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啟玲
【摘? ? 要】生活自理能力即一個人生活的基本技能,貫穿于人的一生。當前特殊教育學校的培智兒童具有極強的依賴性,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無法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學校要從培智兒童自身情況出發(fā),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期望文章的討論能夠給相關工作者以借鑒和啟發(fā)。
【關鍵詞】特殊教育? 培智兒童? 生活自理能力?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24
培智兒童是一群智力或生理存在缺陷的兒童,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加強,社會對培智兒童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走向社會是每一個人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特殊教育學校將提高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積極探尋有效的發(fā)展路徑,使其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诖耍恼铝⒆闾厥饨逃龑W校,從生活能力培養(yǎng)視角出發(fā),對文章主題進行深入的闡述。
一、特殊教育學校培養(yǎng)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據研究調查顯示,培智兒童都是先天性弱智,還有部分是因后天因素導致,在出現(xiàn)這一情況之后,家長出于心疼不會讓孩子做事,連最基本的事情都不會讓他們做,加劇了培智兒童情況的惡化?;诖?,社會各界對培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但就當前特殊教育學校實際發(fā)展來看,很多學校更加重視兒童的興趣培養(yǎng),其生活自理能力、實踐力的提升有待挖掘,這都表明了培養(yǎng)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緊迫性。另外,培智兒童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后面臨著獨立生活的局面,只有不斷完善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順應社會的發(fā)展。[1]
(二)重要性
雖然培智兒童存在智力缺陷、生活能力薄弱,但他們依然是社會成員的一部分。在未來的自身成長中,培智兒童同樣具備參與社會活動的資格。培養(yǎng)其生活能力,對于他們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意義。
1.提升培智兒童的生活質量。父母包辦雖然可以給予培智兒童更多的便利,但對于他們自身來講其生活質量并未得到提升。出于這部分兒童行動能力考慮,促進其智力發(fā)展的個人鍛煉目標也無法實現(xiàn)。而且對于這部分兒童來講,隨著年齡的增長,并不希望每件事情都讓父母參與。如若長期維持現(xiàn)狀,不做出任何改變,勢必會影響兒童的個人生活質量。從兒童當前生活能力出發(fā),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法,可以從根本上提升培智兒童的生活質量。[2]
2.開發(fā)兒童的智力。兒童生活中的動手能力鍛煉,對于兒童智力的開發(fā)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因為從行動和思維關系角度來看,行動的進行需要依靠思維進行支配。兒童在鍛煉中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生活能力,還能開啟培智兒童的大腦思維,進而提升培智兒童的智力水平。
二、影響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影響因素
(一)自身因素
和普通兒童相比,培智兒童在智力和情感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表現(xiàn)為溝通力、自我服務力弱,經過后天的培訓和指導可以改善這一情況。培智兒童的思維比較簡單,對于一件事情的理解始終停留在表面,其理解力比較薄弱。另外,培智兒童的學習動機不強,他們沒有主動提升自我的意識,表現(xiàn)為知識掌握程度低、能力不足。基于此,教師必須全面了解每一位培智兒童的實際情況,通過制定合理的策略措施,提升他們的生活能力。
(二)家庭因素
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家長一般對培智兒童的期望很低,主要表現(xiàn)為讓他們隨波逐流,不主動關心他們。因缺乏家長的關愛,降低了培智兒童對生活的期待,表現(xiàn)為生活與學習力的不足,影響著學生生活技能的提升。甚至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既然孩子在寄宿,那么教育就和自己無關,這種缺乏家校溝通的情況很常見。同時,還有部分父母因對孩子存有愧疚,便對他們百般呵護,不讓他們做任何事情,進而阻礙培智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還有部分家長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文化水平不高,他們采取老舊思想開展教育,雖然有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能力,但卻沒有站在孩子的視角思考,即便進行了大量訓練,學生依然難以改進。上述的種種讓孩子失去了鍛煉的機會。[3]
(三)學校因素
1.培智兒童教育教材匱乏。特殊學校教育的日常課程,關于生活技能教學的素材很少,沒有形成一定的規(guī)范性,課程內容隨意性很大,難以實現(xiàn)對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很多培智學校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優(yōu)選素材,只是一味借鑒其他學校的教育計劃,導致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2.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有待提升。在特殊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中,很多教師依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教育”理念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教師要努力掌握新時代的教育手段,努力豐富自身知識與素養(yǎng),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并善用文化活動吸引學生注意力,以不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3.完善教學評估。為了實現(xiàn)培智兒童生活能力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必須采取多元評估,但縱觀當前的教學評估,依然以課前和教育效果評估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體驗和情感發(fā)展,導致評估標準缺乏合理性。另外,很多評估內容沒有實現(xiàn)家長、教師與社會的充分結合,導致評估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同時,在完成對學生的評估工作后,教師和家長沒有做出及時的反思與總結,沒能從培智兒童視角考慮課程設置。[4]
三、特殊教育學校培養(yǎng)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策略
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社會邊緣群體生活環(huán)境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培智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因身體和智力的缺陷,對外界事物的理解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如若缺乏他人的指導和幫助很難融入到生活中。基于此,特殊教育學校必須全面了解這部分兒童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以讓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诖?,文章從如下幾個方面討論了特殊教育學校培養(yǎng)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用愛關心兒童,推動目標的落實
愛因斯坦曾說:“只有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睈圩鳛榻逃囊粋€重要部分,對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人師表,教師首先要做到關心兒童、關愛兒童,讓培智兒童真切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以助力其學習效果的提升??梢?,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衡量一位教師的重要標準。愛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感動,還能讓人的內心變得柔軟。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存在缺陷的兒童,這群兒童存在身體或心理上的缺陷,他們不愿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為了提升教育效果,為了提升培智兒童的社會適應力,教師必須用愛做基礎,用愛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使其主動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以為培智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愛的教育,師生關系得以優(yōu)化,教師成為培智兒童最近親的朋友,并學會了面對他人與生活。因此,教師必須用愛裝滿自己,將愛傳遞給每一位兒童。例如針對班上總是穿反衣服的兒童,教師要一遍遍講解和指導,以提升兒童參與的主動性。再如,教師在指導兒童喝水的過程中,要手把手教學,為了保證兒童的人身安全,教師還可以將杯子替換為塑料杯,而且必須保證是溫水。培智兒童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也是教學的主體,培智學校的一切教學工作必須以培智兒童的實際情況為主。因此,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培智兒童,并以高度的激情和愛心投入到這份工作中來,用愛溫暖孩子,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5]
(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逐步提升培智兒童的基本生活能力
只有制定詳細的步驟,才能對兒童做出合理的引導,才能通過循序漸進的努力提升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在此之前,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以此為基礎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培智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過程,教師只有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愛心,根據步驟合理的引導,才能讓孩子們在反復的訓練中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培智兒童自主吃飯這一實例為主,剛進入學校的培智兒童無法完成自主吃飯這一事情,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生自身身體和智力的缺陷,二是父母溺愛,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吃飯。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步驟:第一步,教給孩子正確拿勺子的方法;第二步,讓學生順利舀起盤中的食物;第三步,在保證不灑落的情況下將食物送到自己的口中。看似很簡單的一個過程,對存在智力或身體缺陷的孩子來講卻是一個難題,但經過教師的步驟解析,他們在無形中掌握了用勺子吃飯的方法,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基于培智兒童具體情況,加強與家庭的聯(lián)系
和普通學校相比,培智學校有自己的特殊性?;诖耍處熢陂_展工作中,必須加強與學生家庭的聯(lián)系,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互動交流平臺,以完成對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教育。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了解培智兒童,把握培智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的特殊性。很多時候培智兒童的特殊性會加劇家長的心理壓力,因此,教師在與家長聯(lián)系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平和的態(tài)度,避免出現(xiàn)矛盾。第二,對培智兒童家長開展教育,鼓勵家長參與到培智兒童的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舉辦交流會,比如專題講座、家長會等,實現(xiàn)家庭與學校教育的結合,為培智兒童構建一個有效的發(fā)展氛圍,以在提升兒童生活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培智兒童的快樂成長。第三,定期匯報培智兒童的在校情況,并結合學生表現(xiàn),建議家長多為兒童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例如兒童自主吃飯,經過教師的步驟分析,班上的孩子都可以拿勺子自己吃飯,此時教師要將這一情況以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匯報給家長,同時建議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通過家校教育合力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和普通兒童相比,培智兒童的身心有著極強的特殊性,而這也導致他們容易自卑、不愿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況。因此,在對學生開展生活能力培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關注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無意舉動傷害兒童。
同時,對于兒童的不良情況,教師要及時上報給孩子家長,通過家校溝通制定合理的心理疏導計劃,通過雙方合作打開孩子封閉的內心。比如,本班有一名性格孤僻的孩子,從不與其他學生交流,通過與學生交談了解到原因:因自身缺陷本就苦惱不堪,而爸媽總是唉聲嘆氣,讓他覺得自己是多余的,開心不起來。在了解到孩子這一實際情況之后,教師要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并將孩子的真實心理告知家長。通過交流,家長也認識到了自己的無意舉動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負擔,因此在日后特別加強了對孩子的心理輔導,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這名孩子的性格逐漸開朗,能夠積極參與到班級活動中。
(四)基于培智兒童情況,開展針對性訓練
在對培智兒童開展生活能力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看到培智兒童的實際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讓培智兒童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時,讓他們收獲成功的喜悅。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開展。
第一,和普通兒童相比,雖然培智兒童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對于生活自理的事情,培智兒童也能自己完成。要想提升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必須幫助培智兒童樹立自信心,讓他們認識到很多事情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樣他們才不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產生自卑,才能促進其身心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
第二,教師要積極參加鍛煉活動,想盡一切方法提升學生參與鍛煉的主動性,比如集體比賽、個人比賽,通過比賽活動的開展完成對培智兒童的有效訓練。比如,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到部分學生不會疊衣服,基于此,教師首先教學生疊衣服的方法,然后在班級組織了一場“疊衣服”比賽活動,通過這一方式激發(fā)培智兒童的興趣,提升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因為是團隊比賽,他們有著極強的積極性,紛紛參與其中。
第三,基于培智兒童實際情況,組織鍛煉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做好指導。比如在“認識生活用品”這一內容之前,教師提前準備好生活中的用品(水杯、牙刷、沐浴露、毛巾等),在課堂為學生展示出來并提問:大家認識這些東西嗎?知道如何使用嗎?因為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紛紛搖頭?;诖私處熆梢越柚嗝襟w圖文和視頻結合的功能,為學生一邊展示一邊講解這些用品的用法,通過形象畫面的展示和刺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掌握了這些用品的具體用法。為了增強兒童的生活能力,教師還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建議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建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為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6]
四、結束語
特殊教育學校對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對提升培智兒童生活能力、增強他們生活的幸福感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不單要關注他們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而這個項目的進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保持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勇敢面對新的問題,并根據培智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措施,將其細化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給予培智兒童更多的幫助和指導,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生活。
參考文獻
[1]張軍泰.探析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培養(yǎng)培智兒童的生活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21(23):29-30.
[2]譚正波.淺談培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027):210-211.
[3]劉海云.如何培養(yǎng)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011):138.
[4]劉繼慶.對智障兒童進行生活能力培養(yǎng)的方向與實踐[J].新課程(教研版),2017(007):162.
[5]董利群.探析特殊教育學校培智兒童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J].贏未來,2020(29):94-95.
[6]鄧靚玥.郭文斌.智力障礙兒童理財教育課程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以上海市四所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0(1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