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譯元 袁恩梅 曾夏銳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5512
摘? 要:為解決農村高中生在英語閱讀時理解句意時出現的困惑以及改善輕語法重閱讀的現象,該文以農村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在收集相關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一項旨在促進學生理解句子,從而實現更有效閱讀的句法知識的教學研究。該文采取自然實驗的方法,選取高三年級兩個班級,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擬利用一年的教學時間,以葉斯帕森語法理論、依存語法、行為主義教學法、語篇語法為基礎,教學實驗設計主要從如下3個方面進行:(1)詞性及句子成分為教學基礎;(2)句子結構分析對句子進行拆解,清晰主干及大意;(3)在理解大意前提下組裝句子,對句子翻譯與造句。通過借鑒依存語法中句子的層級結構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給出結論。
關鍵詞:高中英語? 句法? 教學設計? 依存語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b)-0137-03
The Design of English Syntax Teaching in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s
LIU Yiyuan1? YUAN Enmei1? ?ZENG Xiarui2
(1.Gulang County No.3 Middle School, wuwei, Gansu Province, 733103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Province, 54100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fusion of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sentence meaning in English reading and to improve the phenomenon of light grammar and heavy reading, the poper took rural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conducted a project aimed at promot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sentences, so as to realize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syntactic knowledge for more effective reading. the paper adapts the method of natural experiment, selecting two classes of senior third grad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ontrol class. It is planned to use one year of teaching time, based on the grammar theory, dependent grammar, behaviorist teaching method, and discourse gramma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design of this article is mainly design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part of speech and sentence components are the basis of teaching; (2) sentence structure analysis is used to disassemble the sentence to clarify the main and general meaning; (3) assemble sentences under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the main idea, translate and make sentences. It draws conclusions in teaching design by drawing on the theory of sentence hierarchy in dependent grammar.
Key Words: High school English; Syntax; Instructional design; Dependent grammar
1? 高中英語教學現狀
高中英語教學中出現了輕語法重閱讀的現象,句子教學、語法教學的研究似乎在“逆時代潮流而動”,學生在輸出英語句子、漢譯英翻譯練習時無法準確書寫句子等現象非常普遍。因此,該文試圖通過對句子構造進行分析教學,讓學生掌握相關句法知識,強化閱讀效果。
2? 理論基礎
語法范疇包括詞法和句法,該研究只關注理論研究中與句法相關的部分。
2.1 葉斯柏森的語法理論
葉斯柏森以等級、連接和敘述為基礎,來解釋所有句法結構(郭茂生,吳愛珍,2000),根據詞在句法結構中的作用把它們分為若干等級:基本級是表達主要概念的中心詞,修飾基本級的詞為次級,修飾次級的詞為三級,以此類推。敘述結構包括兩個獨立的觀點:第一個觀點是提及的事;第二個觀點是已提及的事物加以新的信息。The dog barks furiously和a furiously barking dog意思相同,詞級都一樣,但第一個卻是“敘述”。
2.2 依存語法
Tesniere認為,句子的層級結構是一種比線性順序更本質的語言屬性,句法的主要任務是探究兩者的轉換規(guī)律。從句法的角度看,句子的層級布局一般分為成分、依存和配價3種。成分結構反映句子中部分與整體的關系,依存關注詞與詞之間的支配與被支配關系,配價則重視某些詞類的邏輯語義需要。在這三類層級關系中,只有依存是一種純粹的詞與詞之間的關系,而其所關注的是詞與詞之間的支配關系,不僅確定了一個詞在句中的層級位置,也反映了詞在句子結構中的重要性(劉海濤,2017)。
2.3 行為主義教學法
行為主義教學法要求學生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掌握語法規(guī)則以訓練其語言能力。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對語法和句型大量的練習,以及傳授灌輸給學生們知識,這種方法被認為不能使學生在真的實語境中進行交際(賈芳,2014)。
3? 該研究的理論框架
葉斯柏森關于句子詞語的等級、連接和敘述概念、依存語法中句子的層級結構、關注句子中詞與詞的關系、語篇語法,強調了句子理解中語境概念的不可或缺。行為主義強調了句法知識的重復操練,傳統(tǒng)語法將句子劃分成分,單詞按照詞性進行一定規(guī)律的排列來組成句子。該研究借鑒了依從語法的層次說,進行高中英語句法教學嘗試,即厘清句子中詞與詞之間的關系,關注詞與詞之間的支配關系。
4? 實驗研究設計
研究該文的方向有兩個:(1)一個完整的句子如何通過理清句子中詞與詞之間的關系,通過句子成分的劃分來理解句意,即“肢解”;(2)在想要表達某種思想時,如何用頭腦中存在的零散的詞語來組合表達,即“組裝”或“整合”。
該研究為教學實驗研究。研究中將使用訪談法、實驗法。
4.1 實驗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
2019年6月,實驗教師在古浪縣第三中學高二年級13個班級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高二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及他們在句法學習當中的方法、策略及困惑,以做參考。課題組10位教師全體參與理論學習并跟其他教師進行分享。
該實驗研究中,參與具體教學實踐的實驗教師1名,實驗班是該校2019屆高三某班58名同學,年齡從15~18歲不等,其中男生31名,女生27名。該班同學自愿接受實驗教學并積極配合。對比班為實驗教師所帶的另一個班級,高三平行班,59名同學,年齡從15~18歲不等,其中男生37名,女生32名,教師沒有告訴對比班同學他在進行實驗教學。教學實驗從2019年8月28日至2020年6月1日,用高三一年的時間在選定的班級進行試驗研究。
4.2 實驗假設
該實驗是在進行句法教學后觀察學生在學習興趣和效果方面的變化。研究的虛擬假設是:該實驗教學模式不會影響農村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備擇假設是:該實驗教學模式不會影響農村高中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4.3 教學設計
4.3.1 詞性及句子成分的教學設計
詞性和句子成分是、句法教學的基礎。學生不了解這些就不能清楚句型,明白句意,也不能準確寫出句子。英語句子成分分主、謂、賓、定、狀、表、補、同、位8種,詞性有名、動、形容、副、數、代、冠、連、介、嘆詞10種。因此,學生首先得了解詞性和句子成分,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利用書本或網絡進行了解。
4.3.2 句子結構分析—— “肢解”教學設計
對于簡單句的理解,研究借鑒了劉海濤(2017)的依存句法結構樹:The student has an interesting book的依存結構樹,即“用數字1表示樹結構的頂點(最高層),2表示第二層的節(jié)點,3表示第三層的節(jié)點,可以得到該句子依存結構的層級數列:3-2-1-3-3-2。這個數列區(qū)分了句子的句法結構差異,也反映了句中各個詞的重要程度。student位于詞has的下層以及詞the的上層,與book處于同一層級,這種節(jié)點間的上下級關系和同級關系正是構成普遍層級結構的基礎?!笨梢钥闯?,是第一、二層級構成了句子的主要成分,第三層或者其他句子中有第四層、第五層的依存關系就是對第二層、第三層等的修飾與限定。所以the,an,interesting分別為修飾限定主語和賓語的詞,這個句子的結構是student(主)+has(謂)+book(賓)。層級的多少決定了句子的長短和難易,第一層、第二層決定了簡單句的句子結構。同樣還會有其他4種結構:主+謂+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主+謂;主+謂+賓+賓補;主+連系動詞+表。
并列句中的并列詞有and,or,but,yet,so等。復合句的引導詞較多,引導定語從句的who,that,as等,引導名詞性從句的who,why,how,if等,引導狀語從句的有很多,即表示時間、地點、原因、條件、讓步、方式、比較、結果、目的。
不管是短句、長句,簡單句、并列句還是復合句,都可以從中提取出句子的第一層和二層,這樣能讓學生了解句子的主干、大意,消除學生頭腦當中不能理解句意的混沌狀態(tài)。
4.3.3 句子翻譯與造句——“組裝”教學設計
能夠對句子進行“肢解”,就能夠對零散的句子成分進行“組裝”,這一點很重要。
例如:“我不僅見過那個偉大的雕塑家本人,我還親眼目睹他如何雕刻大理石像?!笔紫日页鏊袉卧~,然后根據漢語語法,該句可由“不僅……,而且……”連接組成兩部分,每一部分中“see,watch和carve”都可能作句子第一層,即句子基本結構應該是:(1)我見過雕塑家中“I,sculptor”為第二層,“see”為第一層,“sculptor”的修飾語“that,great”為第四層和第三層;(2)“我目睹他”中“I,he/him”為第二層,“watch”為第一層;(3)“他雕刻大理石”作為“目睹”的下一層,還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小句子再分,作為層下層,“he/him,figure”為第二層,“carve”為第一層,“marble”為“figure”下的一層即第三層。按照順序進行歸位,擺明了主要成分的位置,狀語、時態(tài)和主謂一致,但連詞等還未添加,最后整理為:I have not only seen the great sculptor in the flesh,but also watched him carve a marble figure.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學生對句法知識的認識,保持思路清晰,把握主干意思,有效理解文章內容。
5? 結語
目前,該研究正在進行教學實踐,待到教學實踐結束,該研究將收集實驗數據,進行歸納性的總結,并形成文字性的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 王瑞.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語法教育與教學[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20,41(17):225-226.
[2] 趙麗珠.高校英語語法教學與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評《高校英語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高校科技,2020(4):106.
[3] 王寅,王天翼.基于體認語言學的英語語法教學[J].外語界,2019(1):44-52.
[4] 潘素洪.高中英語語法概念教學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學與管理,2016(19):67-70.
[5] 朱晴晴.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改革探索[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4):62.
[6] 張海霞.葉斯柏森《語法哲學》的語言學思想及其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D].內蒙古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