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琰君,韓雪晶,唐紅霞,陳俊萌,賈克剛
(1.杭州市余杭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浙江 杭州 211121;2.天津醫(yī)科大學心血管病臨床學院 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檢驗科,天津 300457;3.河北北方學院醫(yī)學檢驗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目前,臨床實驗一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水平。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一些新型的檢測儀器,如核磁共振儀等逐步應用于臨床,為同時測定包括血脂在內(nèi)的一系列生物分子和代謝產(chǎn)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核磁共振儀的原理是通過核磁共振波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分析不同脂質(zhì)甲基的特定振幅,從而得出血脂譜水平。NMR將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按粒徑分為6個亞組分(LDL1~LDL6),其粒徑分別為22.2~23.0、21.3~22.1、20.6~21.2、19.8~20.5、19.1~19.7、18.3~19.0 nm,密度分別為1.019 ~1.031、1.032~1.034、1.035~1.037、1.038~1.040、1.041~1.044、1.045~1.060 g/mL[1]。NMR可測定6個LDL亞組分的膽固醇水平(以LDL1-C~LDL6-C表示)和顆粒濃度(以LDL1-P~LDL6-P表示)[2]。目前,臨床一般通過采用酶法檢測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sd-LDL-C)水平來反映密度為1.044~1.063 g/m3、粒徑為22.0~25.5 nm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and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水平[3]。關于酶法與NMR檢測sd-LDL-C及血脂4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相關性尚未見報道。為此,本研究擬探討NMR與生化檢測方法(生化分析儀)檢測sd-LDL-C及血脂4項的相關性,并對LDL-C與低密度脂蛋白顆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LDL-P)不一致患者的sd-LDL-C水平進行分析。
選擇2019年8—9月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yī)院門診患者54例,其中男28例、女26例,年齡(59.1±10.6)歲。54例患者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34例,其中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血壓30例,有抽煙史13例,有飲酒史4例。
分別用肝素抗凝管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K2,EDTA-K2)抗凝管采集所有研究對象靜脈血7 mL,EDTA-K2抗凝血樣本(2 mL)1 700×g離心13 min,4 h內(nèi)分離血漿,取400 μL,-80 ℃凍存,統(tǒng)一采用AvanceⅢ IVDr核磁共振波譜儀(美國Bruker公司)及配套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檢測LDL的顆粒大小和濃度。肝素抗凝血樣本(5 mL)2 821×g離心5 min,分離血清,采用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檢測sd-LDL-C、TC、TG、HDL-C和LDL-C水平,sd-LDL-C試劑盒(酶法)購自北京九強公司,LDL-C試劑盒(選擇保護法)、HDL-C試劑盒(抗體阻礙法)、TC試劑盒(酶法)和TG試劑盒(酶法)均購自日本和光公司,檢測儀器為LABOSPECT 008A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樣本采集過程嚴格參照我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T 225—2016中的規(guī)定?;颊週DL-C水平盡可能分散并覆蓋高、中、低濃度范圍,高值、中值、低值分別占20%、20%、40%。
采用SPSS 22.0和Excel 2007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呈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呈非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據(jù)以中位數(shù)(M)[四分位數(shù)(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秩和檢驗。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評估2種方法的相關性。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與NMR檢測sd-LDL-C、LDL-C、HDL-C、TG、TC的回歸方程分別為:Y=0.457X+5.893(r2=0.640,P=0.000),Y=0.719X+21.656(r2=0.827,P=0.000),Y=0.800X+13.552(r2=0.875,P=0.000),Y=0.947X-6.217(r2=0.996,P=0.000),Y=0.961X+20.726(r2=0.928,P=0.000)。
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檢測sd-LDL-C水平與NMR檢測LDL5-C、LDL4-C+LDL5-C+LDL6-C、LDL5-C+LDL6-C、LDL6-C水平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326、0.341、0.352、0.800,P<0.05),與NMR檢測LDL1-C、LDL2-C、LDL3-C、LDL4-C水平無相關性(r值分別為0.199、0.093、0.100、0.209,P>0.05)。
NMR檢測sd-LDL-C、LDL-C、HDL-C、TC水平與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而TG水平2種檢測方法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與NMR血脂檢測結果的比較 mg/L
根據(jù)NMR的LDL-C和LDL-P檢測結果分別對54例樣本進行排序,并計算其百分位數(shù)。將LDL-C百分位數(shù)≥LDL-P百分位數(shù)的患者列為A組,LDL-C百分位數(shù) 表2 LDL-C與LDL-P不一致患者sd-LDL-C水平的比較mg/L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發(fā)病與性別、年齡、血壓、血糖等因素有關。在諸多危險因素中,膽固醇是CHD的核心致病性危險因素,因此降低膽固醇是CHD的首要治療靶標。由于LDL的異質(zhì)性,檢測LDL-C無法有效評估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膽固醇顆粒含量。sd-LDL-C可以有效反映LDL顆粒的異質(zhì)性,sd-LDL-C濃度越高,致動脈粥樣硬化能力越強[3]。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ECP)和美國內(nèi)分泌協(xié)會已將sd-LDL-C納入主要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中的附加危險因素,證據(jù)等級為D[4-5]。 酶法檢測sd-LDL-C結果與超速離心法具有良好的相關性[6],重復性較好,適用于大批量檢測。酶法可在生化分析儀上檢測密度為1.044~1.063 g/mL的sd-LDL-C[7]。NMR支持同時測定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苯類、維生素、藥物、化妝品在內(nèi)的多種分析物,為分析一系列生物分子和代謝產(chǎn)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NMR的原理是通過分析原子在磁場中共振特征的不同來定量檢測分子。目前,NMR被已應用于多種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癥、癌癥、糖尿病、炎癥及冠心病等外周血生物標志物的檢測[8]。由于傳統(tǒng)的血脂項目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的關系不明確,因此需要通過檢測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IDL)、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顆粒直徑及其亞組分的濃度,更全面地分析血脂與冠狀動脈狹窄的關系,而NMR可為相關血脂項目的檢測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往由于NMR需要特殊的算法,因此校準和驗證問題一直是臨床關注的焦點。有研究結果顯示,當遵循標準化的核磁共振測量協(xié)議時,實驗室之間的結果具有良好的重現(xiàn)性[9]。由于只有化學位移處于(0.7~0.9)×10-6的脂質(zhì)區(qū)域,并且包含甲基信號的物質(zhì)才可能對脂蛋白分析產(chǎn)生干擾,因此NMR不受如濁度等常見干擾因素的影響[10]。雖然NMR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但其檢測儀器價格昂貴,目前尚難以在臨床推廣。 本研究結果顯示,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與NMR檢測血脂項目的r2值由高到低依次為TG(0.996)、TC(0.928)、HDL-C(0.875)、LDL-C(0.827)、sd-LDL-C(0.640)。導致r2值不同的原因可能為: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一般直接采用酶法檢測血清TG、TC水平,檢測HDL-C、LDL-C和sd-LDL-C時需先除去其他類型的脂質(zhì),然后使用酶法檢測相應脂蛋白的膽固醇水平;NMR直接通過脂蛋白的共振特征來檢測其含量,準確程度較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高,因此2種檢測方法檢測不同脂蛋白結果的相關性會出現(xiàn)差異。OTVOS等[11]比對了NMR與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的血脂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VLDL-TG、LDL-C、HDL-C項目2種方法的r值分別為0.98、0.91、0.93。JEYARAJAH等[12]的研究結果顯示,VLDL-TG、HDL-C項目NMR與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的r值分別為0.978、0.959。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11-12]基本一致。本研究還分析了LDL亞組分膽固醇水平與酶法檢測的sd-LDL-C水平的相關性,結果顯示LDL6-C與sd-LDL-C呈正相關(r=0.800,P<0.05),但相關性不高。原因可能為:首先,酶法檢測的sd-LDL-C是密度為1.044~1.063 g/m3,粒徑為22.0~25.5 nm的LDL[2];NMR檢測的LDL6-C對應的是密度為1.044~1.060 g/m3,粒徑為18.3~19.1 nm的LDL[1];2種檢測方法檢測的LDL密度基本一致,但粒徑有差異。其次,酶法檢測sd-LDL-C需先除去其他脂質(zhì),然后再檢測相應的膽固醇水平,具有一定的模糊性;NMR直接通過相應脂蛋白的共振特征來檢測其水平,準確程度高于酶法。本研究結果顯示,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與NMR檢測sd-LDL-C的回歸方程為Y=0.457X+5.893(r2=0.640,P=0.000)。脂蛋白顆粒的膽固醇含量在不同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并且通常取決于患者的代謝狀態(tài)[13]。因此,LDL-C水平與NMR檢測LDL-P的結果常不一致[14]。本研究根據(jù)NMR的LDL-C和LDL-P檢測結果分別計算54例患者各指標的百分位數(shù)。LDL-C百分位數(shù)≥LDL-P百分位數(shù)的患者LDL6-C、sd-LDL-C、LDL6-P水平均高于LDL-C百分位數(shù) 本研究尚有局限之處。首先,由于NMR對基質(zhì)中的劇烈變化較為敏感,離子強度和pH值的改變均會對脂質(zhì)信號的化學位移產(chǎn)生影響。因此,需在采血后4 h內(nèi)完成檢測。若實驗室無檢測條件,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分離血漿,冷凍保存后送檢[19]。本實驗室將EDTA-K2抗凝血樣本在4 h內(nèi)離心并分離血漿,-80 ℃保存后統(tǒng)一送檢。在血漿樣本的保存及運輸過程中不能排除樣本凍融情況,因此可能會對NMR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其次,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偏小,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后續(xù)還將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NMR與傳統(tǒng)生化檢測方法的血脂檢測結果有一定相關性。LDL-P與LDL-C水平不一致患者的sd-LDL-C水平有一定差異。目前,國內(nèi)外仍將LDL-C作為臨床降脂治療的靶標,但僅測定LDL-C不能很好地預測LDL-P與LDL-C不一致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此類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往往會被低估,而檢測LDL-P、sd-LDL-C水平可有效反映此類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有助于指導臨床用藥。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