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穎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和發(fā)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逐漸成了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所以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手工藝活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利用。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擁有極其豐富的手工藝形式,民間編織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背景下,本文將對民間編織手工藝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以及具體的開發(fā)途徑和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民間編制 ?手工藝 ?幼兒園 ? 開發(fā)與利用
編織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廣泛流傳的手工藝形式,它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思想和藝術特色,將其應用在幼兒園教育中,能夠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逐漸提升藝術修養(yǎng)和實踐能力。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民間編制手工藝對幼兒的促進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開發(fā)途徑和利用策略,促使幼兒掌握編織的技巧和方法。
一、民間編織手工藝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
在幼兒園中,開發(fā)和利用民間編織手工藝教學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談:首先,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和勞動精神。民間編織是一種與幼兒的生活較為貼近的勞動藝術形式,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進行教學,讓孩子感受到民間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手工藝術品的美感,并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yǎng)和藝術能力;其次,有利于幼兒發(fā)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在幼兒園的日常手工藝活動中,教師引入民間編織活動,讓幼兒在趣味性的活動中親自動手實踐,這樣有利于幼兒在編織的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對手工藝術的興趣,并找到自己日后的努力方向,從而增強孩子的藝術自信心,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民間編織手工藝應用在幼兒園中的開發(fā)途徑
(一)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fā)開展民間編織手工藝活動
處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在開展編織教學時,他們很難理解教師單純的抽象語言描述,如果教師能夠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用簡單易懂且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文字和肢體動作展示編織的技巧和方法,那么幼兒就會比較輕松地理解編織手工藝的步驟和方法。在當前的幼兒園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引導幼兒模仿中,或是直接播放教學視頻,或是由教師直接展示編織過程,這對于沒有編織經驗的幼兒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教師可以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開展民間編織手工藝的教學活動,讓孩子將目光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引導他們養(yǎng)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1]例如,教師可以以一些幼兒比較了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編織教學的主題,如春節(jié),這時教師就可以準備中國結作為教學工具,首先讓幼兒觀察和欣賞,然后進一步要求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讓他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中國結加入自己的理解,制作出符合自己審美的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抽象語言描述帶來的困難,讓幼兒更加輕松地掌握手工制作的技巧。
(二)從幼兒個性特征出發(fā)開展民間編織手工藝活動
除了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幼兒的個性特征也是進行手工藝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們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每一個幼兒都是不同的獨立個體,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幼兒園活動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得到平等的對待。因此,教師在開展手工藝教學活動時,也應該從幼兒的個性特征出發(fā),針對孩子們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取向,采取具有差異性的教學方式,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編織活動對于幼兒智力的開發(fā)作用,引導他們充分調動自己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手工作品。詳細地說,教師可以在開展手工教學之前,對幼兒的愛好和興趣進行調查,將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取向的幼兒分配到一個合作小組,讓他們在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制作編織手工作品,以此來保障幼兒的個性發(fā)展。
(三)從幼兒園特色環(huán)境出發(fā)開展民間編織手工藝活動
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編織教學的第三個途徑就是從幼兒園的特色環(huán)境出發(fā),讓幼兒受到環(huán)境和氛圍的感染,自發(fā)地開始進行手工藝練習和創(chuàng)作,從而充分發(fā)揮幼兒主觀能動性對實踐教學的促進作用。[2]因此,教師應該致力于在幼兒園建設具有民間特色的環(huán)境,采購民間特色道具布置教室的外部環(huán)境,讓幼兒置身于民間編織的模擬情境中,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強孩子的直觀體驗,教師也可以適當地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民間手藝者的編織場面,讓孩子們產生動手操作的欲望,在幼兒園中構建特色環(huán)境,并以特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為開展手工藝教學提供有效途徑。
三、民間編織手工藝應用在幼兒園中的利用策略
(一)利用身邊資源,激發(fā)幼兒的手工編織欲望
幼兒的編織欲望是開展手工藝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幼兒從心底生發(fā)出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和熱愛,才能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并展現出自己的動手能力。如果幼兒不能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那么手工教學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將激發(fā)幼兒的編織欲望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搜集并利用身邊一切可以作為教學工具或者啟發(fā)幼兒思維的資源,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幼兒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產生想要進行手工活動的欲望。例如,教師在開展編織教學的時候,如果已經選定了一個主題,那就可以利用教學資源將教室布置成主題活動的場景,讓幼兒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再比如,教師如果在教室中或者幼兒園內發(fā)現了蜘蛛網,就可以召集幼兒進行觀察,引導幼兒根據蜘蛛網的結構和特征,自行選擇編織材料,從而創(chuàng)作出具有藝術性的手工編織作品。
(二)開展特色活動,增強幼兒的手工編織能力
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編織教學,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為了增強幼兒的手工能力,讓他們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鍛煉實踐能力,并以此作為開發(fā)智力和發(fā)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認識到提升幼兒動手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兒園中舉辦特色編織活動,選定能夠吸引幼兒參與的活動主題,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手工材料,從而讓幼兒能在特色主題活動中展現自己的編織才能,鍛煉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3]具體而言,教師可以事前調查孩子們的喜好,了解他們近期的關注重點,綜合手工藝活動的教育目標,選定一個特色性的活動主題,并提前準備充足的材料,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通過示范或者趣味性的引導,使孩子們能夠掌握基礎的編織技巧,然后引導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發(fā)散思維進行編織活動。
(三)合理進行評價,提升幼兒的藝術反思意識
最后,評價也是開展手工藝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們對于教師的依賴程度比較深,所以教師的評價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既要保障孩子們不失去對編織手工的熱情,還要讓他們反思自己的藝術作品有哪些不足,以此來保持幼兒的手工熱情和興趣。這就要求教師的評價要合乎情理,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例如,幼兒群體的想象力一般都比較豐富,所以教師在評價階段就可以以幼兒的想象力為出發(fā)點,讓孩子自己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穿插一些細節(jié)上的指導評價,引發(fā)幼兒的反思,從而不斷發(fā)展幼兒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
結束語:幼兒園時期是孩子的思維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引導幼兒學習民間編織藝術,能夠有效增強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和實踐能力,讓他們在編織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這對于幼兒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幼兒園要加強教師的民間編織訓練,以為幼兒帶來更加專業(yè)化的指導。
參考文獻:
【1】楊燕華.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實踐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11:157-158.
【2】朱繼紅.幼兒園如何開展民間工藝美術欣賞活動[J].文化產業(yè),2019,23:58-59.
【3】龐沾亮.幼兒園開展民間手工藝術教育的實踐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3807: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