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篇章在中學教材的比例逐步增多,文言文學習越來越凸顯它的重要地位?!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但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久遠且深奧難懂,學生因此怕學、厭學。特別是中考語文加大了文言文考查力度,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及知識積累能力,因此,很多學生覺得文言文的閱讀太難了,課標中所說的“淺易”成為了很多學生難以跨越的鴻溝。
歷年來,中考語文試卷分析顯示,文言文教學效率令人擔憂。教師教得辛苦、教得無奈,學生學得艱難、學得疲憊,但效率仍很低下。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何有效提高文言文的教學質(zhì)量?為此,我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嘗試,下面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激趣設懸,巧妙引生入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課文感興趣,是教學成功的敲門磚。課前結(jié)合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和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好導語,創(chuàng)設出與課文相適宜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能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
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時,我利用初中生追求顏值的特點,設置了一個關于美男子的懸念:“大家知道齊國的美男子是誰嗎?有一個人和齊國的美男子比美,你想知道比美的結(jié)果如何嗎?”同學們頓時充滿了好奇,想要盡快到課文中找尋答案。
教學《出師表》時,我講了一個韓國片中“出師表青年的故事”(一個能背誦《出師表》的年輕法官的故事),并說,看看我們班有多少個“出師表青年”?這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想要背下《出師表》的欲望,因為他們覺得能把《出師表》背下來是一件很牛的事,能得到別人的仰慕,那節(jié)課,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很投入。
二、重視誦讀,形式方法多樣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誦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預習結(jié)束后,可聽教師范讀,注意字音字形及停頓。然后,學生第一遍自讀,讀準字音、停頓,讀順詞語句子。第二遍讀,可指名同學分段讀,其他同學指出并糾正字音和停頓。最后,全班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暢。
在翻譯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可由老師或同學說譯文,學生讀出對應的句子,這是理解性的朗讀。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記憶,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賞析課文后,可借助課文思路或有關問題,讀對應的句段。
個人讀時,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和適合的方式,如:默讀、自由放聲朗讀;多人讀可以和同學分角色讀、男女生比賽讀、小組競賽讀、接龍讀、師生互助讀、提問式的讀等。還可以借助表情神態(tài)、身體動作幫助朗讀。這樣反復多次不同形式的讀,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課文。
三、文言知識,分門別類積累
文言文的教學目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文言知識的積累。掌握文言知識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讀懂課外文言文的前提。通常文言知識分為四大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在教學中要重點掌握這四方面的重點實詞和虛詞,并分類歸納。
除此,有一些特殊句式也需引起注意,如: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疑問句、否定句、倒裝句等,這些特殊句式有自己的句式特點,可借助其加以區(qū)分。如:判斷句一般為“……者…….也”或“…….者也”等;被動句一般為“…….于…….”或“…….見…….于…….”等。
若能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對以上文言知識進行在收集整理和歸納,長此以往,學生對文言知識就會有一個清晰而系統(tǒng)的認識,也為學生學習積累文言知識提供了一條便捷之路。
四、授之以漁,自主合作探究
要想賞析一篇文言文,需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才能對文章內(nèi)容有整體把握。因此,翻譯的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
普通的翻譯模式是,教師逐字逐句講解,再要求學生把整篇翻譯抄寫并背下來。這樣填鴨式的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效果并不好,不僅沒有培養(yǎng)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反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甚至打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要理解文言文,還得從基礎做起,還得把翻譯任務交給學生這個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借助現(xiàn)有資料和以往的文言知識經(jīng)驗自主學習或和同學合作完成翻譯。教師只需教給方法,稍加幫助即可。
如:學會借助資源:已有文言知識、書本注釋、參考資料、同學互助、詢問老師等;教給翻譯方法:①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②具體方法:留(保留人名、地名、書名等)、刪(刪除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增補省略的成分)、換(用現(xiàn)代詞替換古代詞匯)、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語序)、變(變通原文,活譯有關文字)。
這樣,學生經(jīng)過自己一句句翻譯,印象才最深刻,在翻譯過程中,對現(xiàn)有和以往文言字詞的運用,也鞏固了文言字詞的積累,為學生理解課外文言文打好了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理解了課文,會增強對文言文的興趣和翻譯的信心,收獲了學習的成就感、能力提升的自豪感。還在合作中增進了同學情誼,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
五、賞析品味,感悟文言精髓
和現(xiàn)代文一樣,每篇文言文都有自己的內(nèi)容和情感。文言文往往言簡意賅甚至微言大義,許多深刻的道理和作者的情感蘊含在精煉的文字之中。因此,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要對文章進行深刻的剖析,方能體悟文章意旨,領會其精髓。文言文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濃縮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文言文中,無數(shù)古代的能工巧匠、能人志士,他們的智慧和思想熠熠生輝;古人探訪的智山智水,古人的閑情雅致,古人的壯志豪情……也許都只能在文言文中去找尋。用學習現(xiàn)代文的方法,梳理文章思路,感悟思想情感,分析寫作手法,只有細細品味,才能得其精髓。
總而言之,文言文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無計可施。只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轉(zhuǎn)換思維、改變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創(chuàng)建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設備,相信文言文教學終將迎來燦爛的陽光。
作者簡介
王蓉,女,48歲,漢族,湖北省荊州市中學語文教師,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深圳市幸福家家庭研究院“幸福家庭種子師資”中級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