受體水平選擇性阻斷AngⅡ與AT1R 結(jié)合,從而拮抗AngⅡ的生物學效應。目前關于ARB 在肝纖維化、肝硬化中的應用研究較多,但其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報道甚少[2-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急性肝衰竭病理狀態(tài)下,血清及肝組織中的AngⅡ及AngⅡ/Ang 1-7 水平均明顯升高,提示存在ACE-AngⅡ-AT1R 軸的激活。而纈沙坦干預后,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損傷明顯減輕,TNF-α、IL-6等細胞因子水平低于肝衰竭組,肝臟組織中肝細胞壞死及炎癥細胞浸潤明顯減輕。以上實驗結(jié)果表明,急性肝衰竭時存在RAS 的激活,纈沙坦能夠通過阻斷RAS 發(fā)揮抗炎效應,對急性肝衰竭具有保護作用。
然而對于纈沙坦抗炎作用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與多種肝臟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衰竭等密切相關[20-24]。適度的ERS 有利于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持續(xù)或過度的ERS 則會影響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結(jié)構(gòu)或功能,激活下游相關的信號通路,繼而誘導炎癥、凋亡,最終導致臟器的損傷[25]。有研究表明,AngⅡ與AT1R 結(jié)合可以激活腎臟細胞的ERS 促進其凋亡,而ARB 可以通過抑制ERS 對糖尿病大鼠發(fā)揮腎臟保護作用,因此推測在肝衰竭中同樣存在這種現(xiàn)象[26]。實驗結(jié)果顯示,急性肝衰竭大鼠肝臟中ERS 標志分子GRP78、CHOP 水平明顯升高,提示存在過度的ERS,這與既往的研究報道一致[27]。而纈沙坦干預后肝衰竭大鼠肝臟組織中GRP78、CHOP 的表達水平明顯下調(diào),提示ERS 激活水平的下降。因此本研究提示,在急性肝衰竭時,纈沙坦可能通過阻斷RAS抑制肝臟內(nèi)的ERS 水平,進而抑制ERS 下游相關的炎癥通路,減輕細胞因子風暴,最終發(fā)揮抗炎保肝作用,但其具體作用機制仍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纈沙坦可能通過阻斷RAS,能夠?qū)毙愿嗡ソ弋a(chǎn)生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肝臟的ERS 水平有關,阻斷RAS 可能為急性肝衰竭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