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梅,馬翠麗,焦玉珍,黃榮春,徐恒戩
(1.山東理工大學醫(yī)院衛(wèi)生科,山東 淄博 255000;2.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校醫(yī)院,山東 青島 266109;3.山東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淄博 255000)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呈普遍上升趨勢,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續(xù)上升,死因構成比一直居于居民總死亡的第1 位。高血壓是我國心血管病最主要、普遍存在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常和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合并存在而出現(xiàn)危險因素聚集,使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進一步增加[1]。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及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存在密切聯(lián)系[2,3]。長期以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和人群血壓水平呈上升趨勢[4],防治高血壓對預防心血管病至關重要。高校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長期從事腦力勞動,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身體健康。既往關于高校教師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的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情況,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于2019 年4 月~11 月選取山東2 所高校正在從事或退休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40~75歲一線教師為研究對象,排除惡性腫瘤、嚴重肝臟疾病、嚴重營養(yǎng)不良及各種原因引起的繼發(fā)性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和糖尿病患者,共4525 人納入研究。
1.2 方法①體格檢查:對研究對象進行健康檢查,詢問既往患病情況、用藥情況等,按照常規(guī)標準方法測量身高、體重、血壓。血壓測量使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靜坐5 分鐘后測量坐位右上臂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連續(xù)測量3 次,取平均值。身高體重測量采用超聲波身高體重測量儀。②血液指標測定:使用BECKMAN AU680 型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
1.3 診斷標準 ①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 或已確診為高血壓正在服用降壓藥者。正常高值血壓:未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20~139 mmHg 和(或)舒張壓80~89 mmHg;正常血壓:未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收縮壓<120 mmHg 和舒張壓<80 mmHg[4]。鑒于血壓水平130~139/85~89 mmHg 與120~129/80~84 mmHg 進展為高血壓的風險和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存在差異,參考2008 年Egan 等血壓分級方法[5]將正常高值血壓劃分為1 級高血壓前期和2 級高血壓前期,將血壓水平120~129/80~84 mmHg 定義為1 級高血壓前期,血壓水平130~139/85~89 mmHg 定義為2 級高血壓前期。②肥胖:根據(jù)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對我國成人超重肥胖分類標準,體重指數(shù)(BMI)≥28.0 kg/m2為肥胖。③血脂異常:TC≥6.2 mmol/L、LDL-C≥4.1 mmol/L、TG≥2.3 mmol/L、HDL-C<1.0 mmol/L,具備一項或一項以上者為血脂異常[6]。④糖尿病:FPG≥7.0 mmol/L或已確診為糖尿病并治療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檢出率及聚集情況以[%(95%CI)]表示,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及其聚集的相關性。檢驗標準α=0.05。
2.1 中老年高校教師人群血壓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患病情況 研究對象男性2527 名,女性1998名,年齡范圍40~75 歲,平均年齡(54.14±9.05)歲。男性正常血壓、1 級高血壓前期檢出率低于女性,2級高血壓前期、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合并1 個、≥2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均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中老年高校教師人群血壓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患病情況[n(%)]
2.2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比較 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男性BMI、TG、FPG 水平和女性BMI、TC、LDL-C、TG、FPG 水平升高,男性女性HDL-C 水平降低。與正常血壓人群相比,男性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BMI 水平升高,2 級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人群BMI、TG、FPG 水平升高,高血壓人群HDL-C 水平降低(P<0.05);女性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BMI、TG、FPG 水平升高,2 級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人群BMI、TC、LDL-C、TG、FPG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低(P<0.05)。與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相比,男性2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BMI、FPG 水平明顯升高,高血壓人群BMI、TG、FPG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低(P<0.05);女性2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TC、LDL-C、TG 水平升高,高血壓人群BMI、TC、LDL-C、TG、FPG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低(P<0.05)。與2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相比,男性女性高血壓人群BMI、TG、FPG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低(P<0.05),見表2。
表2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比較()
表2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比較()
注:與不同血壓水平比較,*P<0.05;與正常血壓比較,aP<0.05;與1 級高血壓前期比較,bP<0.05;與2 級高血壓前期比較,cP<0.05
2.3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檢出和聚集情況 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男性女性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危險因素檢出率聚集率呈上升趨勢(P<0.05)。與正常血壓人群比較,男性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肥胖檢出率升高,男性2 級高血壓前期和女性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肥胖、糖尿病、合并1 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升高,女性2 級高血壓前期和男性女性高血壓人群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合并1 個、≥2 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均升高(P<0.05)。與1級高血壓前期人群比較,男性2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糖尿病、合并1 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升高;女性2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肥胖、血脂異常、合并≥2 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升高(P<0.05);男性女性高血壓人群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合并1 個、≥2 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均升高(P<0.05)。與2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比較,男性高血壓人群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合并1 個和≥2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升高(P<0.05);女性高血壓人群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合并≥2 個危險因素檢出率升高(P<0.05),見表3。
表3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檢出率及聚集情況[%(95%CI)]
2.4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合并1 個、≥2 個危險因素為因變量,以血壓水平分組為自變量,進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調整性別、年齡后,結果顯示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合并肥胖和≥2 個危險因素的危險性升高,分別是正常血壓人群的2.46、1.79 倍;2 級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人群合并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1 個、≥2個危險因素的危險性均升高,分別是正常血壓人群的3.63、1.40、2.07、1.55、2.60 倍 和7.32、1.98、3.48、1.96、5.41 倍,見表4。
表4 不同血壓水平高校教師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的Logistic 回歸分析[OR(95%CI)]
既往研究證實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本研究對中老年高校教師人群血壓水平和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情況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中老年高校教師人群正常高值血壓、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檢出率聚集率較高,中老年高校教師正常高值血壓檢出率為40.57%,高于2012~2015 年[7]和2013年我國45~74 歲人群檢出率[8];高血壓檢出率為39.88%,低于2017 年我國同年齡組人群檢出率[9],且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男性BMI、TG、FPG 水平和女性BMI、TC、LDL-C、TG、FPG 水平升高,男性女性HDL-C 水平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與年齡、生活方式、工作性質、文化程度等多種因素有關。高校教師群體文化程度較高,健康素養(yǎng)較高,但教學科研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長期從事腦力勞動,靜息生活方式為主,很多人作息不規(guī)律、睡眠不足、缺乏運動。因此應注重加強高校教師人群健康管理,增強健康意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正常高值血壓,特別是130~139/85~89 mmHg血壓水平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和危險因素檢出率聚集率及危險性顯著增加。正常高值血壓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處于正常高值血壓的人群心腦腎等靶器官已經(jīng)受到損害,容易合并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紊亂等多種危險因素而出現(xiàn)危險因素聚集,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增加[10]。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血壓水平的升高,男性女性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危險因素檢出率聚集率均呈上升趨勢,且男性肥胖、糖尿病檢出率及危險因素聚集率高于女性(P<0.05)。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11],血壓升高和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呈連續(xù)性關聯(lián),130~139/85~89 mmHg 血壓水平人群進展為高血壓的風險和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較高。因此,對正常高值血壓人群應密切關注血壓變化,盡早采取干預措施,及時篩查治療合并的危險因素,防止進展為高血壓而使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增加。此外,高血壓人群更容易合并其它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而出現(xiàn)危險因素聚集,使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增加。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1 級高血壓前期人群合并肥胖和≥2 個危險因素的危險性升高;2 級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人群合并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1 個、≥2個危險因素的危險性均升高,提示高血壓患者合并其它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時,應在降壓治療的同時,及時篩查治療合并的危險因素和靶器官損害,以進一步減少心血管病發(fā)病風險。
綜上所述,中老年高校教師人群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及其聚集風險有關,對血壓水平升高人群應盡早采取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