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申
【摘要】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具有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流傳至今的國學是國之精髓,是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結(jié)晶,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們從小接觸并學習國學,不僅有助于他們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更可以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國學經(jīng)典;小學語文素養(yǎng)
早在2015年我校開展“誦讀古詩詞,承傳中華文化”課題研究之時,學校就專門把“經(jīng)典誦讀”編入了課程表,保證每班每周都有一節(jié)經(jīng)典誦讀課。后來根據(jù)我校實際,新的課題“寫作教學與國學教育課程化研究”于2018年4月成功立項,并開始開展相關(guān)的研究工作。自從實施以上課題研究以來,筆者發(fā)現(xiàn)學習國學經(jīng)典能迅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國學,提升識字能力
自從開展“誦讀古詩詞,承傳中華文化”的課題研究以來,我校掀起了學習國學的熱潮,學生們學習國學的熱情高漲,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國學學習,筆者發(fā)現(xiàn)在同等條件下,我校學生的識字量遠遠超過那些沒有學習國學的學生。低年的學生非常喜歡閱讀,那些圖文并茂的書籍中一個個精彩的歷史典故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學生,每天走進校園,都可以看到學生們在翻閱國學書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們?yōu)榱丝炊畧D書的內(nèi)容,他們很自然就會想辦法去認識那些生字詞,或問同學,或問教師,或查字典,從而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量的閱讀,為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識字條件,也累積了大量的詞匯和語文素材。據(jù)統(tǒng)計,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一年級的學生在一年時間里,可以達到四年級的識字量。
二、學習國學,提升閱讀能力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和識字能力的提升,學生們掃清了閱讀的基本障礙,閱讀的興趣就更為濃厚,閱讀面也變得更為廣闊。學校應(yīng)該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設(shè)立校園讀書角、班級圖書角、讀書閣等,為學生們的閱讀提供便利和優(yōu)雅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里,學生可以閱讀到各種圖書,其中學生們最感興趣的就是有關(guān)國學方面的書籍。除了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閱讀氛圍外,還可以制定相關(guān)的激勵機制,讓學生保持持續(xù)閱讀的動力。
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百家姓》等這些書籍,可以讓學生學到許多教科書上學不到的知識。通過學習國學,學生們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名人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事例,例如,“昔孟母,擇鄰處”“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通過學習國學,學生們可以了解中國古代許多優(yōu)秀的書籍。例如,“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等。通過學習國學,學生們可以了解中國的歷代皇朝。例如,“自羲農(nóng),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等?!叭缒椅?,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則讓學生了解到古人是如何勤學苦讀,最終成就大業(yè)的故事。正所謂“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些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學生的心靈,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成為學生一生高遠見識、優(yōu)美人格的源頭活水。學生閱讀國學中的那些千古名篇,體驗和感知中華民族的神奇魅力,不斷完善自我,并懂得在追求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人生價值的中,首先要想到為人民謀福利,為國家盡忠心。
三、學習國學,提升理解能力
通過學習國學,學生們對文字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較大的提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酌辖o予我們禮的教育,老子給予我們道德的追求,司馬遷給我們歷史的尋索。隨著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學生們懂得了孔子“仁、義、禮、智、信”的思想;懂得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胸懷和“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勤勞勇敢”的昂揚銳氣。學生理解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為他們以后的閱讀和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四、學習國學,提升寫作能力
“讀”是“寫”的前提,大量的有效閱讀能為今后的寫作積累大量的語文素材。自古至今,大多名家都非常注重閱讀的作用,大詩人杜甫就曾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梢婇喿x對寫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偉大的文學家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就進行了大量的閱讀,他家里的書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也正是他海量的閱讀才成就了這部貫通古今、網(wǎng)羅百代的通史名著——《史記》。
通過對國學的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和理解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正是提升寫作能力所必備的能力。寫作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而學習國學則是提升以上幾種能力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校學生深深地愛上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它陶冶了學生的道德情操,規(guī)范了學生的言行,提升了學生的修養(yǎng),塑造了學生良好的品格。正所謂“文如其人”,學生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品格,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來。在本學期開展的“與經(jīng)典同行”讀書感想征文比賽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參與,寫出大量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學生們學以致用,在平時的作文中,筆者經(jīng)常可以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名句,這些不正是學生們學習國學所起到的作用嗎?
五千多年來,我們的先輩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建了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熏陶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學生們從小接觸并學習國學,不僅有助于他們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更能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武青英.學習國學經(jīng)典,傳承中華美德[J].新疆教育,2017.
[2]錢玄溟.國學經(jīng)典[M].中國長安出版社,2006(7).
[3]張凱來.淺談國學教育的重要意義與作用[J].管理觀察,2006(6):170—171、175.
責任編輯 ?邵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