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之
一、案例背景
心理健康是衡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長的重要指標之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及素質(zhì)教育都得學生心理健康提出了一定的標準和要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關注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行為表現(xiàn),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引導來促進學生轉(zhuǎn)變舊的思想認知,更加輕松有效地適應當前的學習和生活,更加有效地認知目前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變化,這樣才能夠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更加高效率的學習知識,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夠真正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才能夠讓心理之花進一步綻放。
二、案例描述
小學階段是人生教育成長的初級階段,學生有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進入到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在這個教育環(huán)境之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也深深地認識到了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我積極與學生交往,在與她們交流的過程中,認真觀察她們的行為表現(xiàn)以及心理反應。希望通過點點滴滴的觀察來,細心發(fā)現(xiàn)她們的變化,對孩子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她們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能夠更加健康和快樂。這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劉佳佳同學似乎原本活潑開朗整日開心快樂的她變得不那么愛說話了。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她也變得不那么愛發(fā)言了,對于她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表現(xiàn),我也心存疑慮。通過與班長和學習委員溝通之后我了解到劉佳佳的家庭發(fā)生了一些事情。劉佳佳的父母在前一段時間離異了,目前劉佳佳和爸爸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突如其來的家庭變化,讓這個平常活潑可愛的小姑娘遭受到了巨大的心理打擊和心理壓力。結(jié)局是無法改變的,但是如何幫助他舒緩身心,確實十分有必要的。了解到情況之后我聯(lián)系到了他的父母,溝通之后,他們也認識到了目前的家庭狀況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也表示要和老師一起來,幫助劉佳佳更加樂觀的面對生活。放學后我和劉佳佳促膝長談,讓他認識到了,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他們依然非常喜歡自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父母分別抽時間多陪孩子,也讓劉佳佳感受到了父母的溫暖,他漸漸走出了陰影。
三、案例分析
(一)觀察學生變化,有效發(fā)現(xiàn)問題
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講,她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人際關系的認知都是片面的。當身邊發(fā)生一些事件的時候,她們往往會表現(xiàn)出不能接受或者較為過激的消極反應。雖然這種反應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但是如果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來看,就必須及時有效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來講,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高效率的落實知識傳授工作,也要認真觀察學生,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親身感受發(fā)生在她們身上的每一件事情。在與她們相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這樣才能夠促進孩子們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小學教師不僅僅要成為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和身心健康的引路人,更應該成為她們的朋友。小孩這么有年齡較小,思想較為單純。所以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往往因一些問題而產(chǎn)生心理波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出現(xiàn)心理波動是正常的。想要解決問題教師就需要認真觀察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之上,找到癥結(jié)所在。
(二)通過溝通交流,有效解決問題
有效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尤其是在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有效地溝通來進入到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真正考慮孩子的主觀感受。較為妥當?shù)慕鉀Q這個問題,讓孩子和家長都能夠更加真實有效的面對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的孩子來講,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都能夠促進問題的解決,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之后,仍然沒有達到理想的結(jié)果,那么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進一步通過組織小活動來與她們溝通,引導孩子們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能夠逐漸體會到問題的本質(zhì),能夠有效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三)家校合作,提升心理疏導效果
學生反映出來的諸多心理問題都與他們的日常學習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發(fā)掘心理問題出現(xiàn)的多方面原因的時候,需要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配合來努力促成問題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家長進一步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教師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就孩子目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交流,采取一致性的措施來開展心理疏導活動。
四、案例反思
(一)堅持以學生為本,注意疏通引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與此同時,她們也是生活的主體。所以當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注意對她們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讓她們認識到消極心理,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讓她們正確認識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正確的看待自身成長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為學生考慮,真正從學生的角度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滿足她們的心理需求,讓她們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都能夠逐漸接受較為滿意的解決結(jié)果,更加真誠快樂的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心理疏導作用的發(fā)揮,需要引導孩子們在端正態(tài)度的基礎之上,來落實行動,提高心理健康程度。
(二)定期開展心理教育,美化內(nèi)心世界
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講,不僅僅需要傳授她們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而且需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們在一次又一次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理解體會心理健康,對于自身健康成長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她們也能夠逐漸認識到生活中的美,逐漸發(fā)掘自己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難得的經(jīng)歷和快樂的心境。這些美好的事物會給她們帶來美好的享受,既有利于美化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也有利于促進她們更加健康,快樂的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教師需要有效研究心理教育的活動形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在和孩子們快樂相處的過程中,幫助她們能夠更加客觀公正的看待生活的變化,能夠更加健康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多看到這個世界的真善美,多體會身邊,關心自己愛自己的親人,多伸出雙手來感知世界來擁抱她人。這樣才能夠形成健康美麗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夠更加快樂的擁抱未來的生活。
(三)注重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形成健康心理狀態(tài)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在塑造學生健康心理的時候,如果能夠通過與各門學科相結(jié)合,將心理健康的知識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那么就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同學們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之上,逐漸提升心理健康程度和水平。既要用科學的知識來武裝頭腦,又要用健康的心理來指導自己今后的行動。作為教師,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那么就需要深入透徹的挖掘?qū)W科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同學們的關注,在和同學們進一步交流的過程中,引導他們體會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當生活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困難,增強生命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