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
摘 要:根據(jù)現(xiàn)有研究資料,結合食育課程教學的經驗,闡述了食育課程設置的必要性,以及課程的基本形式和實施策略,認為食育課程具有生活體驗、道德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等作用,在課程形式上采用種植參與、食材加工等形式進行,在實施過程中強調家校共育。
關鍵詞:幼兒;生活體驗;食育課程
食育課程是幼兒園的特色課程之一,食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食物、飲食中的利益規(guī)范等,是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更好地讓學前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方法。
一、幼兒園食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
衣食住行是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飲食是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對幼兒來說他們對飲食的認識相對衣、住、行要更加深刻。幼兒園之所以要開設食育課程,主要是因為這門課程有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對當前的學前教育也能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助于增強幼兒的生活體驗,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飲食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開設食育課程可以讓幼兒了解健康飲食的基本知識,引導他們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第二,了解基本的飲食文化,尤其是飲食中所包含的文化禮儀知識,促進他們生活知識的豐富,并且逐漸養(yǎng)成獨立飲食的習慣,增強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第三,讓他們學會珍惜糧食、愛惜飯菜,養(yǎng)成節(jié)約、簡譜的道德觀念。
二、基于幼兒生活體驗的食育課程基本形式
(一)種植體驗
飲食課程首先要從認識食物開始,其中種植體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這一課程讓幼兒了解“一粟一粒來之不易”的道理。為了深化幼兒的認識,給幼兒帶來更加深刻的體驗,課程設計要從種植體驗入手,帶領幼兒完成常見農作物的種植,比如,種植豆子、小麥、花生等,在參與的過程中讓他們認識到農民伯伯的不易,浪費糧食就是浪費農民伯伯的汗水。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一些比較簡單的詩歌,如《憫農》等,引導他們形成節(jié)約糧食的思想,讓他們在幼兒園的飲食中做到盤中餐、吃干凈、知饑飽、不浪費。
(二)食材加工
在食育課程中食材加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課程的重點內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幼兒了解食材加工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幼兒園的條件,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利用靈活的教育方法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食材加工參與的機會。(1)帶領幼兒走進幼兒園的食堂,絕大部分幼兒園都有食堂,為了讓幼兒了解食材加工的過程及其方法,老師可以帶領幼兒到食堂參觀,了解不同食材的加工方法和過程,甚至可以讓幼兒自己動手參與,比如,學習摘菜、洗菜的方法等,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食材加工的快樂。(2)區(qū)角活動,區(qū)角活動是幼兒園日?;顒拥闹匾问?,也是培養(yǎng)幼兒某些方面興趣愛好,對幼兒進行生活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幼兒園可以在教室內設置生活區(qū)角,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模擬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其中就包括做飯的場景,購置玩具煤氣灶等道具,滿足生活模擬的需要,這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不錯的鍛煉。
三、家校共育保證課程實施的效果
(一)學校要制定詳細的食育課程計劃
要想真正發(fā)揮食育課程在幼兒成長發(fā)展中的作用,幼兒園就必須重視和加強實訓課程建設,其中食育課程計劃是幼兒園食育課程實施的關鍵和依據(jù),充分體現(xiàn)出幼兒園食育課程建設能力和水平。因此,幼兒園應該組織精干教學力量,制定詳細、科學的實驗課程計劃,明確課程的基本內容和形式。
(二)食育課程實施中的家校合作
食育課程實施不僅需要學校的作用,更需要家長的參與,家校合作能夠顯著地提高食育課程實施效果。家長應該給予學校食育課程計劃一定的幫助和支持,比如說,學校食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家長要給幼兒攜帶一些水果,并對水果進行預加工,家長應該從幼兒成長發(fā)展的角度給予學校這樣支持,準備好食育課程實施所需的各種食材。為了配合學校的食育課程,家長在家庭生活當中也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參與飲食加工的過程,傳播一些基本的飲食文化,在家庭生活中就飲食與幼兒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互動,這樣有助于深化食育課程的效果,更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總之,在學前教育中的生活體驗是培養(yǎng)幼兒生活獨立性和生活技能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其中食育課程是幼兒生活體驗的重要體現(xiàn),幼兒園在食育課程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特點和需要,增強課程的科學性、合理性,更好地發(fā)揮食育課程在幼兒成長發(fā)展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彭琴.基于生活體驗的食育課程實踐:以“健康早餐”課程為例[J].清風,2020(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