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劉晶晶
(1.阜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公共衛(wèi)生科,新疆 阜康 831500;2阜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免疫規(guī)劃科,新疆 阜康 831500)
中學階段正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努力提升學習成績而贏得美好未來的黃金時期,但多數學生也為此做出了“犧牲”,出現了視力低下的問題。以山東省為例,初中生的視力低下情況占比約60%,而高中以達到90%,當前應當重視這一問題,避免情況的進一步惡化[1]。對于中學生來說,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重,用眼強度大,雖然學生中幾乎每天均會抽出課余時間做眼保健操,但據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部分學生對眼保健操的依從性不高,或者過于依賴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導致其視力大幅下降。不僅可能會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也有一定的消極影響。本次實驗中,回顧性分析了中學生視力低下的體檢情況,并總結導致視力低下的原因,并將其作為防范措施的制定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82例在體檢中確認視力低下的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男55例、女27例,年齡14~18歲,平均(16.25±1.05)歲。
1.2 方法。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某中學進行展開體檢工作,對其中82例被篩查出視力低下的中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導致中學生視力低下的影響因素,并制定相關防范對策。
1.3 觀察指標。實驗中的觀察指標以各不同影響因素導致的視力低下占比為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實驗過程中的統(tǒng)計學處理工具選擇SPSS 21.0,(n)為計數資料,若兩組數據間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可表示為(P<0.05)。
82例中學生中,男性、女性分別為55例、27例,占比分別為67.07%、32.03%,據分析來看,中學生視力低下的影響因素較多,主要為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及飲食因素,因以上因素而導致的視力低下情況分別為19例、15例、33例、5例,占比分別為23.17%、30.48%、40.24%、6.09%。同時,82例視力低下學生中,輕度、中度、重度分別為41例、29例、12例,占比分別為50%、35.36%、14.64%。
表1 視力低下影響因素分析(n,%)
對于正常人來說,正常的視力對其日常生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當前時代背景下,據實際統(tǒng)計來看,約有4億人存在視力低下情況,存在不同程度的視覺疲勞、眼睛干澀等癥狀,展現出了視力低下逐漸嚴重的趨勢[2]。中學階段是學習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極為重要;同時,中學階段也是學生思想萌芽的時期,幾乎所有學生在該階段均有著遠大的理想,如比較有代表性的參軍報效祖國,但良好的視力是硬性條件,因此這一要求便打消了多數學生的意愿。此外,據分析來看,存在視力低下的老年人,其眼科類疾病的發(fā)生率更高,如臨床常見青光眼、白內障等,均會極大的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
本次實驗中,探究了導致中學生視力低下的影響因素,主要為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學生自身因素以及飲食因素[3]。第一,家庭因素。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均影響著孩子的意識形成及未來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當前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技術發(fā)展迅速,在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徹底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已經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同時,部分家長無法控制對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的依賴性,以至于在孩子面前也會拿起手機、平板,無形之中便影響了孩子的思想,并會使得孩子也會養(yǎng)成依賴電子產品的不良習慣。此外,部分家長在健康意識方面也有著較大的不足,未能夠給孩子起到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甚至有部分家長對孩子報有不在乎的情況,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了視力低下的發(fā)生率[4]。
學校因素。中學階段是學生提升學習成績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學生自我思想、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當前時代背景下,家長幾乎均會對孩子寄予厚望,會在周末、假期為孩子報興趣班、補習班等,使得在原本較大的學習壓力上更是“雪上加霜”,給孩子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而在多數學校中,也存在著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尤其是鄉(xiāng)鎮(zhèn)中學,存在問題更多,如燈光照明差、課座椅設計不合理、部分學生距黑板過近等,均會長期的給學生帶來壓力。提高視力低下發(fā)生率[5]。
學生自身因素。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自尊心較強,部分學生也有著較為嚴重的叛逆心理,此類學生往往會將教師、家長的囑咐拋之腦后。視力低下是中學生常見問題之一,并已經成為了當下比較尖銳的問題,學校管理部門雖然也采取了許多的宏觀調控措施,如增加眼保健操、課外活動等課程,以暫時性緩解學習所帶來的壓力,但據實際應用情況來看,效果差強人意,部分學生對眼保健操等活動的重視度不高,因此風險性較大。因此當前學校應提高重視度,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6]。
飲食因素。中學階段不僅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而全面、充足的營養(yǎng)供給對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并降低視力低下風險性有積極作用。但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無良好的飲食習慣,存在暴飲暴食、不愛吃水果和蔬菜的情況,以至于蛋白質、維生素等對視力有益的營養(yǎng)物質無法得到及時的補充,進而形成了給視力低下形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中學生視力低下問題在持續(xù)加重,已經較大程度的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應針對其具體影響因素而實施防范措施。首先,應從宏觀方面來進行綜合干預,如在學校方面,管理部門應定期舉辦相關視力保護活動、有關視力的演講比賽等,循序漸進的促使學生們樹立健康用眼意識。同時,學校應加強與家長間的溝通交流,于學校、家庭共同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并定期指導學生如何正確用眼、如何在學習中保持正確的學習姿勢,且學校每天均應進行集體跑操、眼保健操,并適當增加體育、課外活動等課程節(jié)次,緩解學生的眼部疲勞[7-9]。其次,要合理規(guī)劃學習環(huán)境。學校應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設計座椅高度,教導學生正確坐姿,并適當調整課座椅與黑板間的距離。同時,在家庭中,家長應提高管理力度,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每天督促學生按時睡覺。再次,應注重飲食的合理性,前文中提到,多數中學生無良好的飲食習慣,而食物中的維生素、蛋白質對視力保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無良好飲食習慣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過于的使用肉類食品,不僅會導致其快速發(fā)胖,也會給視力低下的發(fā)生埋下隱患,而通過促使學生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每天按時吃飯,可為提升視力低下防范力度提供幫助[10-12]。
本次實驗中,共選取了82例視力低下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據分析來看,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學生自身因素及飲食因素是導致中學生視力低下的主要因素,對此文中對此類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防范對策,希望能夠對提升中學生視力低下防范力度獻出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