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近剛,馮云霄,程玉豆,王珅,付亞雄,關(guān)軍鋒
(1.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遺傳生理研究所,河北石家莊 050051)(2.河北省植物轉(zhuǎn)基因中心,河北石家莊 050051)
鴨梨(Pyrus bretschneideriRehd.)是我國主栽梨品種之一,果型美觀、味甜多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為了延長鴨梨貯藏期常進行冷藏,但長期冷藏后,易發(fā)生黑皮、果肉褐變現(xiàn)象[1,2],導致果實商品價值明顯下降,經(jīng)濟效益損失嚴重。
1-甲基環(huán)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作為一種新型乙烯受體抑制劑,可顯著延緩躍變型果實成熟,延長貨架期[3],在生產(chǎn)上具有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薄膜形成的自發(fā)氣調(diào)包裝(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MAP)可調(diào)節(jié)果實微環(huán)境氣體條件,實現(xiàn)微氣調(diào),延緩果實衰老,以達到保鮮效果[4,5]。1-MCP與MAP聯(lián)合使用(1-MCP+MAP),具有協(xié)同效應(yīng),可以實現(xiàn)較好的保鮮效果。在梨果實上,1-MCP+MCP處理可延緩果實硬度的下降,降低呼吸速率和乙烯釋放速率,減少黑皮發(fā)生[6]。但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1-MCP+MAP處理有時會導致果肉褐變,果肉呈水漬狀,可能屬于冷害現(xiàn)象,但其原因尚不清楚。
植物冷害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是在低溫下發(fā)生了水分吸收運輸和散失的不平衡[7]。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在植物水分吸收、根部營養(yǎng)物質(zhì)攝入、組織擴張、蒸騰作用、光合作用以及逆境脅迫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8-10],并且還參與果實發(fā)育。如西洋梨‘La France’幼果發(fā)育時,細胞膨大期液泡膜水孔蛋白基因(TIP)表達量特別高,可能為細胞膨大時的液泡水通道[11];富士蘋果中MdPIP1;3的兩個表達高峰與果實發(fā)育中兩個細胞膨大期一致[12];沙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PpPIP1表達量受乙烯上調(diào)[13]。已有研究證明,當番茄乙烯合成增加并且躍變期提前時,果實加速失水,同時SlPIP12Q、SlPIPQ、SlPIP21Q和SlPIP22表達量上調(diào)[14]。但目前關(guān)于水孔蛋白在低溫和乙烯調(diào)控下參與梨果實采后品質(zhì)變化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主要探討1-MCP及MAP處理下,分析鴨梨長期貯藏過程中果實品質(zhì)及果肉褐變發(fā)生,以及果實水孔蛋白基因的表達情況,進而深入解析1-MCP及MAP對鴨梨貯藏效果的作用機制。
鴨梨于2017年9月16日采自河北省趙縣管理良好的果園。采后當天運回實驗室,解去果實紙袋,過夜,散去田間熱。次日,挑選大小均勻(單果重286.76±34.41 g)、成熟度一致的無病蟲害的果實為材料,進行處理。果實在塑料帳篷內(nèi)密封,使用1.0 μL/L 1-MCP(美國陶氏公司生產(chǎn))熏蒸18 h,之后一部分果實進行自發(fā)氣調(diào)包裝(1-MCP+MAP),一部分果實直接裝入紙箱(1-MCP);對照果實直接于帳篷內(nèi)密封18 h,同樣一部分果實進行自發(fā)氣調(diào)包裝(MAP),一部分果實直接裝入紙箱(CK)。自發(fā)氣調(diào)包裝保鮮膜(厚度15 μm)為微孔PE膜,由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保鮮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天津)提供。處理完畢后,果實裝入紙箱。每箱30個果實,進入冷庫貯藏(溫度為0±0.5 ℃,相對濕度85%~95%)。自冷藏60 d時,每隔30 d隨機選取15個果實,取樣測定各項指標,5個果實1組,每個處理測定3個重復。冷藏180 d時將果實取出冷庫,測定其在20 ℃下貨架7 d各項指標。
1.2.1 品質(zhì)指標
果實硬度:使用GY-4型果實硬度計(浙江托普公司)測定,單位為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使用PAL-1型手持數(shù)字糖度計(日本愛拓公司)測定。
1.2.2 果實包裝內(nèi)氣體成分含量測定
包裝及紙箱內(nèi)O2和CO2含量使用99790Ⅱ型便攜式氣體分析儀(德國Witt公司)測定,乙烯含量采用GC-9790Ⅱ型氣相色譜儀測定(浙江福立公司)。乙烯測定的條件為,柱箱溫度:80 ℃;汽化室溫度為:140 ℃;FID(氫火焰離子檢測器)的溫度為:200 ℃。N2為載氣,H2為燃氣,助燃空氣為合成空氣。N2的流量為:40 mL/min(0.04 MPa),H2流量為:40 mL/min,空氣流量為:30 mL/min(0.03 MPa)。每個處理固定3箱進行氣體測定,每箱重復3次取樣。
1.2.3 果肉褐變率測定
果肉褐變率:縱切果實后,計果肉褐變果實數(shù),計算褐變果實數(shù)占總果實數(shù)量的百分比。
1.2.4 果肉綠原酸含量測定
綠原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測定[15]。取果皮下1 cm深果肉凍樣,進行綠原酸提取和測定。HPLC色譜條件:日立HITACHI L-2000高效液相色譜儀自帶的反相Lachrom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 ℃,洗脫程序為A相5%冰醋酸水溶液、B相為水、C相為乙腈(0 min,
A:B:C=19:76:5;7 min,A:B:C=95:0:5;20 min,A:B:C=85:0:15;25 min,A:B:C=55:0:45;26 min,A:B:C=15:0:85;31 min,A:B:C=15:0:85;32 min,A:B:C=19:76:5),流速為1.0 mL/min,進樣體積為10 μL。
1.2.5 POD和PPO活性測定
POD活性測定: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16]。取果肉凍樣1 g,加入3 mL 0.1 mol/L乙酸鈉提取緩沖液(1 mmol/L PEG、4% PVPP和1% Triton X-100),4 ℃下12000 r/min離心30 min,取上清液用于測定POD活性。將200 μL酶提取液加入到反應(yīng)液中(含25 mmol/L愈創(chuàng)木酚),使終體積為4 mL。在470 nm波長下測定OD變化值,以每分鐘吸光度變化值增加0.01時為1個POD活性單位(U),單位為U/g FW。
PPO活性測定[17]:稱取果肉凍樣1 g,加入3 mL的0.1 mol/L(pH=7.0)磷酸緩沖液(含6% PVP),4 ℃下12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用于測定PPO活性。將200 μL酶提取液加入到25 ℃預熱反應(yīng)液中(含25 mmol/L鄰苯二酚的磷酸鹽緩沖液,pH 6.0),使終體積為4 mL。在420 nm波長下測定OD變化值,以每分鐘吸光度變化值增加0.01時為1個PPO活性單位(U),單位為U/g FW。
1.2.6 RNA提取和定量PCR(RT-PCR)分析
采用Gasic等改良CTAB法[18]提取果肉的總RNA??俁NA經(jīng)DNase清除DNA后,用Primescript TM RT reagent Kit(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進行反轉(zhuǎn)錄。
定量 PCR 儀為 ABI 7500型(Applied Biosystems?,美國),反應(yīng)試劑為TB Green? Premix Ex Taq II定量PCR試劑盒(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以PbActin2為內(nèi)參基因[19],其余基因參照Genbank上登記序列,使用Primer Premier 5.0軟件設(shè)計基因引物,所有引物委托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表1)。通過2-ΔΔCT法計算出待測基因相對表達量。
表1 引物序列Table 1 Primer sequence
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和SPSS(18.0)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方差分析采用LSD法,結(jié)果用3次重復的平均值表示。
經(jīng)測定,不同處理及包裝內(nèi)O2含量在20.43%~21.78%之間,貯藏30 d、45 d、60 d以及180 d時MAP處理內(nèi)O2含量顯著低于CK,其余處理與CK之間無明顯差別(圖1a);包裝內(nèi)CO2含量在0.71%~1.15%之間,顯著高于CK以及1-MCP處理箱內(nèi)含量(圖1b)。包裝內(nèi)乙烯含量在90 d時達到高峰(圖1c),MAP處理內(nèi)乙烯含量為146.38 μL/L,而1-MCP可有效抑制MAP包裝內(nèi)乙烯含量的升高,1-MCP+MAP處理內(nèi)乙烯含量僅為17.30 μL/L。
圖1 1-MCP及MAP處理后冷藏鴨梨包裝箱/膜內(nèi)O2(a)、CO2(b)以及乙烯含量(c)變化Fig.1 Changes of O2 (a), CO2 (b) and ethylene contents in package box and film (c) of ‘Yali’ pear treated by 1-MCP and MAP during cold storage
1-MCP可通過強烈結(jié)合乙烯受體,因而有效地阻礙了乙烯與其受體的正常結(jié)合,致使乙烯作用信號的傳導和表達受阻[3,20]。本研究中1-MCP處理顯著抑制了冷藏期間鴨梨果實乙烯的生成(圖1c),這是其延緩果實衰老的基礎(chǔ)。1-MCP與MAP聯(lián)合使用(1-MCP+MAP)對自發(fā)氣調(diào)包裝內(nèi)O2的影響不顯著,但在冷藏120 d之前降低袋內(nèi)CO2含量,之后略有升高,尤其是冷藏180 d時CO2升高顯著;但從乙烯含量來看,1-MCP+MAP復合處理顯著降低袋內(nèi)乙烯含量(圖1b、c)。
硬度在貯藏期間呈下降趨勢,1-MCP與MAP處理可較好地維持硬度(圖2a);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SSC升高,且CK與1-MCP處理的果實SSC顯著升高(圖2b)。采收時果實硬度和SSC分別為7.51 kg/cm2和11.46%,貯藏180+7 d時MAP包裝處理果實硬度(6.25 kg/cm2)最高,CK、1-MCP以及1-MCP+MAP處理的果實硬度分別為5.72 kg/cm2、5.53 kg/cm2和5.68 kg/cm2,三者之間無明顯差別;貯藏180+7 d時,1-MCP+MAP果實SSC(11.43%)最低,CK、MAP和1-MCP處理果實SSC分別為12.40%、12.24%和12.86%,三者之間無明顯差別。冷藏120 d時果實胴部果肉開始發(fā)生褐變,并且呈水漬狀,屬于典型的冷害癥狀。貯藏180 d時1-MCP+MCP處理果實果肉褐變情況最為嚴重,果肉褐變率達25.78%(圖2c)。
圖2 1-MCP及MAP處理后冷藏和貨架期鴨梨硬度(a)、SSC(b)和果肉褐變率(c)的變化Fig.2 Changes of fruit firmness (a), SSC (b) and flesh browning rate (c) of ‘Yali’ pear treated by 1-MCP and MAP during cold and shelf-life storage
乙烯受體抑制劑1-MCP具有明顯的延緩果實衰老的作用[20],在梨貯藏保鮮應(yīng)用中已經(jīng)取得長足的進展。MAP包裝通過調(diào)節(jié)果實微環(huán)境,從而達到保鮮的效果[5,21]。本研究中MAP和1-MCP處理均可可有效維持冷藏期鴨梨果實硬度、SSC(圖2a、b),但二者聯(lián)合使用(1-MCP+MAP)加重了果肉組織褐變(圖2c)。
梨果在貯藏過程中產(chǎn)生的組織褐變,有時被認為與貯藏環(huán)境中高濃度的CO2有關(guān)。當包裝內(nèi)CO2濃度大于1%時,黃金梨果肉組織易發(fā)生褐變[21]。冷藏期間包裝內(nèi)CO2濃度為1.3%~3.2%時,鴨梨果肉發(fā)生褐變;而微孔膜包裝內(nèi)CO2濃度將至0.6%以下時,果肉褐變指數(shù)顯著降低[22]。本研究中MAP處理袋內(nèi)CO2濃度在冷藏期間一直保持在0.71%以上(圖1b),推測在一定程度上的CO2積累也是導致MAP處理鴨梨果肉褐變發(fā)生的原因之一。
綠原酸含量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尤其在褐變較為嚴重的1-MCP+MAP處理果實中(180+7 d)含量達最高值(201.75 μg/g FW)(圖3a)。在貯藏期間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1-MCP以及1-MCP+MAP處理果實POD活性在整個貯藏期間顯著高于CK及MAP果實,其中1-MCP+MAP處理果實POD活性在貯藏150 d時達最高值37.37 U/g FW(圖3b)。與POD不同,PPO活性隨著貯藏時間延長而升高,其中1-MCP和1-MCP+MAP處理果實在貯藏后期(180 d和180+7 d)其活性顯著高于CK和MAP果實(圖3c),180+7 d時1-MCP+MAP處理果實PPO活性最高,達157.00 U/g FW,而此時CK以及MAP果實中PPO活性僅為89.00 U/g FW和84.00 U/g FW。
綠原酸是鴨梨果肉中含量較高的酚類物質(zhì)[23]。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綠原酸含量隨著果肉褐變加重而升高,并且在褐變最為嚴重的1-MCP+MAP處理中最高(圖3a)。POD通過催化酚類物質(zhì)與H2O2反應(yīng)生成醌類來清除果實內(nèi)的H2O2[24],PPO可催化醌和單寧的合成,是引起酶促褐變的主要酶類[25]。在本研究中,POD活性在冷藏早期呈上升趨勢,并于150 d時達到最高值,隨后活性下降,1-MCP處理果實POD活性下降不明顯,而1-MCP+MAP處理果實POD活性在180+7 d時升高(圖3b)。果肉內(nèi)PPO活性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而升高,并且在180+7 d時達到最高值,1-MCP以及1-MCP+MAP處理果實中PPO活性較高(圖3c)。因此,POD和PPO活性的顯著升高是導致果肉組織褐變的生化基礎(chǔ)。
圖3 1-MCP及MAP處理后冷藏和貨架期鴨梨果肉綠原酸含量(a)、POD活性(b)以及PPO活性(c)的變化Fig.3 Changes of flesh chlorogenic acid content (a), POD (b)and PPO activity (c) of ‘Yali’ pear treated by 1-MCP and MAP during cold and shelf-life storage
在鴨梨貯藏過程中,CK果實和MAP包裝果實質(zhì)膜水孔蛋白基因PbPIP1;1表達量在冷藏過程中呈下降趨勢,在貨架期略有升高,而1-MCP處理可延緩該基因的下降,整個貯藏期間1-MCP以及1-MCP+MAP處理果實PbPIP1;1表達量顯著高于CK果實(圖4a);180 d時CK和MAP果實中PbPIP1;1表達量分別為0.07和1.11,1-MCP和1-MAP+MAP處理果實中該基因表達量為0.52和0.16。PbPIP1;4在貯藏過程中表達量先升高后下降,入庫60 d時CK果實中該基因即達到表達高峰4.02,而處理果實中PbPIP1;4表達量相對較低(圖4b)。
圖4 1-MCP及MAP處理后冷藏鴨梨果肉PbPIP1;1(a)、PbPIP1;4(b)、PbPIP2;1(c)、PbPIP2;2(d)以及PbPIP2;5(e)相對表達量的變化Fig.4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PbPIP1;1 (a), PbPIP1;4, (b),PbPIP2;1 (c), PbPIP2;2 (d) and PbPIP2;5 (e) in the flesh of‘Yali’ pear treated by 1-MCP and MAP during cold and shelf-life storage
CK果實的PbPIP2;1在冷藏60 d時表達量激增,其表達量可達初始值的18000倍左右,隨后表達量下降,MAP和1-MCP處理均可抑制該基因表達量的升高,而1-MCP+MAP對該基因的抑制效果最為明顯(圖4c),該處理PbPIP2;1表達高峰僅為406.08;PbPIP2;5的表達趨勢在CK果實中與PbPIP2;1相似,表達量在貯藏初期(60 d)達高峰(9128.53),之后表達量下調(diào),MAP以及1-MCP抑制該基因的表達,而1-MCP+MAP聯(lián)合處理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并且可以推遲表達高峰(90 d,768.75)(圖4e)。在冷藏初期CK果實、1-MCP以及1-MCP+MAP處理果實中PbPIP2;2基因表達量都呈升高趨勢,貯藏90 d時表達量達到最高值,隨后下降;與另外兩個PIP2基因不同的是,1-MCP處理果實中PbPIP2;2表達量均高于CK果實(圖4d)。
本研究分析了兩個梨TIP基因,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圖5),PbTIP1;1基因的表達量在冷藏60 d時達到表達高峰,隨之逐漸下降,而1-MCP以及1-MCP+MAP處理果實中該基因表達量顯著高于CK果實和MAP處理果實,180+7 d時該基因在1-MCP+MAP處理果實中相對表達量為7.67,為CK和MAP處理果實中的十余倍;PbTIP2;1基因在冷藏后表達量明顯下降,1-MCP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該基因的下調(diào)。而1-MCP+MAP聯(lián)合處理果實中,PbTIP1;1和PbTIP2;1表達量在貯藏后期高于其余處理果實。
一般認為,1-MCP能有效延長梨果實的貯藏時間,抑制果肉褐變[26]。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1-MCP對鴨梨冷藏期間果肉褐變并未有顯著效果,反而1-MCP+MAP處理可加重長期冷藏鴨梨(180 d)果肉褐變的發(fā)生(圖3a)。這種情況可能與MAP處理的前提下,1-MCP加重果實發(fā)生冷害有一定關(guān)系。已有文獻報道1-MCP處理可加劇桃[27]、香蕉[28]、番茄[29]和獼猴桃[30]等果實在冷藏期間冷害的發(fā)生。
低溫下水分吸收、運輸和散失的不平衡是植物冷害發(fā)生的原因之一[7]。研究發(fā)現(xiàn),低溫導致植物水孔蛋白活性及其基因表達、細胞免疫定位發(fā)生變化[31]。已有研究表明,香蕉中MaPIP1;1、MaPIP1;2、MaPIP2;4和MaPIP2;6參與早期冷響應(yīng)[32]。橡樹質(zhì)膜水孔蛋白基因HbPIP1;1啟動子包含乙烯響應(yīng)元件和多種干旱響應(yīng)元件[33]。在擬南芥中對乙烯調(diào)控水孔蛋白通道活性的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乙烯可促進AtPIP2;1的磷酸化,進而增強水通道活性[34]。本研究發(fā)現(xiàn)PbPIPs和PbTIPs在低溫下表達量均有不同程度變化,其中CK果實中PbPIP2;1、PbPIP2;5在鴨梨冷藏后表達量顯著升高,推測其表達受低溫的誘導。同時,這兩個基因表達量的升高受MAP以及1-MCP的抑制,尤其1-MCP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而1-MCP+MAP聯(lián)合處理對PbPIP2;1和PbPIP2;5表達的抑制作用強于單獨處理,進一步推測它們的表達同時受乙烯的調(diào)控。
鴨梨在長期低溫貯藏下仍產(chǎn)生大量乙烯,而1-MCP處理抑制了乙烯的生成(圖2c),抑制了水孔蛋白基因PbPIP2;1、PbPIP2;5在整個貯藏期的表達(圖4c、e),促進了PbTIP1;1在貯藏早期表達量的升高,延緩了在貯藏后期冷害發(fā)生時PbTIP1;1和PbTIP2;1表達量的下降(圖5),導致細胞水分狀況改變,進而引起果實冷害,發(fā)生果肉褐變??傊?,1-MCP+MAP聯(lián)合處理除了維持自發(fā)氣調(diào)包裝內(nèi)較大的濕度外,使袋內(nèi)CO2濃度較高,而乙烯含量較低,使果實微環(huán)境變得更為復雜。因此,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相比[21,22],本研究認為鴨梨長期冷藏過程中果肉褐變發(fā)生不僅僅是高濃度CO2傷害的結(jié)果,很有可能是高濕度、高濃度CO2和冷害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其具體機理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圖5 1-MCP及MAP處理后冷藏和貨架期鴨梨果肉PbTIP1;1(a)、PbTIP2;1(b)相對表達量的變化Fig.5 Changes in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PbTIP1;1 (a)and PbTIP2;1 (b) in the flesh of ‘Yali’ pear treated by 1-MCP and MAP during cold and shelf-life storage
1-MCP與MAP處理都可以較好地維持鴨梨長期貯藏期間硬度、SSC,但易導致果肉褐變發(fā)生,此時,果肉中綠原酸含量升高,POD、PPO活性增加;同時,果肉褐變的發(fā)生可能是高濃度CO2和冷害協(xié)同作用的結(jié)果。PbPIP2;1、PbPIP2;5可能參與了鴨梨果實貯藏過程中冷害發(fā)生,其表達受低溫和乙烯的調(diào)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