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校招生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高中學校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個龐大的教學群體。但由于師資力量等的局限性,學生們的自身發(fā)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與此同時,也極大影響了高中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诖耍疚淖髡咭援斍拔覈咧袑W生的學習情況為研究基礎,探究了當代高中學困生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能夠為我過高中教育、教學的更好發(fā)展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中;學困生;現(xiàn)存問題;應對措施;研究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很多高中都處在擴招狀態(tài),學生群體的擴大,加大了學生間的差距,再加上師資力量以及技術設備的局限性,很多學生難有機會完全消化、掌握教師所授內容,長此以往,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長期處于一種被忽視的狀態(tài),從而產(chǎn)生厭學心理,極大阻礙了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及學校綜合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高中學困生情況概述
近來,隨著我國高中招生規(guī)模的持續(xù)性增加,學生規(guī)模在擴大的同時也給高中教學的有序進展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在擴招之前和擴招之后,學生的總體升學情況有著明顯的差距。雖然高中學生都經(jīng)歷過一定的選拔,但在擴招的影響下,原本可能不能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也被“破格”錄取。而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等問題,在進入高中之后也相繼出現(xiàn)了不能很好地適應高中快節(jié)奏學習形式的問題。再加上是高中教師很難像小學或者是初中那樣,顧及到全體學生,因此也就容易讓這部分學產(chǎn)生一定的新心理落差,長此以往,很容易產(chǎn)生厭學心理,喪失學習興趣 。
二、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
(一)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因素分析
第一,學困生普遍缺乏基本的自我約束能力。由于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學習基礎及學習興趣較差的學生,因此他們在進入高中之后,面對著更加緊張的教學情況,以及教師們的“選擇性”管控,很可能會形成放縱自我的狀態(tài),使之更加忽視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也不會主動的和老師進行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反而是任之不管,長期累積下去小問題也會變成大問題 。
第二,學困生缺乏一定的學習技巧。處在擴招狀態(tài)的高中教育教學現(xiàn)狀,使得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高中,接受進一步的教育。然而人數(shù)雖然增加,學生的基礎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對于學困生而言,其本來就缺乏著一定的學習技巧。而在高中之后,學習時間的短缺以及學習強度的增加都會讓這部分學生變得格外吃力。在失去學習信心之后,也就無法完成相應的學業(yè)。
第三,學困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心理問題是的影響當代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我們也聽到過很多有關學生心理素質過低而引發(fā)的悲劇。需要強調的是,高中正是處在這一個敏感時期,外界的一些聲音很容易對學生脆弱的心靈造成影響。使他們產(chǎn)生自我厭棄。而此時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不夠及時,便會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自閉等嚴重問題。
第四,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不夠。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個動機,沒有動機也就沒有動力,動力不足就難以支撐著我們去完成這件事情。而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就缺乏相應的學習動力。高中之后,教師們面對的學生群體過于龐大,很難集中精力對某一個學生進行全方位教導,再加上學困生缺乏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很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給老師留下壞印象,最終導致老師不再關注,形成惡性循環(huán) 。
(二)學困生現(xiàn)存問題解決措施
第一,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高中這一敏感時期,家長和教師們一定要予以學生心理健康以充分重視,日常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學生的真實訴求,掌握學生的學習近況,方便后期調整學習計劃;另一方面也可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便于及時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防止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心理紓解,形成心理疾病,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第二,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渴望收到尊重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作為高中教育工作者,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是最為基本的準則。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面對存在基礎差異的學生,教師們可先對其進行分組,形成“1幫1”幫扶小組,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帶領基礎較差的學生一起學習,并在學困生取得進步后予以小組一定獎勵,形成良性循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第三,加大師資力量建設 。師資力量是學校發(fā)展的根基,高中院校為提升自身綜合教學水平,一定要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工作,日??啥ㄆ诮M織教師進行學習,積極同校外企業(yè)進行合作,吸引外資,引進高精尖人才到學校任教,或委派教師外出學習,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學困生可能存在著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良等因素,但究其根本也是渴望進一步接受教育才促使其自愿來到高中的,因此作為高中老師,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明辨是非”“分清輕重”,平等對待每一個求知的學生,潛移默化中改善他們的基礎和學習習慣,讓勤學努力之風伴隨他們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時丹.農村高中英語學困生問題的成因及轉化對策研究[J].才智,2017(17):112-113.
[2]鮑威,金紅昊,曾慶泉.學業(yè)輔導對高中學困生的干預效應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9,39(01):29-39.
[3]袁宗虎,陳夏初.高中學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轉化對策[J].江蘇高教,2017(01):76-78+98.
作者簡介
張海濤(1992.04—),男,漢族,籍貫:河南許昌,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二級,研究方向: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