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皇
【摘要】:以激勵為核心的教育激勵理論是一個科學的教育理論,它在教育領域中起到的教育作用備受廣大教師的重視。尤其是對于班主任而言,有必要在教育激勵理論的指導下,針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缺乏積極主動性的現(xiàn)象,探索適合開展科學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在受到激勵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并積極配合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行為,旨在提高班級管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激勵;初中;班級;管理
1引言
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自控能力、知識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使教師難以通過及時的管理干預糾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且學生在班級自我管理中的積極性不高。教育激勵理論是從個體需求出發(fā),運用班級管理中的激勵行為,鼓勵學生更為積極的應對校園生活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動意識。因此,文章對教育激勵理論的應用方法的研究,對改善學生心態(tài),創(chuàng)新初中班級管理模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育激勵理論用于初中班級管理的意義
2.1激發(fā)學生內在發(fā)展動機
初中生在缺乏激勵的情況下,實際上很容易讓自己處于倦怠、松懈的狀態(tài)。歸根到底是學生缺少促進個體發(fā)展的內在動機,難以從自身內在發(fā)展需要出發(fā),積極參與教育管理活動。然而教育激勵理論的引入與運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動機,驅動學生主動接受教育管理,主動參與班級管理活動。
2.2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品質
在教育激勵理論下,班主任可以利用激勵的力量增強班級管理的活躍氛圍,讓學生在教育激勵手段下融入活躍的班級管理氛圍中,與班級成員打成一片,打破心理壁壘,消除或大或小的隔閡。長期下來,這樣的班級管理環(huán)境能夠起到環(huán)境熏陶的作用,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個性,塑造成良好的內在品質。
2.3維持班級管理健康運行
班主任在教育激勵理論下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給予合適的激勵,可以增強學生內心的激情,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來。在學生參與度高的情況下,班級管理的活力會越來越強。因此,班主任應充分重視教育激勵理論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并以這一理論為指導,優(yōu)化班級管理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維持班級管理的健康運行。
3 基于教育激勵理論的初中班級管理策略
3.1目標激勵,明確班級管理方向
教育激勵理論應用的主要手段為目標激勵,即通過正確、科學的學習目標明確班級管理方向,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的動力通常來源于其學習、參與班級活動的目標,教師借助目標激勵學生可引導學生感知學習樂趣、自主規(guī)范自身行為及態(tài)度。為此,教師可采用目標激勵方法,在班級管理中為學生制定各階段的小目標,并在各級目標的帶領下引導學生實現(xiàn)目標。一方面,教師應基于學生個體差異,準確評估學生學科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班級管理目標等指標,制定個性化、可操作、具體化的目標 。該目標的實際內容需滿足學生成長、進步需求,對有效班級管理、學科教學有積極影響,與此同時,教師需強調目標的合理性,避免學生因目標超出學生能力范圍而使學生出現(xiàn)畏難心理,影響班級管理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可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針對不同層級學生采取對應的管理方法,比如部分成績優(yōu)秀的學習,需利用目標鼓勵學生保持學習熱情、維持各科成績穩(wěn)定性,而對于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制定易于達成的學習目標,督促學生在目標激勵下積極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不斷達成小目標,積累基礎性學科知識,使學生體會學習中的成就感,繼而樂于參與班級教學互動,在學科學習中具有自主意識。
3.2榜樣鼓勵,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
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在應用教育激勵理論時,可通過榜樣激勵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班級結構中通常會包括綜合素質突出、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利用相關學生的榜樣作用,觸動學生群體的情感認知,規(guī)范學生學習、班級內的個人行為。首先,教師應給予優(yōu)秀學生榮譽稱號,并將其作為榜樣激勵學生,鼓勵學生學習該學生的學習習慣、班級行為,讓學生更為主動的探索學習方法,思考自我成長、進步的具體方案。其次,在應用榜樣鼓勵方法時,教師仍需與學生保持溝通,引導學生進行相互交流,鼓勵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敢于發(fā)現(xiàn)、彌補自己的不足,產(chǎn)生激勵、競爭意識。最后,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可借助教育資源,篩選偉人、名人、模范事跡給予學生激勵,使學生在榜樣帶領下在學科學習、班級管理中具有主動意識,能夠主動學習學科知識,總結學習經(jīng)驗,約束、改變自身行為,用更為良好、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完成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中的學習任務。
3.3合理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
初中生尚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教師、家長的贊賞、認可有著較大的期望值,所以在實踐教育激勵理論時,還可通過更為合理的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教師作為班級管理、學科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學生對教師會產(chǎn)生較強的依賴心理,所以教師可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在班級管理、學科教學期間給予學生適當、及時的鼓勵,與學生進行有效的師生活動,讓學生更為主動的參與學習、班級集體活動 。在此期間,教師需要通過語言、動作、小獎品等方式,鼓勵學生,使學生感知教師的認可與重視,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配合度,保障班級管理效果。另外,教師可與家長建立聯(lián)系,引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多鼓勵學習,配合教師所開展的班級管理活動,借此深化學生在班級管理、家庭教育中的體驗感,培養(yǎng)學生自信水平,使學生用更為正向、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班級活動。
3.4關懷激勵,關注學生內在需求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前提下,注重學生內在感受、基本需求。為此,教師可應用教育激勵理論中的關懷激勵,分析學生內在需求,從而根據(jù)學生需求確定班級管理行為。首先,教師應理解、關心學生,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或學生成績不理想,教師應保持關心的態(tài)度,主動關懷學生,引導、激勵學生尋找原因,用樂觀心態(tài)進行學習。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活動中應通過個性化表揚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潛能,鼓勵學生主動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比如教師可按照學生個體優(yōu)勢,給予學生關懷鼓勵,讓學生對教師課堂行為產(chǎn)生認同感,繼而樂于配合教師對班級的規(guī)劃、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最后,教師在關懷激勵學生時,應通過溝通調查學生內在動機,判斷學生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隨后根據(jù)該問題給予學生恰當?shù)闹笇?,滿足學生內在需求,解決學生難題,為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打好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班級管理屬于基礎性教育教學工作,教育激勵理論的應用是為通過良好的班級氛圍、管理方法,鼓勵學生用更為積極的意識、學習態(tài)度面對校園生活。但是為突出教育激勵理論的應用價值,教師需要準確評估初中生特點,協(xié)調好動機、行為、需求等要素,提升初中班級管理水平,為初中教育事業(yè)的進步與發(fā)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彭祥霞. 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7, 590(08):18-18.
[2]肖金云. 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運用探討[J]. 小品文選刊:下, 2020(2):0240-0240.
[3]徐艷. 談教育激勵理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 教書育人, 2018, 000(002):71-71.