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中)與父母在紅船旁 作者供圖嘉興南湖“紅船”見證了100年前開天辟地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從這里揚帆起航。在嘉興,有一個特別的家"/>
谷陽
>>張一(中)與父母在紅船旁 作者供圖
嘉興南湖“紅船”見證了100年前開天辟地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從這里揚帆起航。在嘉興,有一個特別的家庭,一家三口和紅船有深厚的情緣,其中母女都是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船”金牌講解員,父親是紅船守護人,還曾有個外號——南湖“島主”。35年間,三口之家情系紅船,向游客和路人講解傳導紅船精神,成為紅色景區(qū)里的一道亮麗風景。
2021年“五一”小長假,浙江嘉興南湖紅色景區(qū)內游人如織。金牌講解員張一正帶著一撥又一撥的團隊在景區(qū)湖心島紅船旁講解“紅船”精神?!敖衲晔墙h100周年,節(jié)假日來南湖景區(qū)瞻仰‘紅船’和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團體及游客較多?!睆堃缓沽鞑恢沟卣f。張一是誰?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南湖革命景區(qū)老員工,也是景區(qū)有功之臣張新志夫婦的女兒……
讓時間回溯至1984年。最先與紅船結緣的是張一的母親徐金巧。徐金巧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之前,是嘉興市京劇院的當家花旦。1984年,京劇團解散后,當時26歲的徐金巧已有一定的名氣,省內外多個劇團向她拋來橄欖枝,她婉言謝絕,而是選擇應聘到了南湖革命紀念館。從一名京劇演員到一名講解員,她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皨屘貏e能吃苦!”是張一對母親的印象?!八贿吂ぷ饕贿呥€要照顧我,每天還擠出時間去學習。”張一說道。
張新志比徐金巧晚一年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作為文保工作者的他,充滿著對“紅船”的崇敬,他主要負責紅船的維修保護及島上的園林綠化。從1985年到2018年,這一呆就是33年。張新志說,他熟悉湖心島上的一草一木,就算閉著眼睛掉到水里,游上來也知道是哪里。因而他被人親切地稱為“島主”。關于建黨和“紅船”的那段歷史,張新志早已熟爛于心。當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因特殊情況,會議被迫中斷。后來在一大代表李達的夫人——王會悟的建議下,會議轉移到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xù)進行。王會悟是浙江嘉興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受到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代表們采納了她的建議,分兩批乘坐火車抵達嘉興。開會地點在距湖心島200米的湖中央,為掩人耳目,還準備了麻將牌,如有船靠近就假裝打麻將,王會悟在船頭放哨。就在那艘船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一艘普通的游船從此成了中國著名的紅船?,F在??吭诩闻d南湖“湖心島”的這艘船,是一艘單夾弄船,長16米、寬3米,船殼呈黃褐色,船后還拖著一只小的拖梢船,用于擺渡客人。張新志說,由于年代久遠,早已找不到當年舉行會議的那艘船。“為還原歷史,這艘船是據董必武、王會悟等同志回憶和相關史料記載,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p>
“一般的木質船很難保存這么多年。但南湖紅船不一樣,這是我們的‘國船’、母親船,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她保護好?!睆埿轮菊f,他入職南湖革命紀念館,后擔任紀念館陳列文保部副主任,一直負責紅船的維修保護等工作,這也是他最重要的任務。上班第一天,師傅說把紅船交給他守護。回想起當年的情景,張新志至今無法忘懷,“雖然知道擔子很重,但卻特別自豪和振奮?!比欢?,守護紅船的艱辛和挑戰(zhàn),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
湖心島四周環(huán)水。冬天,寒風刺骨,寒氣逼人;夏天,酷暑難耐,熱氣蒸騰……無論天氣如何變化,張新志都一直堅守在紅船旁。每到冬季,湖心島上的張新志總是穿著厚重的工作服,臉上皮膚雖有些干裂了,精神勁兒卻顯得十分充沛。細心的人發(fā)現,張新志走路時,腰有些彎,走路時偶爾會趔趄一下,上臺階時格外小心。
同事和家人都清楚,這病根是張新志多年來一股“拼勁”落下的。南湖沒建水閘前,一到夏天就發(fā)大水,為了讓游客如愿瞻仰紅船,張新志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鋪跳板。妻子徐金巧說,20多年前,一天夜晚8點多,女兒正發(fā)高燒,他從電視里得知臺風要來便立馬趕往南湖景區(qū),帶頭跳入湖中,死勁拽牢紅船,用繩索加固。更驚險的一次是2006年的“七一”前夕,因強臺風襲擊嘉興,張新志和同事七天七夜不離島,一直守護紅船,每天就吃泡面。女兒張一忘不了,2010年春節(jié)下大雪,父親脫下衣服跳入冰冷的湖中,為紅船清理積雪,并將傾斜的拖梢船扶正,回到岸上時,身體凍得僵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張新志不僅練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而且對天氣格外敏感。一旦遇到惡劣天氣,他如同條件反射一般,就給值班人員打電話或者索性趕過來,他笑道:“這已經成了職業(yè)病?!?/p>
對于張新志而言,更艱苦和考驗的,是那每天如同照顧新生嬰兒一般的細致呵護“紅船”。紅船每年都必須拆開上油保養(yǎng)?!叭諘裼炅埽t船長年浸在水里易腐爛,所以要兩年一大修、一年一小修?!睆淖聊シ桨傅侥静奶暨x再到拆卸清洗、維修破損……每次維修,張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將船上的1000多個大小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來清洗曬干,再上七八遍桐油,確保油滲透進去才能防腐防蛀,船底送造船廠保養(yǎng)。每次都要花費很大的功夫。“修紅船要在暴曬的露天。為了符合技術水準,我們在酷暑時節(jié)的正午,一遍又一遍地重刷桐油,常常揮汗如雨?!泵磕隁v時50天左右的修補養(yǎng)護,是紅船煥然一新的時候,也是張新志“脫一層皮”的時候……30多年來,從曾經的“門外漢”到令人敬佩的“紅船醫(yī)生”,張新志不斷創(chuàng)新維修技術,結合現代和傳統(tǒng)工藝,實現“修舊如舊”。他的徒弟李少敏贊嘆:“師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今我對紅船所有部件都十分了解,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塊木板是否變形、哪塊木板要重新上漆、哪個零件需要更換?!?/p>
“紅船是我們的寶貝,只要我在崗一天,就要守護好一天?!泵刻煸绯?點半,張新志會準時出現在南湖的“紅船”上,開始一天的忙碌。他步履匆匆,徑直走進紅船反復打量,審視著每一個細節(jié)——紅船是否偏離位置、船體是否有損壞、船艙衛(wèi)生是否整潔。這樣的習慣他30多年如一日,“只有沒有任何問題我才離開”。張新志說最怕的是惡劣天氣,大雪天,要時刻觀察雪情,及時清理積雪;臺風季節(jié)要根據風向移位,把船轉移到避風港,用繩子、鐵錨加固。他還要每天在島上轉悠,觀察古建筑、古樹名木有沒有“毛病”,“南湖革命紀念館是國家級文保單位,絲毫都馬虎不得?!?/p>
張一時常聽母親說起:“你爸風里來雨里去,對待‘紅船’就像對待自己孩子那樣!”他被景區(qū)喻為頂呱呱的“紅船醫(yī)生”,獲評嘉興、浙江省二級勞動模范,獲“最美浙江人物”。2018年11月,張新志光榮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走到紅船旁,先環(huán)視一圈后再進入船內,里里外外、角角落落仔細巡視一番,才戀戀不舍地離開。那天回到家,徐金巧發(fā)現丈夫眼睛紅紅的,只聽他喃喃說:“好在女兒成了咱們的接力人!我也放心了?!?/p>
徐金巧作為嘉興南湖革命景區(qū)的第一代講解員,從26歲干到56歲退休,整整30年,可以說把青春年華都奉獻給南湖了?!白鲋v解員其實不易,你必須得吃苦耐勞,大夏天曬太陽,冬天你不能戴手套,沒有節(jié)假日。但我覺得這份工作挺光榮的,一次次紅船旁的講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洗禮。”時隔多年,徐金巧依然清楚記得,一次上海盲人旅游團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聽著她講解的同時,還用手撫摸著紅船的許多角落,并連連贊嘆:“共產黨真了不起??!”“那一刻,我更加認識到紅船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更感覺到作為一名紅船講解員的責任?!闭f起當時的情景,徐金巧仍顯激動。正是這樣一次次經歷,讓徐金巧更加努力,不斷超越自我。不同的對象,她就采取不同的個性化方式來講解。她還創(chuàng)新形式,帶著徒弟們將講解的內容編成快板書、表演唱。2006年,徐金巧將“紅船精神”融入宣講中,向前來瞻仰紅船的游客講述更為深刻的紅船故事。她成了南湖景區(qū)數一數二的紅船“金牌講解”,先后獲嘉興、浙江省二級優(yōu)秀講解員稱號。
“我在紅船邊長大,聽著父母的紅船故事成長,我也要成為一位紅船人?!鄙洗蠖悄?,張一光榮入黨。2009年大學畢業(yè),她悄悄瞞著父母去報考南湖景區(qū)的講解員?!案吲d的是我有幸被錄取了?!蹦赣H嗔怪道:“你怎么不事先告訴我們一下,我和你爸也可給你參謀參謀……”“我想給你們一個驚喜!”從此,父母親便成張一的良師益友。一家三口聊天的話題,時常與紅船有關?!耙@樣轉過來,這樣轉,然后再這樣講。丁字步,很端莊,大氣。手腕再松點,眼神要交流的?!苯o張一調整講解技巧和儀態(tài)的正是她的母親徐金巧。自女兒來到紅船旁,頭幾年母親在前面帶一個團,張一走在后面也帶一個團隊,母女講解員成為“紅船”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張新志樂呵呵地說:“節(jié)假日與‘七一’,是她娘兒倆最忙碌的時候,我相對寬松點?!?/p>
“今后你要以島為家,以館為家?!备赣H的叮囑,張一銘記心頭。講解員又兼導游,不僅是體力活兒,更是腦力活兒。一天要帶兩三個團,凌晨4點就要去接待,要走20000步以上,近10公里路。回到家身體累得散架了;沒有周末、節(jié)假日,即便有時間,也是去翻閱書籍,積累知識;為了游客“南湖的水容量有多少”“最深處幾米”等“刁鉆”問題,她到處找資料,到相關部門求證。“成為一名講解員后,自己才真正理解父母對紅船的熱愛和執(zhí)著?!睆堃徽f,每每遇到困難或情緒低落時,父母總是給了她不斷進取的動力。母親經常和女兒“切磋”:“每個歷史人物照片背后有怎樣的故事”“講解時面部表情如何保持微笑”“口紅顏色如何和服裝保持協(xié)調”等……
講解員的工作看似重復單一,要講好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張一說,每一批參觀人員都是一張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講解不僅要求“?!?,而且還要“博”,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在講解中更加從容。
并非科班出身的張一,學的是音樂專業(yè),雖然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她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但是如何讓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在參觀中真正去接受和感悟,她想方設法用既好聽又易懂的方式講好紅色故事。張一創(chuàng)新講解模式,根據參觀團隊的特點和需求講解,她管這種方式叫因人施“講”。有一次,張一接待了一支音協(xié)專家團隊,在去湖心島的游船上,張一發(fā)現整個團隊的氣氛還沒調動起來。她觀察了片刻后,靈機一動,何不結合本地特色給他們講解呢?隨后,張一即興唱了一首《南湖采菱歌》,一下子就吸引了整支團隊的興趣,也迅速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最后整個講解過程非常愉快,也帶給參觀人員不一樣的紅色之旅。團隊負責人對張一贊賞有加。
講解員的工作看似重復單一,要講好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張一說,每一批參觀人員都是一張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講解不僅要求“?!?,而且還要“博”,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在講解中更加從容。在張一的辦公桌、床頭邊堆滿了一摞摞紅色革命書籍。講解中,游客不時提問,她總是應付自如,對答如流,游客露出敬佩的目光。2017年“七一”央視現場直播,張一做講解員,她大方得體,光彩照人,受到央視記者好評。在張一曾經接待過的一個夕陽團中,這些平均年齡80左右的老人,從湖心島前往南湖“紅船”途中,在等待擺渡船的時候,幾位老人聊起了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最后他們發(fā)出感嘆說:“我們中國共產黨真的偉大!”很少在講解過程中唱歌的張一,情不自禁為這群老年人唱了一曲《祝你平安》。老人們紛紛向她豎起了大拇指。2019年9月,浙江大學一批新黨員來到南湖,他們面向“紅船”舉起拳頭莊嚴宣誓,鏗鏘的語言,莊重的神情,讓張一熱淚盈眶。什么是人生價值?在講解員的崗位上,張一有著深刻的體會。
在嘉興,張新志一家三口,被外界親切稱為“紅船家庭”。母女倆先后為多個國家領導人講解過“紅船精神”,屢獲好評。2019年,張一參加全國首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面對高手如云,她不負眾望沖入決賽,不但獲得專業(yè)組優(yōu)秀講解員的稱號,而且還斬獲“浙江青年五四獎章”。
2020年4月,張一喜誕愛女。去年國慶,她把剛滿6個月的孩子交給婆婆,又擔起講解員的職責。一天,一位老紅軍坐著輪椅在孫女的陪同下,仔細聆聽她對黨的光輝歷史和奮斗足跡的講解,神情專注。老人激動地說:“我年紀大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南湖,再親眼看一看紅船,了解黨的偉大!”這位老紅軍的言行讓張一非常動容。每天當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心里卻甜絲絲的,而嗷嗷待哺的孩子則迫不及待地撲向媽媽……
2021年春節(jié)剛過完,張一便與姐妹們投入到了緊張的訓練中。而張一的父母盡管已經退休,可他們仍時不時地會來到南湖“紅船”旁轉轉,看看紅船,義務給游人當講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