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職業(yè)教育的“三教”改革,是推進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今年的疫情全面開展了網絡教學、遠程課堂,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我國教育教學方式革新具有革命性意義。所以,要不斷深化“三教”改革,在全面開展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推動信息技術線下線上教育常態(tài)化,強化全民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三教”改革;網絡教學;線下線上教育常態(tài)化
中圖分類號:G424?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1)16-0170-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教育部和市政府關于職業(yè)教育改革的規(guī)定,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整體優(yōu)化中等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更好地適應首都社會經濟發(fā)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動職業(yè)教育又好又快發(fā)展,不斷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深化“三教”改革,深入推動線下線上教育常態(tài)化。
“三教”改革是落實“職教20條”根本要求,職業(yè)教育的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推進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實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技并修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貫穿這項改革的目標是實現(xiàn)理實結合,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職業(yè)性、實用性,提升人才培養(yǎng)水平。在教師、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間,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三教”改革的關鍵;教材是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的載體;教法(或教學模式)是改革的路徑,教師和教材的改革最終要通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去實現(xiàn)。
2020年初,全國人民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全國人民居家隔離,學生“停課不停學”,筆者學校也為了全校學生緊急開展了網上教學。在這次網上教學的考驗中,所有老師開拓思維,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大數(shù)據(jù)等技術,開展網絡教學、遠程課堂,與學生實時互動,廣泛展開了移動學習等信息化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效果,有了更深刻的嘗試與體驗。
1 網絡教學、遠程課堂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我國教育教學方式革新具有革命性意義
2020年“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是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學社會實驗和一場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我國教育教學方式革新具有革命性意義。
我們一直提倡充分使用互聯(lián)網,2020年的網課,既是形勢所迫,也給“互聯(lián)網+”時代一個推進的機遇。平日里使用手機進行學習還受約束,但疫情使老師和學生們都困在家里,網課是大勢所趨,是必須實踐的道路。老師和學生們都拿起了筆記本、平板、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共同開展網絡教學、遠程課堂。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張志勇表示,此次在線教育實踐,“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邊界打破了”。
2網絡教學、遠程課堂讓教師重構課程觀,提升課程意識
網絡教學、遠程課堂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因為不能面對面教學生,怎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開展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筆者逐漸認識到,在線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存在著諸多差異:沒有實體課堂,缺乏儀式感,教師的語氣情感表達無法有效帶動學生;以往面對面直接叫學生,現(xiàn)在卻看不見摸不著,學生難以及時告知學習困難,教師也無法隨時感受到學生的眼神和表情;以往邊講邊練的課,現(xiàn)在學生同步實踐不是很容易……
所有這些不利因素都會敦促教師主動獲取在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成效數(shù)據(jù)。及時掌握實際情況后,教師就會有針對性地不斷進行補充,調整之后的教學內容,同時改進教學方法。所以,筆者以往的多媒體課件都全部推倒重來,重新設計重新安排,盡管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量,但這些都喚醒了教師的課程意識,重構教師的課程觀,讓教師再造課程和課堂,把學生的學習更有效地組織起來。
3信息技術的能力素養(yǎng)直接影響并促進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效果
3.1 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素養(yǎng)提升,不斷提升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效果
北京市商業(yè)學校的網絡教學從學習通開始,推及企業(yè)微信,從會議到直播,又兼有騰訊課堂、騰訊直播……這些都有嘗試。
教師也都把現(xiàn)有基于互聯(lián)網傳遞信息的各種工具嘗試著使用起來,包括釘釘、QQ、微信、騰訊課堂、企業(yè)微信、雨課堂、彈幕、詞云等各種網絡會議、直播平臺和網絡信息工具。
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素養(yǎng)提升,不斷提升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效果。如果教師調度得當,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意愿會遠高于線下課堂教學,因為在線學習時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需要學生出鏡,而且很多工具是可以匿名發(fā)表意見的,學生們反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表現(xiàn)。
3.2 學生信息技術的能力素養(yǎng),是網絡教學、遠程課堂必不可少的基礎
通過網絡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首先對網絡教學很有興趣,能夠很快掌握并適應網絡教學的各種方式方法,同時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甚至切換到電視上放大屏幕,可以把網課內容放大,清楚明了,還嘗試幾個設備同時應用,把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的實踐同時結合,效果比單純地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的效果更好!這也讓他們更有興趣深入學習,這些都得益于學生們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
當然,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也離不開經濟條件和環(huán)境。對于城市學生來說,家庭條件好,更容易實現(xiàn),甚至單間里對著大屏幕,專注認真,比在教室的效果還好。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家里就沒有那么好的條件了,一個小手機,一個小屏幕,有些直播方式也不能拉大屏幕,真的是很費勁,學生們視力不斷下降,興趣越來越低,甚至無法堅持網課學習。
3.3 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推動全民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提高,是我們艱巨的任務
2020年教育部開始執(zhí)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課程在內的新的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要求改變以往課程結構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離,課程內容與崗位實際脫離的狀況,適應學生就業(yè)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求,加強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職業(yè)人才成長規(guī)律、理論實踐一體化等原則,這就預示著教材將迎來更加符合社會要求的一輪改革。
中等職業(yè)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旨在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技能,增強信息意識,發(fā)展計算思維,提高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ǎng),樹立學生正確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引導學生通過知識技能學習和對接職業(yè)崗位的綜合應用實踐,增強信息意識,掌握信息化環(huán)境中生產、生活和學習技能,提高信息社會參與的責任感與行為能力,為就業(yè)和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推動全民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提高,這是未來教育最大的技術優(yōu)勢,也是教育真正走向科學的最可靠的一個支撐。
4網絡教學、遠程課堂準備了更充足的課程資源
網絡教學、遠程課堂不局限于教師的主打講解的主角,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各種資源。網絡教學、遠程課堂不僅是教師的講解、演示,還有很多更能吸引學生的小動畫視頻等,更是隨時讓學生通過答題器就可以完成選擇題等練習。所以教師在學習通上建課時,就給學生們準備了充足的學習資料,以供學生參考學習。
在筆者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習通的平臺有作業(yè)、有測驗、有討論等,形式多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的練習也豐富多彩,有動畫游戲,有花式連線,有操作步驟排序,既可以是普通的選擇填空題,又可以上傳相關圖片、截圖(比如上課講的相關知識點技能點),盡管大部分學生沒有電腦,通過這樣比較直觀的題目也可以讓學生們很好地鞏固復習知識。同時筆者還準備了操作視頻及錄課等資料,方便學生們反復鞏固與回看。
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們在網絡教學、遠程課堂上感覺,看課件更專心了,聽聲音更清楚,互動也更活躍更多元,課后還可隨時回看以查漏補缺。這些資料的準備,對教師是一個極大的考驗,提高了不止一倍的工作量,但能夠讓學生們上好網課,老師們的付出都是欣慰。
5網絡教學、遠程課堂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各種資源
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教師們,把現(xiàn)有的基于互聯(lián)網傳遞信息的各種工具搭配起來,進行各種嘗試。比如把網絡會議和直播平臺這種信息傳遞的工具,和雨課堂這樣能夠收集學習反饋數(shù)據(jù)的智慧教學工具,和彈幕、詞云等大數(shù)據(jù)下的知識眾籌工具聯(lián)合使用,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能有效地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甚至比實體課堂更便捷。
6網絡教學、遠程課堂讓學生們充分自主研究與學習,提高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教學資料豐富,形式多樣新穎,仿佛一桌滿漢全席,端到學生面前,但能否學好學會,能否把知識消化掉,這就要看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了!
在筆者的信息技術課程中,通過學習通給學生發(fā)放教學指導書,并上傳所有的教學資料,包括PPT、相關動畫視頻、文字說明、圖片說明等,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學習資料提前預習,了解學習要點。這樣可以高效地聽講和訓練,獲取相關知識與技能。也可以課后通過學習資料及錄課進行復習、鞏固和提高。同時進行學習檢驗,完成課后作業(yè)。在下午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進行答疑,解決學生學習的困惑和疑問。同時,階段進行考試,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并進一步調整后期教學計劃與方案。這些學習過程,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能很好地把握和利用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真正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角,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讓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最好的效果。
7精心設計,重構教學流程,重新組織學生學習,讓網絡教學、遠程課堂更豐富多彩
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網絡教學、遠程課堂這個緊急形勢下應急上馬的“新生事物”,確實有些措手不及,如何提升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互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呢?
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用新時代新一代學生思維、用互聯(lián)網的思維,精心設計,重構教學流程,把教學有節(jié)奏地分段進行,在每個階段都不要單純地教師講解,而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各種資源,穿插各種方式的教學手段,重新組織學生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網絡教學、遠程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8網絡教學、遠程課堂開創(chuàng)了學校教育空間的全領域教育時代
網絡教學、遠程課堂把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完全打通了,不限于在學校的學習,在家里也可以接受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也成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當前網絡教學、遠程課堂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些新的教學場景和新的教學技法,都將對校園內的教育教學產生深刻影響?;ヂ?lián)網+的教育全面推廣開,學校教育空間的全領域教育時代已經到來。
這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育管理產生巨大挑戰(zhàn),如何整合在線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兩種模式,推進線下與線上教育融合,探索形成“學校教育為主、在線教育為輔”的新模式,探索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新樣態(tài),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時代的新任務。
所以,我們要不斷深化“三教”改革,在全面開展網絡教學、遠程課堂的教學經驗基礎之上,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推動信息技術線下線上教育常態(tài)化,強化全民信息技術能力素養(yǎng)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達陽.新形勢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J].傳播力研究,2020,4(24):177-178.
[2] 楊陽.推進“線上+線下”教學常態(tài)化[J].廣西教育,2020(19):1.
[3] 于歆杰.以高質量在線教學應對高校疫情防控大考[J].人民論壇,2020(10):108-109.
[4] 于亞萍.新形勢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20(10):98.
【通聯(lián)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