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
摘 要:將辯論賽引進課堂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的實驗,也正是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在小學高段開展語文辯論賽的實踐,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展示個人的語言文字功力,獲得實戰(zhàn)訓練與深刻體驗,并從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小學高段開展語文辯論賽的實踐做一探索。
關鍵詞:小學高段;語文;辯論賽;意義;策略
一、小學高年段語文開展辯論賽的價值與意義
語文教學通過采取辯論賽教學模式,能夠展現(xiàn)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辯論賽中通過自由辯論,抑或者是對辯論主題進行討論深化,可以不斷豐富學生的思考方式與方法,從而強化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在辯論賽上,無論是參與者還是觀眾,都在積極調動各自的知識經驗與積累,不斷挖掘辯論主題深層次的內涵。作為參與者,既有正方代表,又有反方代表,共同圍繞一個辯題進行深入辯論,整個辯論過程就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智慧與智慧的交集。具體的辯論過程既是在鍛煉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又借助語言文字的應用,與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且精準進行表示,以此來論證觀點,可以說,辯論賽的開展是對學生知識儲備的綜合檢驗,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經歷辯論賽前的準備,需要收集相關資料,培養(yǎng)了收集、整合資料的能力。辯論賽的實踐,是對教學方法的一種創(chuàng)新。
二、小學高段語文開展辯論賽的實踐策略
1.做好辯論賽的準備
圍繞一個主題讓參賽隊員進行辯論,首先作為參賽人員要確定各自的主張與立場,正、反方的辯論中都在試圖用強有力的辯論來擊敗對方。設計辯論賽之前,則確定好辯論的題目、程序以及發(fā)言時間,要讓雙方參賽者按明確規(guī)程開展辯論,掌握辯論的基本流程。對于正、反方是否勝負的評價標準,則要綜合進行評定,如立論、風度、應變技巧等,由評委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進行最終的裁定。告知辯論雙方只能針對對方的觀點與理由進行駁論,而不是就對方的立場與人品進行駁斥,或者趁機起哄,雙方以及觀眾都要尊重發(fā)言人的發(fā)言。參與者提前了解辯論賽的性質與特點,避免與日常的爭辯混淆,從而有理有據(jù)地開展辯論。
2.介紹具體的辯論技巧
在開展高段語文辯論賽時,教師還要為學生傳授一些辯論技巧,讓學生通過掌握一定的技法,提高辯論的水平。如借力打力,意思借對方攻擊之力來反擊對方,在這一辯論之中可以給予對方有力的回擊,從而轉變被動的局面。又比如移花接木,即對對方論據(jù)存在缺陷部分進行剔除,換上我方的一些有利材料以及觀點。還有順水推舟的,也就是說似乎對對方的觀點表示認同,順應對方的邏輯繼續(xù)進行推導,并在這一推導過程中,根據(jù)我方的需要來設置一些符合情理的障礙,這樣使對方的觀點在我方增設的條件之下無法成立,從而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釜底抽薪,這一技巧實際上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之中對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以此大大挫敗對方的銳氣與氣勢。
3.確立適宜辯題
在辯論課中要進行辯題的設計,它直接關系到辯論賽的成敗與否。教師在設計辯題時,則要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提煉,使學生的積極性得以調動,激發(fā)辯論信心。比如,圍繞人人都閱讀的話題,教師設計了辯論主題“開卷是否有益”,女生為正方,其觀點為“開卷一定有益”,而男生為反方,其觀點為“開卷不一定有益”。開賽時,反方搶先一步發(fā)言:“有些書讀了使人變壞,開卷怎么會有益?”正方進行反駁:“書有好壞之分,就看如何分辨,會分辨就如同良方”……整個辯論賽,雙方就怎樣讀書、讀書與學習如何結合等問題一一進行了討論,正反方圍繞辯題絞盡腦汁、步步為營,讓做觀眾的其他學生看得興致勃勃、津津有味。這一辯題契合了學生的認知與需求,激發(fā)學生在準備中主動搜集相關材料,準備自己的辯詞。對于辯題內容,教師還需要做好引導,針對一方啞口無言的囧境,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讓學生辯起來、辯下去、公平辯論。辯論主題通常選擇的是沒有定向性的辯題,也就是中性辯題,比如說“開卷是否有益”“老人摔倒該不該扶”“先感后恩VS先恩后感”,從而讓學生在辯論過程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洗禮。
總之,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來說,盡管與低段和中段學生相比,其語文知識積累較為豐富,但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生活經驗也不足,辯論賽開展的難度不能過大,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在符合自身的認知水平上積極參與到辯論中,得到鍛煉,激發(fā)創(chuàng)新火花,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林巧渝.從校園辯論賽看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