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育
周六晚上8點整,我抖擻精神上線,開始了心理援助熱線的值班工作。沒有想到,我剛上線就接到一個來訪電話。如此“踩點”打進電話,還真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然而,當時我并不知道,一場引發(fā)我無數(shù)思考的“懟戰(zhàn)”拉開了序幕。
我例行開場語:“喂,您好,這里是XX心理援助熱線平臺,非常高興您……”沒等我說完,來電者開口就問:“心理學(xué)的流派很多,什么認知行為、精神分析的,你是哪個流派的?”
我心想,莫非是同行體驗來電者,想與我交流業(yè)務(wù)。想來不是嚴重的危機事件,我放下心來。我笑著說:“我偏向認知行為學(xué)派,你喜歡什么流派,咱們可以交流一下?!币苍S我交流的心態(tài)使他感到意外,感到被尊重,他說:“我對心理學(xué)非常感興趣,可我什么流派都不是?!辈皇峭?,難道是心理學(xué)愛好者?我試探地問了一句:“您是怎么知道這些心理學(xué)流派的?經(jīng)常看心理學(xué)書籍嗎?”他說:“你說錯了,我不看書,是你們幾個心理咨詢師告訴我的。”
我隱隱感到他否定我時的開心和得意。而當聽到幾個心理咨詢師告訴他時,我警覺起來。他肯定不是同行。難道是來搗亂的?我試探著問:“你撥打過我們的熱線?”他很快回答:“我知道,你們熱線要求30分鐘解決問題,我打過十幾次你們的熱線,你們咨詢師給我講了很多,但是一點兒也沒有用。”
真是一個奇怪的來電者,打過十幾次熱線,沒有解決問題,還堅持打,而且來電者的每一句話都有懟和否定,我猜想他可能是一個騷擾者,并且是來“虐”心理咨詢師的。
盡管接聽他的電話很不舒服,盡管在學(xué)習(xí)手冊中學(xué)習(xí)了應(yīng)對騷擾者的程序,但我沒有啟動它。因為我的好奇心促使我想探究他為什么不斷地打入電話,他真的是無聊才來騷擾心理咨詢師的嗎?
我決定不結(jié)束通話,陪他聊聊,于是笑著說:“十幾個咨詢師都沒有解決你的問題,恐怕我也解決不了你的問題?!蔽艺嬲\地說。他說:“30分鐘內(nèi),我的確不相信你能解決什么問題?!蔽业氖救蹙谷蛔屗a(chǎn)生了共鳴,我接著試探地說:“那是什么讓你依然堅持不懈地打我們的熱線電話呢?”
“我對咨詢師是有選擇的,你無法解決我的問題,你的普通話不好?!彼换卮鹞业膯栴},而是接著懟。我心想,這個來電者有求助動機,但是卻沒有帶著求助成功的希望。
這時我判斷他不是真正的騷擾者,不是為懟心理師而搞惡作劇的,應(yīng)該是有一定心理問題的。可是,他有什么問題,我無從知曉。于是,我想怎么被懟,我都不生氣,看他怎么辦。我笑著說:“是的,我的普通話是不好,我是農(nóng)村長大的,從小說的是方言,您能聽懂我的話嗎?”我希望我的坦誠能打動他。
不知道哪個點觸動了他的神經(jīng),也許我說是農(nóng)村長大的,引起了他的共鳴。他說:“你不知道一個從農(nóng)村出來打工的人多么不容易!我從農(nóng)村一個人來這個城市打工,沒有朋友,難道不孤單嗎?難道農(nóng)村人就該被瞧不起嗎?別以為是城市人就了不起。”
他邊抱怨邊指責,我開始清楚他的問題了。他用懟人來對抗自己內(nèi)心的自卑,久而久之,形成懟人型行為傾向,即由于內(nèi)心的自卑而常用否定對方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從而達到維護自尊心的目的。
擁有懟人型行為傾向的人內(nèi)心脆弱,膽小懦弱,不會干出太出格的事情。他們關(guān)注的、堅持的不是觀點,而是一味地反對他人。確切地說,他們對事物少有自己的固定看法,總是堅持與他人的觀點相反,熱衷于與他人爭論,總是挑他人的毛病,對他人比較苛刻,而且有時還能辯證地分析問題,表現(xiàn)得富有哲理性,常常感到懷才不遇,沒有知己,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他們與反社會人格和敵對人格不同,他們對社會危害性較小,沒有主觀上的惡意,只是和他交往的人會感到無緣無故地被懟而覺得不愉快。因此,懟人型行為傾向的人一般沒有朋友,但有一定的自知力。
他有點真誠地說:“你放心,我不是精神病,我去醫(yī)院看過,大夫讓我填了一大堆表格,最后他說我沒有病,我也知道我沒有病,我就是想選擇適合我的心理咨詢師,想談?wù)勛约旱膯栴}?!薄拔也灰欢芙鉀Q你的問題,你可以選擇掛斷電話或者繼續(xù),反正我沒事?!蔽依^續(xù)微笑地應(yīng)對,并把主動權(quán)給了他。
“你沒事,我有事!我可沒有閑工夫陪你聊天!”他繼續(xù)懟我。我輕聲笑了笑就不說話了,果不出所料,只要我說一句,他就懟一句。我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這個令我內(nèi)心極其不爽的來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