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寫郭雅志,很難,難就難在他太出名了,對他的報道已經(jīng)鋪天蓋地,幾乎無法插嘴。再就是,我認識很多吹嗩吶的人,獨獨不認識他。除了看到的各種報道和照片上他那長發(fā)黑胡子的特殊造型外,對他本人的了解甚少。所以,我需要從頭認識郭雅志。
通過我的老朋友,周家班班主周本明,我加上了郭雅志的微信,感謝現(xiàn)代科技讓位于地球兩邊的我們可以暢快交流。雅志很熱情,知道我的意圖后,把我想知道的以及沒有想到的事情從頭到尾悉數(shù)道來,這種如竹筒倒豆子般的談話很快就消除了彼此間的陌生感。他又把我引見給他的媽媽,以便我了解他小時候的事情。通過這樣的“微信田野工作”,我對他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下面我就來講講他的故事。本文不掛流水賬,擇要述之。
一、山西時期
(一)副業(yè)起家
吹嗩吶的人走上這條路的契機是各種各樣的,有人是家傳,有人是拜師,城市里的孩子有的為了學一件樂器選擇了嗩吶。但郭雅志不屬于上述情況。
1966年雅志出生在一個戲曲之家,父母原本是晉中戲曲學校的老師,“文革”期間戲校下馬去了工廠,戲校恢復后又調(diào)回(改名藝術學校)任教。那時他的父母在工廠的工會工作,就借用廠里宣傳隊的樂器讓他跟著叔叔們學吹圓號,從9歲一直吹到14歲,已經(jīng)能夠完整地演奏當時的名曲《大柳樹下育新人》。憑著他的本事和“名氣”,14歲上初一時被破格免試招進了晉中藝校。郭媽媽說,“那時家庭困難,想讓孩子早出去?!毖胖疽舱f:“那時候上藝校,就是為了畢業(yè)后去劇團工作,也沒啥別的想法?!?/p>
這時,他還站在平地上,地平線離他很近。
晉中藝校是個戲曲學校,戲曲文場方向只有呼胡、二股弦、三弦、四弦四個專業(yè),于是他由圓號改學二股弦,按照劇團的規(guī)矩還要兼吹嗩吶。于是,嗩吶就成了雅志的副業(yè)。當時誰會料到,這個副業(yè)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84年,雅志在藝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晉中地區(qū)晉劇團,擔任“候補”二股弦演奏員,嗩吶仍是副業(yè)。一年后,雅志被調(diào)到山西青年晉劇團(原名“青訓班”)。
來到省會,算是他從平地登上的第一層樓。
在這里,仍然擔任“候補”二股弦演奏員,偶爾在樂隊里吹吹圓號、雙簧管或小嗩吶,屬于一種邊緣化的存在。
但是,從晉中到了太原畢竟是上了一層樓,接觸的人也多了眼界就隨之更加開闊。他看到身邊的很多人在準備考大學,“我為什么不考?”雅志問自己??傇谶@里當“候補”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藝術理想和人生價值。他要趁年輕走出山西,到更高的學府去學習,到更大的舞臺上去施展自己。此時,他給自己重新定位,主攻用于考學的小嗩吶,原來的副業(yè)至此變成了主業(yè)。但是,如果沒有以前的功底,僅靠半年的功夫是達不到考學要求的。所以要說到“起家”,還是得說“副業(yè)起家”。
(二)超強的自學能力。
雅志說:“上藝校時學嗩吶也沒有專業(yè)老師,基本上是自學,就是看看劇團里老師和同學是怎么吹的,再問問別人,自己琢磨琢磨,慢慢就會了。反正那時候吹的都是戲里的曲牌,技巧比較簡單?!睋?jù)筆者所知,吹牌子要用循環(huán)呼吸法,這種方法在過去是嗩吶基本功的第一步,現(xiàn)在經(jīng)常被作為“絕活”展示。他這么輕松就掌握了?但事實是他的確掌握了,而且掌握得很好。雅志說,“我是愛爭強好勝的。有一次我和同學們比賽吹長音,我堅持到了最后,用循環(huán)呼吸一口氣吹了一小時。”這個勁頭也真是罕見了。
話說雅志要考音樂學院,但是此前沒有練過獨奏曲,怎么考?練!他自己先聽錄音扒譜子學會了一首《山鄉(xiāng)春》,后來又在街上聽到音像店里在播放《喜迎春》,于是就買了一盒空白帶把曲子給復制下來,又照著錄音學會了這首曲子。戲曲作曲家劉和仁老師為了支持他考學,專門設計了一段晉劇唱腔,讓他用嗩吶模仿。技術問題怎么解決?找省藝校的同行切磋。直到考試臨行前,他才找到山西省的嗩吶大師王高林老師上了一節(jié)課?!爱敃r就會這三首曲子,如果要求再多考一兩首,還真的拿不出來?!薄皬挠辛丝家魳穼W院的想法到考完試,也就頂多半年時間。”半年磨練了三首曲子就同時考上了中國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最終選擇了后者),除了他在藝校打下的底子以外,其超強的自學能力不是顯而易見了嗎?這里面既有不分寒暑的苦練,也有聰明智慧的巧練,缺一不成。在考完專業(yè)課后的三個月里,他還請人把初高中課程輔導了一遍。他說:“幾個月內(nèi)掉了十幾斤肉。”但是三個月補六年的課,不是掉了肉成績就能上得去的,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個人的學習能力。
終于,他的努力和才華得到了回報,他又上了一層樓。
這次登樓,說來有些悲壯。父親傷殘在床,不想讓兒子遠離,流出了老淚,雅志的淚珠也奪眶而出。但是,父母最終還是咬牙選擇了支持兒子發(fā)展。
二、北京時期
1986年,雅志來到了中央音樂學院,從上學到工作在京共13年。這些年的主要成績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補課
補課,是指補嗩吶專業(yè)的課。前面說過,雅志不是家傳的嗩吶,而且考學前僅會三首獨奏曲。嗩吶的根在民間,音樂學院的早期嗩吶老師也都是從民間調(diào)入的。一個嗩吶演奏家如果不掌握大量的民間樂曲,不熟悉民間的技術體系,說話就根本沒有底氣。雅志當然清楚這一點,他科學地安排了自己的時間,前兩年他專心跟自己的業(yè)師陳家齊教授學習,后兩年就跟胡海泉老師學習傳統(tǒng)樂曲,補齊自己的短板。同時,他廣拜名師學習各家之長,任同祥、王高林、劉炳臣、劉鳳桐等名家還有許多民間藝人都是他的老師。
由于學習用功,成績好,而且積極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并且出版了專輯,雅志成為學生中十分活躍的一位。因此,1990年,雅志畢業(yè)前夕民樂系把僅有的一個留校名額給了他。
(二)發(fā)明活芯
留校以后,雅志一邊教學一邊大量參加演出和錄音活動。他說:“一個嗩吶教師應該有大量的音樂實踐作基礎。在學校學的東西還沒消化就教學總覺得心里不踏實。那段時間,一有機會他就參加演出和錄音,幾乎跑遍了北京的一百多個錄音棚,電視劇、電影、春晚……,各種節(jié)目都錄過了?!贝蠹沂煜さ摹独w夫的愛》《好漢歌》《父老鄉(xiāng)親》等都是他吹的。由于頻繁錄音,他遇到了各種情況:五線譜、簡譜、固定調(diào)、首調(diào)、頻繁轉調(diào)、特別是遠關系轉調(diào),還有那些沒有調(diào)的……。他覺得傳統(tǒng)嗩吶很難適應這些復雜的情況,于是就萌發(fā)了改革嗩吶的想法。多少個夜晚,他一邊琢磨一邊畫圖紙,儼然像個機械工程師,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絞盡腦汁,活芯在1992年被發(fā)明出來了。
雅志說,所謂活芯就是“在嗩吶的銅芯上加裝彈簧和活動管,使其按照設定的距離在嗩吶桿上自由伸縮,以改變樂器振動氣流的長短。準確地進行伸縮動作,使樂器的每一個音孔都可以產(chǎn)生小二度的升高和還原的變化。在一般速度內(nèi)吹奏十二個半音,并可以快速地進行各種轉調(diào)”。這一發(fā)明獲得了評審專家的高度贊揚,并于1993年獲得了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重要演出
利用自己發(fā)明的活芯,雅志參加了一系列重要演出,其中比較難忘的有:
1.1995年6月,在中央音樂學院建校45周年音樂會上演奏黃安倫的嗩吶協(xié)奏曲《中國暢想曲》。
2.1997年5月22日,在北京音樂廳首演作曲家秦文琛為郭雅志量身定做的嗩吶協(xié)奏曲《喚鳳》。這部作品現(xiàn)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嗩吶作品的代表作,而雅志其實是參與了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和秦文琛在琴房一邊寫譜一邊吹,雅志也從演奏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3.1998年7月27日,在歡迎時任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的音樂會上,雅志用薩克斯管與二胡演奏家宋飛合作了劉文金編配的《二泉映月》,還表演了嗩吶與樂隊合奏《切爾西的早晨》,這是克林頓最喜歡的美國樂曲。演出受到克林頓總統(tǒng)的高度贊揚。
這三次演出用的都是活芯嗩吶,獲得巨大成功,也奠定了郭雅志在嗩吶界的地位。目前已有海內(nèi)外許多樂團的演奏家使用這種活芯。隨著音樂創(chuàng)作的日趨多樣化,相信這種芯子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香港時期
1999年,雅志得知香港中樂團要全球招募一位嗩吶首席。面對新的機會,雅志又動了心思:自己的發(fā)展道路究應該怎樣走?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在中央院的8年里,他雖然參加了無數(shù)次錄音和演出,但覺得藝術實踐還是不夠,特別是缺乏樂團演奏的經(jīng)驗。還有,不得不說,雅志認為學院的某些體制對藝術及個人的發(fā)展不利,他想去一個更加寬松的空間去發(fā)展自己。但是,一旦要下決心,雅志還是糾結了:“中央院給了我在北京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和平臺,學校、老師和同事對我都很關愛,我就這樣一走了之,對得起他們嗎?”但是最終,他還是決定尋求赴港發(fā)展?!白约簭姶罅?,回報學校會有機會的?!鄙钏际鞈]之后,雅志踏上了去香港應試的征途并戰(zhàn)勝各路高手,成功奪魁!
他,又上了一層樓。
在香港的12年,雅志坐樂隊當嗩吶首席,有機會就獨奏。他十分重視與社會接軌,為適應香港社會,他主動涉足各種體裁與風格的樂曲。他在“郭雅志的吹管世界——嗩吶傳奇”專場音樂會上使用多種樂器演奏了多種風格的樂曲,因而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此外,他還專門與流行音樂界的李克勤等人及樂隊合作,讓嗩吶在紅磡體育館大放異彩,使香港人更加熟悉了嗩吶這件樂器。2012年,他獲得香港年度最佳藝術家獎。
四、美國時期
雅志說:“在香港的12年,是我的黃金時期?!弊鳛橐粋€樂團的演奏家,可以說該得到的都得到了,而且超額了,但他還是又動心了。香港雖然好,但是“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做一名樂團的優(yōu)秀職業(yè)樂師,這并不是我的性格能一直承受的”。
香港中樂團是全球最繁忙的樂團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新作品排演任務。這些辛勤的勞動成就了樂團的集體榮譽,但是對于雅志這樣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演奏家來說,這里的發(fā)展空間并沒有那么大。他對樂團懷有強烈的感恩之情,沒有樂團對他的接納和支持,他就沒有在港發(fā)展的機會。但是糾結之后,他說:“在人生45歲的時候,我還有自己的夢想,要再去搏一搏,于是我就辭去了香港中樂團的職位?!?/p>
在這層樓上能夠觀賞到的風景他已經(jīng)飽覽了,他要繼續(xù)登高,去領略更加斑斕的風光。
2011年,他報考了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舉家遷往美國,研習爵士樂演奏。同時要自付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我來這兒學習,把民族音樂推向世界舞臺,我真覺得這是一種責任感,我來美國就是抱著這種念頭來的。”
他的境界,更上了一層樓。
他在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的是爵士樂,主操薩克斯管。一個英語基礎不好,又步入中年的人到美國去讀書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玩樂器對他來說易如反掌,但各種文化課程卻讓他吃盡了苦頭。不過,這些困難都被他一一克服了。2015年,他獲得伯克利音樂學院的藝術家文憑(該校學生的最高榮譽)。
雅志在美國的順利發(fā)展除了靠自己的努力以外,還有一點點運氣的成分。他剛到伯克利時認識了世界著名吉他演奏家大衛(wèi)·費辛斯基(David Fiuczynski)。他用微分音(1/4全音)雙頸吉他演奏世界上的多種音樂。大衛(wèi)特別喜歡中國音樂,雅志和他多次合作演出,一時名聲大震,“吸粉無數(shù)”,全校師生都認識他了。此后,他被頻繁地邀請參加各種音樂節(jié)和重要演出,經(jīng)常出席學院的重大音樂演出活動以及網(wǎng)絡視頻的錄制,首演了多位美國華裔作曲家的作品,領銜了每年一度的“伯克利中國新年音樂會”,還多次率領伯克利音樂學院樂隊出席新加坡藝術節(jié)及中國廣州爵士節(jié)。中國國內(nèi)的一些音樂學院也多次邀請他舉辦講座及學術交流活動,包括2015年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嗩吶與鋼琴爵士音樂會,2016年中央音樂學院的電子音樂節(jié)等等。近年來,他不停地演出和錄制專輯,其專輯《龍在吟》獲得2020年度全美獨立音樂獎提名。
2016年,他獲得波士頓市長和麻省州長的感謝狀,以表彰他在波士頓傳播中國文化所做的貢獻。同年,香港電臺穿越中美兩地,為他制作了專訪紀錄片《大師》。
在聊到為什么去美國學爵士時,他說:“多少年來我希望把民間嗩吶發(fā)揚光大。民間嗩吶的技巧、個性,還有即興手法都是讓人敬佩不已的藝術?!薄熬羰繕酚蟹浅C匀说镊攘?,它跟我們的民間嗩吶音樂特別像,能激發(fā)起人的激情。每次演奏的時候,現(xiàn)場互動的那種感覺太好了,情緒上來以后花兒就特別多,每次表演感覺都有所不同?!闭f到這里,就又要提到雅志的老本行二股弦了,那就是個即興演奏的活,而且需要腦子特別靈光,反應快。雅志雖然不是嗩吶班出身,但是即興演奏的思維和本事是有根基的。
此外,雅志也談到了中國音樂的另外一些問題:“對音樂家來說,當你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時候,你就能體會到模仿別人是不可能取勝的,你只能把自己傳統(tǒng)的東西搞得更加精美,更加有靈性,把它展現(xiàn)在舞臺上才能讓西方人認可你的音樂文化?!薄拔铱吹狡渌麌业囊魳芳叶际前阉麄兊囊魳酚袡C地融合到爵士中,有時簡直分不出是爵士還是某國音樂,最終成為一種‘世界音樂。我和他們玩爵士也是把中國音樂的精華用爵士的手法揉進去?!薄暗俏覀兊膫鹘y(tǒng)音樂形式都幾乎快找不到了,我們老祖宗是用什么手法來變奏的?是怎么學習的?我們都不清楚了?!?/p>
這些話字里行間傳達出他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藝術精髓的理解,他熱愛民族音樂并將其發(fā)揚光大的文化使命感也在這些話語中顯露無遺。這些認識,只有真正站到了世界舞臺上才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真實,也越來越強烈。
他的下一個想法是組織一個隊伍創(chuàng)作音樂劇,把中國農(nóng)村的紅白喜事在紐約舞臺上呈現(xiàn)。我們期待他的愿望早日實現(xiàn)。
至此,可以總結一下了。郭雅志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小時候,是個優(yōu)秀的乖孩子。郭媽媽說:“雅志小時候可讓人放心了,什么事都不用大人管,自己料理的好好的。在學校每年都是三好學生。”在藝校,是個勤奮上進的好學生。走上社會以后,他那種“一鳴就要沖天”的性格特征便逐漸凸顯起來,接連爆出驚人之舉:只會三首曲子就敢考中央音樂學院,戰(zhàn)勝眾多名手摘取香港中樂團嗩吶首席,為了新的追求果斷放棄高薪職位和優(yōu)裕的生活赴美求學,傳播中國音樂并將其融入“世界音樂”。隨著閱歷的豐富,他對自己和所從事的事業(yè)不斷有新的認識,新的追求,不斷地改變自己,一步一層樓,每一層都觀賞到獨特的風景。
我沒有觀賞過雅志的現(xiàn)場演奏,只聽過他的專輯和看過視頻。我的感覺是,他的演奏可用“激情澎湃,活力四射”來形容。別的不說,就一支簡單的《東方紅》,他能通過音色、力度和音區(qū)的對比,吹得人熱血沸騰。他根植于傳統(tǒng),又不泥于傳統(tǒng),既要發(fā)揚傳統(tǒng)又要將其融入世界??梢哉f,他的藝術實踐為嗩吶這件樂器開辟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嗩吶界,若單論演奏技術,可能與他不相上下的人也有一些;但是若論綜合音樂能力,論演奏風格之鮮明與獨特以及在海內(nèi)外的影響力,再加上他那不斷閃現(xiàn)靈光的特立獨行的人格魅力,他可能就是獨一無二的了。
如今,雅志已經(jīng)站在極高的樓層上,飽覽著無限的風光。在我們看來他已經(jīng)到樓頂了;但是在雅志心中還有沒有更高的一層?還有沒有更加絢麗風光要看?我們暫時不知道。我們注視著雅志,期待他更加輝煌。
最后,雅志囑托我,一定要代表他感謝在他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予他重大幫助的老師和朋友們:胡志厚、王國潼、王甫建、閻惠昌、大衛(wèi)·費辛斯基、葉云川。感謝!
(責任編輯 榮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