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多少年來,學生總是認為“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對語文學習特別是寫作文就提不起興趣。“耕田怕?lián)S,讀書怕作文”, 這是相當多一部分學生存在的心理。究其原因,除作文需要學生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知識綜合使用,寫起來難度相當大以及現(xiàn)行的考試制度使學生不能急功近利外,作文教學只限制在課堂上講教師命題學生寫而忽視課堂之外的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F(xiàn)在,全國正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我認為作文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實破口。作文教學要沖出審題、寫作、修改、評講這幾個常規(guī)的教學范圍,而作為一個教學體系貫穿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和課堂內(nèi)外活動中。
一、指導閱讀
學生學習作文是從模仿入手的。假若學生單是讀課本所選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視野擴寬到教科書以外的其他讀物,學習名家名人好的詞句和寫作方法,取百家之精華為己用。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就是說明多讀便能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的道理。學生應如何讀,讀些什么書?這就要看教師如何導教了。做教師的首先要讓學生弄清哪些是健康書籍,哪些是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shù)價值的著作,哪些是黃色有害讀物;其次要讓學生處理好課外與學習功課的時間關系。完成學習任務后,在空閑時間有計劃地安排一些名著閱讀, 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選的作品應遵循由通俗到高雅、由顯淺到深奧的規(guī)律。
事實上,學生并非不喜歡看課外讀物,只是還缺乏較強的鑒賞力。君不見,不少學生捧著雜志、大部頭小說在上課時間看,深夜還躺在床上看,一個情節(jié)一個故事地追下去,這樣的讀,為追求故事情節(jié)而著迷,不但不能提高寫作能力,反而誤了自己的學習時光。做老師的就是要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閱讀之路,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學寫記敘文,就向他們推薦一些名人回憶錄,古今中外名作家名著簡介和各種名著寫作的技巧寫寫說明文,就向他們介紹科普作品,如《十萬個為什么》等,指出這種文體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學寫議論文,就向他們推薦毛澤東的論著、魯迅的雜文,甚至《古文觀止》。閱讀時必須作讀書筆記。他們不但要認識魯迅、李白,還要認識列夫·托爾斯泰、塞萬提斯,以及麥哲倫、貝多芬,讓他們的視野拓寬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風土人情,學習名家的名言、取材、謀篇布局……這樣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
二、強化靈活性的寫作訓練
學生多寫多練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一步。規(guī)定每學期學生寫作文八篇,教師全批全改,只是要求學生在兩周多一點的時間內(nèi)寫一篇,不算多。如果是學習認真、且又有寫作興趣的學生沒有問題,如果有些學生不自覺,抄一篇,套一篇,或者對老師布置的某些題一知半解,缺乏素材,干脆不寫,那么作文訓練的收獲久事倍功半了。因此要讓學生強化靈活性的寫作訓練,跳出教師出題、學生寫的范圍。這強化靈活性的寫作訓練,跳出教師出題、學生寫的范圍。這強化靈活性的訓練,要求者有一個學期或?qū)W年的總計劃、訓練目標,但不是規(guī)定寫作內(nèi)容和范圍等的條條框框,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的自由。比如教師節(jié),每人要寫一篇給教師的感謝信,青年節(jié)、國慶節(jié)……每人要寫一篇慶祝稿,內(nèi)容形式不拘一格, 擇優(yōu)錄用于墻報黑板報。組織學生旅游、參觀,要寫一篇游記、參觀記,集體去看一場電影,要寫觀后感,教師要檢查,不用全批改。一學期十篇以上,不管你有興趣還是沒有興趣,多寫多練一些自己有生活體驗的東西,才有內(nèi)容可寫,才有進步。
近幾年來,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寫日記,不一定天天寫,每月二十則左右就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必須反映自己的思想實際,觀點是對是錯,是贊是罵,不要緊,我聲明給大家保密。一般一個月檢查一次,工作太忙就兩個月檢查一次, 給總評議,表揚些寫得好的同學。這樣,一年下來,便是300則,或敘述或描寫或議論或抒情,隨心所欲。每天在睡覺前占用10分鐘最多不超過30分鐘的時間,養(yǎng)成一個習慣,即不影響學習和睡眠時間,又有一吐為快的輕松愉快感。幾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這是全面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對教師,即不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又能及時摸清學生思想動向,真是一箭雙雕。學生往往覺得寫日記定比寫命題作文得心應手。文無定法,多寫多練,寫作水平提高是很快的。
三、激勵寫作興趣
如果說強化訓練是一種被動的作文教學,激勵就是一種主動的作文教學。每個人都有上進心、榮譽感,青少年尤甚。八十年代以年,我們的中小學生曾出現(xiàn)一股追星熱潮,把某些影視明星作為自己的崇拜偶像,這是由于一些宣傳媒介過多的渲染各種“星”的形象,青少年也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在攝像機面前表演或者拿著麥克風在萬人矚目的舞臺前“瀟灑走一回”。同樣,他們也很須慕那些在報刊上發(fā)表作品的名作家,心中也渴望自己的文章能發(fā)表。做教師的何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點燃他們的寫作熱情?激勵實際上是一種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激發(fā)興趣,讓學生由被動的寫作變成主動寫作。具體做法有如下幾點:一、現(xiàn)在有不少報刊辟有專門發(fā)表學生習作的專欄,也有不少專門發(fā)表學生習作的報刊,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實際,選定一些報刊的欄目或一些專門報刊,鼓勵并指導學生寫稿投寄,或者推薦投寄,由點帶面,也就是選一兩個作文尖子做起,帶動全班其他同學。二、成立學校文學社,動員有一定的寫作水平的學生參加,不定期開展文學活動。三、定期出墻報、黑板報、鼓勵學生寫稿,多刊出他們的習作……我們的一切手段皆是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和機會讓學生多寫出習作,使他們的“大作”和“大名”得以“公諸于眾”,樹立他們的信心和勇氣。
四、學會積累素材
一個作家成名后,要繼續(xù)寫出好的作品來就要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一個學生要不斷寫出自己的好文章,同樣要深入到社會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語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學生如果能做到平時留意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觀察社會生活,不斷積累素材,這說明他已具有較強的寫作熱情,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了。
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沒有時間范圍的嚴格要求,也不須絕對的先后順序安排,它是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作文教學體系。總之,教師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根據(jù)學生及自身的實際情況,所偶重,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