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祥
綜合評價方式招生是高考招生中的一種形式,目前全國僅有少量高校經教育部批準列入這一招生隊伍。
綜合評價方式招生除了要考量考生的高考成績因素外,還要注重以學校測試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的綜合因素,最后根據高校公布的折算辦法將入圍考生重新排序并擇優(yōu)錄取。盡管高校校測采取了各種手段確保公平,但由于各校做法不一、考查重點不一,難免有人會對其公信力心存疑慮。因此,教育部門對綜合評價方式招生一直持審慎推進態(tài)度,教育部要經過嚴密審核、反復確認相關高校具有綜合評價招生把控能力之后才予批準。目前,全國得以采取這一方式開展招生的高校屈指可數。
在上海招生中,除強基計劃外,采用綜合評價方式招生的還有11校參與的綜合評價批次和本科提前批次中的若干高校。這兩組概念容易混淆,時至今日仍有少數不明政策的考生和家長將其混為一談。在招生形式與要求上,這兩個批次的綜合評價方式招生與強基計劃基本相似,本質上都是“既看分也看人”,不過具體規(guī)定有所差異,特別是在校測時段、折分架構等細節(jié)安排上完全不同。
綜合評價批次目前專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和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醫(yī)學院也在這一批次開展招生。校測安排在填報志愿之后開展。綜合評價批次前些年按“631”模式折分錄取,這兩年也按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定以“高考成績占85%、校測成績占15%”開展招生。由于平行志愿必然導致投檔成績扁平化,大部分高校的投檔考生高考成績相差無幾,因此經過校測之后,每年都有“踏線”入圍的最低分考生憑借卓越的校測表現(xiàn)逆襲成功。
本科提前批次中大部分院校按照高考成績高低完成投檔錄取,即使設定前置審查、測試條件的公安類、軍事類院校也不外如此。少量經教育部批準的院校在這一批次采用綜合評價方式對滬招生,往年此類院校有北京外國語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昆山杜克大學和上海本地的上??萍即髮W、上海紐約大學。2021年,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也已宣布在滬開展綜合評價方式招生。
本科提前批綜合評價方式招生院校的校測環(huán)節(jié)通常安排在高考之后啟動,出分之前完成。部分院校采用“631”模式,即綜合成績中高考成績占60%、校測成績占30%、學業(yè)成績占10%。也有采用其他占比的,如北京外國語大學設定綜合成績由高考成績占70%、校測成績占30%構成;昆山杜克大學設定綜合成績由高考成績占50%、校測成績占40%、學業(yè)成績占10%構成。上??萍即髮W和上海紐約大學的錄取辦法則另辟蹊徑,上??萍即髮W將校測成績(即“校園開放日”綜合成績,分為A、B、C三檔,分別賦分20分、15分和10分)與考生高考成績相加,并與沒有“校園開放日”綜合成績的報考考生高考成績共同排序,擇優(yōu)錄取;上海紐約大學則直接給予參加“校園開放日”的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考生預錄取或待錄取資格。
根據上海高考政策規(guī)定,凡是采用綜合評價方式招生的院校,投檔考生的高考成績最低必須達到特殊類型控制線(往年500分出頭),沒有達到該線的考生即使校測表現(xiàn)再優(yōu)秀也沒有投檔錄取機會。此外,一些院校認可考生高考成績中的政策性加分,一些院校則只認“裸分”,具體如何,需要考生認真研究擬報院校招生簡章中的相關規(guī)定。
(文章源自上海招考,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