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茂名市電白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茂名525000)
急性腦出血是臨床上好發(fā)的危急重癥之一,其發(fā)病占腦卒中的10%-30%[1],引發(fā)腦出血的因素有許多,譬如顱腦外傷、腦動脈瘤、腦血管淀粉樣變、原發(fā)性高血壓、血栓性動脈炎、顱腦動靜脈血管畸形等,其中又以原發(fā)性高血壓為其首要誘發(fā)因素。高血壓誘發(fā)的腦出血又稱高血壓性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占全世界自發(fā)性顱內出血的50%-70%[2],其致病機理在于血管內高水平的收縮壓或舒張壓促使腦內小動脈血管壁發(fā)生玻璃樣變或纖維樣病變,進而引起已病變的動脈破裂出血,因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活和幸福,而備受人們關注。其中血腫擴大的程度對于該病發(fā)生的進展及預后有重要影響。有研究表明,疾病發(fā)生早期腦出血患者會在幾個小時內出現癥狀不同程度的惡化,這可能與血腫擴大有重要關系,原因可能與血腫擴大進一步加重顱內水腫,從而引發(fā)顱內壓持續(xù)升高而形成腦疝有關[3]。引起血腫擴大的具體機制目前在分子及細胞水平尚未見明確闡述,但與血腫的大小、血腫凝結吸收的快慢、患者罹患的基礎疾病等有很大關系,本研究對可能引發(fā)高血壓性腦病患者的早期血腫擴大的因素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范圍在40-72歲,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民族、身高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版)[4]中對高血壓腦病的診斷標準;(2)有高血壓病史(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1年及以上;(3)入院后3h內行頭顱CT檢查診斷明確。
排除標準:(1)孕產婦;(2)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礙;(3)肝腎功能異常;(4)合并有顱腦外傷;(5)合并有嚴重的心肺不全者:(6)24h入出院患者。
血腫量計算采用多田公式:(血腫最大層面的最大長徑×垂直與最大血腫層面的最大長徑的最大寬徑×血腫厚度×π/6);血腫體積=血腫最大出血平面最長直徑×與最長直徑垂直直徑×血腫高度/2[5-6],根據72h內復查頭顱CT的情況進行分組:血腫擴大組:血腫體積增加33%或>12.5mL為40例;血腫穩(wěn)定組:出血量與初次CT相同或無明顯增加為40例。
記錄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民族、高血壓病程、糖尿病病程、入院72h內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情況、入院血壓控制情況(0h、12h、24h、36h、48h和72h血壓,取平均值)等;實驗室指標,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入院隨機血糖、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影像學指標,包括血腫形態(tài)、血腫部位及出血量;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
采用SPSS2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數據先分析是否服從正態(tài)分布,若服從,則用±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若不服從則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對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數據運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并采用ROC曲線分析各指標的預測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數據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故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血腫擴大組與血腫穩(wěn)定組的入院GCS評分、入院隨機血糖、血清總膽固醇含量、高血壓病程、糖尿病病程、入院后收縮壓、入院后舒張壓、入院血壓控制情況、APTT值、出血量、抗血小板使用情況與血腫形態(tài)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PT值(P=0.6)和血腫部位(P=0.13)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
表1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s)
表1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s)
?
以血腫是否擴大為因變量,將上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各個指標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見表4,表明高血壓病程、入院收縮壓及舒張壓、入院隨機血糖、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及GSC評分與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呈正相關。(見表4、5)
表2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s)
表2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s)
?
表3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n(%)]
入院收縮壓的AUG為0.817,入院后血壓控制水平的AUG為0.923,入院隨機血糖值的AUG為0.889,高血壓病程的AUG為0.726,APTT的AUG為0.894,出血量的AUG為0.433,表明在影響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所有危險因素中,入院后血壓控制水平的影響程度最大,入院收縮壓水平亦是血腫擴大的重要危險因素,這與朱賢龍等研究結果一致[7]。(見表5、圖1)
表4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表5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圖1 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單因素ROC曲線結果
本次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比較了80例早期血腫擴大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與血腫穩(wěn)定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發(fā)現,血腫擴大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高血壓病程與糖尿病病程顯著高于血腫穩(wěn)定的患者,這可能與血管內長期的高血壓及高血糖水平引起血管內皮損傷,使血管韌性降低,脆性增加有關;實驗指標方面,血腫擴大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入院收縮壓、血糖、血清總膽固醇含量、APTT及入院血壓控制水平均顯著高于血腫穩(wěn)定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且入院前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病例數少于血腫穩(wěn)定組,抗血小板類藥物的應用能減弱血小板的正常功能,APTT水平增高表明血液凝聚功能降低,減慢凝血速度,故較易引發(fā)持續(xù)性出血;影像學資料方面,血腫擴大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血腫形態(tài)欠規(guī)則的比率也顯著高于血腫穩(wěn)定的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患者;臨床量表評分方面,GSC評分顯著低于血腫穩(wěn)定的患者,這與疾病的嚴重程度高度一致。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自發(fā)性顱腦出血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正常人,顱內早期血腫擴大的發(fā)生率也顯著高于正常人,早期血腫擴大的內涵是指患者在顱內出血后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病變部位或病變周圍有持續(xù)性的血液緩慢流出并與原發(fā)血腫合并,進一步導致原發(fā)血腫擴大的一種危險改變,許多研究表明顱腦出血并不只是簡單暫時性的活動性出血,有許多病例都存在血腫擴大的持續(xù)性出血狀態(tài),臨床上主要依據影像學手段,如CT檢查結果判讀進行識別,本研究以24h內復查的頭部CT較入院后初次掃描的CT血腫體積相對增加≥33%或絕對增加12.5mL定義為血腫擴大。
顱腦是人體極其精密的組織,顱內血腫的產生及擴大會誘發(fā)、加重顱內水腫,促使顱內壓力增高、壓迫神經及腦組織,輕則導致機體功能障礙,重則甚至誘發(fā)腦疝、壓迫呼吸中樞而導致死亡,故積極處理顱內血腫、預防血腫擴大是臨床上降低腦出血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還沒有動物模型能夠研究出血腫擴大的具體機制,這意味著臨床中不能通過細胞分子機制來抑制血腫擴大,故而通過檢測相關臨床指標直接或間接地預測血腫擴大與否并改善疾病的發(fā)展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現代神經病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有關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指標被發(fā)現,如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性腦出血早期形成血腫后,患者血液中內皮損傷因子及凝血指標水平均會增高[8],而在一次描述性研究中,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血腫擴大且入院后收縮壓>180mmHg的人數占了觀察總人數的88.2%[9],根據臨床資料,罹患腦出血的患者往往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一類的基礎疾病[10],這些資料都表明許多臨床指標與早期血腫的擴大密切相關[10],而本次研究也再一次證實了這一點。
綜上所述,早期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高血壓病程、入院收縮壓、入院隨機血糖、血清總膽固醇含量、出血量、入院后血壓控制欠佳、GSC評分及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是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中又以入院后血壓控制水平為其眾多影響因素中最為敏感的指標,故而,臨床上及早、正確、合理地應用降壓藥降低患者收縮壓或能預防血腫擴大,進而改善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預后。但本次研究存在樣本數較少、樣本性質較單一的局限性,期望今后有研究能夠加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試驗以進一步探索高血壓性腦出血血腫擴大的其他相關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